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二季度我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

——


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就业前景、收入预期、消费意愿等方面评价的指标,也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日前,市统计局对全市600户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我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2.03,比2018年一季度下降3.05点,仍保持在“乐观”区间。从三大指标来看,消费者收入信心小幅下降,消费意愿和就业信心均有所减弱。

一、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3.05点,仍处于“乐观”区间

2018年二季度我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2.03,比上季度下降3.05点,连续两个季度呈下行态势,仍处在“乐观”区间。其中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生活评价的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16.97,比上季度下降2.08点;对未来经济生活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25.40,比上季度下降3.69点;预期指数高于当前指数8.43点,表明我市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和消费情况的预期仍趋于乐观。

分收入状况看,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5000-20000元的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最高为141.40,家庭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最低为88.91,处于“悲观”区间。

 不同家庭月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情况

收入

消费者信心指数

3000元以下

88.91

3000-5000

114.80

5000-8000

121.03

8000-10000

126.19

10000-15000

127.13

15000-20000

141.40

20000元以上

128.48

分职业看,全职工作群体消费者信心指数最高为124.84,离退休群体次之为123.33,不工作群体的信心指数为113.11,非全职工作群体的信心指数最低为108.10

二、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动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收入信心小幅下降

二季度我市消费者收入信心指数为119.11,比上季度下降4.00点。从受访者对收入的判断来看,62.6%的受访者对当前家庭收入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68.6%的受访者对未来6个月家庭收入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二)消费意愿小幅回落

二季度全市消费意愿指数为107.05,比上季度下降2.13点。当调查问及“根据目前的物价和您家庭收入情况,您觉得目前购买您所需物品(除房地产外)的时机如何?”时,56.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同时分别有35.2%7.8%的受访者认为购买时机“不太好”或“很不好”。

(三)就业信心有所减弱

二季度我市消费者就业信心指数为128.91,比上季度下降2.07点。从受访者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来看,74.1%的受访者对当前就业表示“非常好”或“比较好”;71.8%的受访者对未来6个月就业形势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手机端支付成为支付新趋势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支付宝等公司对消费者线上线下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推动手机端支付逐渐成为新潮流。调查中,78.8%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等)。分年龄看,年轻人更青睐手机端支付,18-30岁人群有选择手机端支付的比例超过90%,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

(二)网络消费已悄然升温

网络购物以其便利性、快捷性、实惠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50.3%的受访者表示在今年的618购物节中有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消费。

从消费的商品种类来看,61.6%的受访者表示在618购物节中消费的商品种类主要是服饰类(衣帽鞋包等),53.6%的受访者表示在618购物节中消费的商品种类主要是化妆品和日用品。

从消费金额来看,49.0%的受访者表示在618购物节中大致的消费金额为1000元以下,32.5%的受访者表示在618购物节中大致的消费金额为1000-3000元。

调查中,68.3%的受访者表示在耐用品消费中(如购买汽车、手机、家用电器等)倾向购买国产品牌,28.5%的受访者表示在耐用品消费中(如购买汽车、手机、家用电器等)倾向购买国外品牌。

(三)消费和投资理财趋于多元

调查问及“当满足了基本的生活开销后,您的家庭平常会把剩余的钱用在下列哪些方面”时,选择比例最高的是“购买各类生活用品(如衣物、化妆品、电子家电产品等)”,占59.3%;其次44.7%的人选择“培训教育”;第三是41.8%的人选择“旅游度假”。此外“投资理财”、“文化娱乐(电影、游戏、书刊)”、“外出就餐”和“偿还贷款/信用卡/借款”的选择比例也均超过30%。可见,当前市民的消费方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吃、穿、住、行”,正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的投资理财以传统渠道为主,投资理财方式(可多选)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储蓄/存款”(46.5%)、“保险”(30.8%)、“股票/基金/理财产品”(24.7%)。同时有20.3%的消费者选择“房产”,此外还有17.7%的消费者选择“没有多余的钱”。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