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普查  > 工作动态
    《温州日报》发表陈宣安署名文章:扎实推进温州特色乡村振兴计划
    时间:2018-03-12 10:09:54 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字号:[ ]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市顺利完成历时3年多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为全面准确把握温州“三农”家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统计支撑。普查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的十年,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强农美村富民为根本,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加速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实推进温州特色乡村振兴计划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兴才能百业兴”。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借助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独特优势,深化“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农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十年来,我市全面打造农业集聚发展平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强化农业“两区”建后管护,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深入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通过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装备覆盖率、渗透率。普查显示,2016年,全市农业经营户73.5万户,农业经营人员64.1万人,平均每户0.87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09人;规模经营户每户从业人员为3.30人,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6人,集聚、集约经营特点明显。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十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能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排灌站及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数量不断增长。普查显示,2016年,全市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96.6%,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占可灌溉耕地面积的3.4%,比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从灌溉用水源看,主要使用地表水的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占97.7%。

    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十年来,我市为支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先后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农业扶持政策,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数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普查显示,2016年末,全市联合收获机1187台,拖拉机8418台,分别比2006年增长12.0%和116.4%。温室占地面积0.6万亩,大棚占地面积10.6万亩,分别比2006年增长2.4倍和1.3倍。

    四是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提升。普查显示,2016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累计30天以上的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26.8%,比2006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9%,提高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占1.1%,提高0.8个百分点。

    五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十年来,我市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大量涌现。普查显示,2016年末,全市农业经营单位2.3万个,比2006年增长2.4倍。其中,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2万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53.1%。

    六是农业经营规模户大幅增长。伴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特征明显。普查显示,2016年末,全市规模农业经营户0.8万户,较2006年大幅增长。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市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的4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猪和禽类存栏量分别占全市的88.5%和79.8%。

    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狠抓示范村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实现串珠成链,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普查显示,2016年末,全市100%的村通电、99.7%的村通公路、90.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公厕改造。全市通村道路和村内道路主要为水泥路的村分别占全部村的91.3%和95.9%,分别比2006年提高4.7和16.1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94.0%,比2006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有95.2%,比2006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和宽带互联网的村分别为97.7%和96.1%,分别比2006年提高10.7和21.0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普查显示,2016年末,全市有体育健身场所村的占96.1%,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村占32.8%,分别比2006年提高65.6和18.3个百分点。全市44.9%的村有卫生室,41.6%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占40.1%,比2006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发展。普查显示,2016年,全市开展旅游接待的村有6.5%,有营业执照餐馆的村占38.9%。农村电商从无到有,2016年全市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不包括代收代寄的小卖部、便利店和无人值守的各类配送柜)的村达25.0%。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规模户和单位分别占2.0%和2.5%。

    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市通过实施强村惠民行动计划,不断探索富村强村的新途径新办法,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城乡住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5元,高于全省平均119元。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8: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为1060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普查显示,2016年末,99.3%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104.4万户,占79.8%,比2006年下降7.3个百分点;拥有2处和3处住房的分别为23.5万户和2.0万户,分别占18.0%和1.5%,分别比2006年提高7.1和0.9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18.3万户,占14.0%。

    三是用水及能源更加安全清洁。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普查显示,2016年,115.5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88.3%,比2006年提高19.4个百分点。生活能源更加清洁,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生态。2016年,农民做饭取暖使用的能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分别占到96.7%和72.9%,均比2006年大幅提高。

    四是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普查显示,2016年,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41.4辆,比2006年增加33.6辆;彩色电视机152.5台,增加43.4台;电脑68.7台,增加51.6台;手机287.1部,增加160.7部。

    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三农”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谋划符合温州实际、具有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计划,扎实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者和排头兵,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我市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温州市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温州市统计局局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