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增速放缓压力加大 |
—— |
上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7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8%,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从分行业看,种植业增加值33.36亿元,增长6.7%;林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5.6%;牧业增加值9.05亿元,下降3.0%;渔业增加值14.76亿元,下降6.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0.8%。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总体向好。上半年气候条件较好,扶持政策得力,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中有增。据统计,我市春、夏两季粮食播种面积71.23万亩,同比增长0.8%。 一是春粮亩产七连增。随着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引进和推广,我市春粮亩产实现连续七年增长。全市春粮亩产236.5公斤,同比增长4.9%,其中,大小麦亩产224.4公斤,增长7.6%,蚕(豌)豆亩产144.1公斤,增长1.6%,马铃薯亩产293.6公斤,增长3.2%。 二是夏粮生产稳步提高。我市夏季粮食播种面积56.34万亩,增长2.2%,其中,豆类播种面积3.84万亩,增长9.8%,薯类播种面积10.68万亩,增长8.4%,早稻播种面积38.63万亩,下降0.6%。我市通过加大旱粮补助力度,豆类、薯类等旱粮作物播种面积增长较快。 (二)效益农业发展较快。近年来,我市着力提高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全面促进中药材、蔬菜、果用瓜等效益农业发展。上半年,我市蔬菜播种面积63.48万亩,增长3.6%;果用瓜播种面积15.69万亩,增长7.7%;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35万亩,增长15.7%。受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绿化等因素拉动,花卉苗木需求旺盛,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全市新增花卉苗木1.40万亩,增长21.3%。因上半年雨水充沛,日照丰富,我市春茶生长形势较好,预计产量3645吨,增长8.2%。 (三)林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绿化造林超额完成。据部门统计,截至5月底,我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8365亩,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69.9%;完成平原绿化面积6968亩,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92.8%。二是木竹产量显著增加。截至5月底,我市木材采伐生产20733立方米,同比增长117.0%,大径竹采伐216.85万根,增长 21.1%。三是鲜竹笋喜获丰收。今年天气状况较好,竹笋丰产,截至6月底,鲜竹笋产量353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 (四)畜牧生产继续下行。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延续下降趋势,随着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前期下降幅度较大的生猪生产降势趋缓,其他畜禽产品存栏全面下降。一是生猪存出栏降幅收窄。上半年我市生猪存栏50.15万头,出栏44.42万头,同比下降2.8%和15.5%,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7.5%和7.7%。随着行业整治接近尾声,生猪生产有望见底回升。二是食草畜饲养规模萎缩。上半年我市牛存栏3.95万头,下降3.3%;羊存栏14.86万头,下降5.5%。沿河违建的牛羊养殖场被大量拆除,造成牛羊存栏下降。三是家禽存出栏双降。上半年家禽存栏797.33万羽,下降12.0%,出栏960.48万羽,下降0.6%。受禽流感、水禽整治、禽类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家禽存栏下降较快。 (五)渔业产量下降明显。据部门统计,上半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20.45万吨,同比下降7.2%。从结构看,行业发展“捕捞降,养殖增”的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3.55万吨,下降14.7%,受伏季休渔期提前一个月影响,渔船实际出海作业时间明显缩短,造成产量下降明显;海水养殖产量6.03万吨,增长12.1%;淡水捕捞产量0.17万吨,增长8.6%,淡水养殖产量0.70万吨,增长13.6%。上半年我市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近七成,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快速下降,造成我市渔业生产明显下滑。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两大“脱节”制约畜牧生产。一是“淘汰”与“培育”脱节。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大量涉污养殖场集中退出,生猪存栏屡创新低,牛、羊、家禽存栏也呈现由升转降态势,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建设推进缓慢,畜牧业生产缺乏新动能。二是“生产”与“加工”脱节。目前我市畜牧业产业融合程度低,生产与加工联接不紧密,畜牧加工企业以简单作业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渔业生产面临大幅减产。因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需要,国内海洋捕捞实施“双控”、“双减”政策,按目标任务分解,从2016年到2020年,我市要减船359艘,国内海洋捕捞要减产11.63万吨,渔船数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比2015年分别降4.7%和23.6%。减船减产政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但对于以国内海洋捕捞为主的我市渔业生产,短期内下行压力较大。 (三)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近两年,花椰菜种植效益较好,菜农大量转种、扩种,导致生产规模大幅提高,去年底,因暖冬天气造成晚熟型花椰菜提前成熟,与其他品种上市时间重合,造成滞销、价格大跌,菜农损失严重。此外,我市也曾出现苍南“番茄烂大街”的情况,农产品滞销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我市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销售渠道不广,主动调控能力较弱等问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强化养殖污染治理及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畜产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养殖污染和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提高畜牧产品自给水平。二是加大对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三是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渔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捕捞渔船转型升级,提高单船生产能力,鼓励渔船实施标准化改造,淘汰底拖网等对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比较严重的产能方式,压减海洋捕捞强度。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引导发展远洋捕捞。三是推进水产品品质提升,加快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养殖新模式。 (三)增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一是建议农业部门强化农产品价格走势研判,指导农产品科学生产。二是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引导,提高质量,做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溢价。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农民市场风险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科学调整生产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