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
—— |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温州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向好。据统计显示,温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3006.90亿元,同比增长12.3%,领先全省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与此同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汽车类、时尚类商品成为增长亮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增速较快,领先全省发展态势。2016年,温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90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分别比杭州、宁波高1.8、2.0个百分点。从全年各季增势来看,各季度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上半年增长12.3%、前三季度增长12.1%、全年增长12.3%。 (二)城镇消费居主导,乡村市场占比提高。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64.5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 0.4个百分点;乡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24.44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6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城镇2.1个百分点,城乡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有所提高,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1.4%,比去年同期提高 0.2个百分点。 (三)餐饮消费火热,住宿消费回暖明显。2016年,温州实现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82.83亿元,增长7.8%。一是餐饮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受部分特色酒店餐饮促销、大众化餐饮逐渐升温、旅游消费增长的拉动,温州限额以上餐饮业单位共实现营业额50.55亿元,增长1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二是住宿消费回暖迹象明显。温州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2.28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四)消费结构升级,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一是时尚产品消费已成为温州消费领域的新热点。2016年,在限上批零单位中,智能手机类实现零售额26.96亿元,增长70.3%;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9.93亿元,增长14.3%。另外,文化用品类、玩具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2.63亿元和2.53亿元,增长16.2%和28.3%,增速分别高于温州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4和14.5个百分点。二是汽车消费对社零拉动作用加大。得益于各类汽车展销优惠活动,以及外来在温人员购车热潮的影响,温州汽车类销售增速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6年,温州限上汽车类完成零售额488.00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汽车类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到51.1%,拉动增速7.1个百分点。三是保健药品消费继续趋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加注重身体保健。在限上单位中,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91亿元,增长18.3%,比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 (五)生产资料交易活跃,市场呈恢复性增长。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受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商品增长拉升,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温州10类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1453.75亿元,增长26.2%,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6个百分点。其中,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223.63亿元,增长4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45.50亿元,增长10.4%;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18.62亿元,增长26.3%;金属材料类销售额572.29亿元,增长19.4%;五金、电料类销售额30.91亿元,增长13.9%。 二、影响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 1.新增单位较多,对消费市场拉动作用突出。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年度和月度新增的644家限上单位(其中企业488家,个体156家)共实现零售额净增量86.12亿元,对限上零售额增速贡献率高达66.0%,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9.0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一套表”单位审批情况显示,1-12月温州月度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业单位81家,占全省比重13.2%,居全省第2位。 2.重点商贸企业快速发展,增长拉动作用巨大。2016年,限上批发零售业中,亿元以上零售额企业235家,共实现零售额816.55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限上批零业单位高2.9个百分点,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0%;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89.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2个百分点。重点商贸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温州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的态势。 3.“大拆大整”初显成效,城区商贸环境有所改善。随着“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大力推进,市区商贸环境大幅度改善,市区消费品市场趋好。2016年,鹿城、龙湾、瓯海等三个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60.51亿元,增长12.2%,占温州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51.5%。特别是龙湾区、瓯海区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4%、19.5%,增速分别高于温州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2.8和5.9个百分点。 4.网上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助力零售额增长。2016 年,温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72.52亿元,同比增长73.8%,其中当月增速67.8%,增幅分别比限上批零业零售额的增幅高60.0个和54.0个百分点。限上批零网络零售额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4.8%。网络销售的规模占限上批零业消费品零售额的7.1%,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另据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温州实现网络成交额(包括工业、商贸等单位的零售、批发业务)1225.14亿元,同比增长37.1%,规模居全省第3位。居民网络消费717.51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3.7%,比重居全省第3位。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1.商贸企业对未来心理预期不足。根据第四季度贸易企业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仅占30.5%,认为本行业经济运行“良好”的仅占28.6%。从未来的心理预期看,对下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的仅占24.1%;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持乐观态度的仅占25.8%,比上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行业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的仅占25.2%,比上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调查显示企业对商贸经济发展的心理预期总体不容乐观。 2.传统零售业态增长乏力。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商贸实体店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攀升,营利能力减弱。尤其是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等主要传统零售业态,面临消费分流的困境,销售增长乏力。2016年,温州限额以上百货商店零售额仅增长1.9%,限额以上超市、购物中心零售额分别下降3.0%和6.0%,增速均明显低于温州零售业平均增长水平。市区五大百货公司年销售额连续三年出现下降局面,2016年零售额下降5.5%,与温州零售额平均增幅有较大差距。 3.消费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前几年政府推出“汽车下乡”和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对汽车消费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极大地带动了温州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活跃。2016年,温州大规模车展有效支撑了汽车市场的“降价换市”,但随着温州汽车保有量的逐步饱和,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刺激效应正在递减,汽车市场预计在2017年会逐步降温,汽车消费对温州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很难持续。 三、2017年展望及对策建议 当前,虽然制约温州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消费潜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展望2017年,温州消费品市场仍将维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要继续依据政策导向,通过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供需矛盾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