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普查  > 经验交流
    学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有感
    时间:2016-08-31 14:37:00 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字号:[ ]

    学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有感

    一晃又十年,“三农”时时变;农事万千里,普查难上难!

        日前,应对普查复杂情况和变化,指引农普工作方向和路线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定稿并出炉。作为农普人,我们总算盼来了这一天。而它,也如盛夏过后凉风徐徐而来,温柔拂面,令历经“三伏”,燥热、不安、急迫、焦虑的你我心喜连连、啧啧私语,凉爽浸身、清新透体。是啊,自国务院 作出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通知以来,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全国统计同仁、专家、学者和一线普查人员的反复酝酿和设计,论证和研究,试验和完善,一本凝聚着智慧和努力,心血和汗水的农业普查方案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细 细读来,《方案》真不愧是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农业普查工作的核心。但回头自问,这份《方案》到底有哪些新特点、新亮点?对于搞好这次农业普查有什么新指示、新思维?对于这次普查各环节工作有哪些新规范、新标准?对于这次普查内容和数据的掌控有哪些新原则、新要求?等等,都值得我们学 习、思考、总结、使用。在此,笔者把自己学习该方案的几点体会献于大家,不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方案》回答了为什么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这一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开展这次农业普查?作为这次农业普查的总纲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从四个方面作了回答。

    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是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需要。这次农业普查正处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各项建设任务查漏补缺、校正航向的紧要关头,对于最后阶段冲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既有利于我们更加精准地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更加及时有效地调整、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也有利于全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为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营造良好的环境,拿出更有针 对性的政策措施。

    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是科学指导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开展这次普查,找准农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 存在的问题,弄清农村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出农民收入、消费、就业、居住等的变化趋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更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奔小康、农村可持续发展。

    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是满足社会“三农”发展信息需求的现实需要。在信息化加快发展、大数据应用日益普及的当今时代,社会各界对全面性、权威性、准确性的数据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而这次农业普查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农业生产经 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详实的“三农”统计信息资料。同时,通过农业普查,可以更新常规统计调查的抽样框,进一步完善农业统计调查制度,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统计调查信息服务,以利于更好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趋势、更加有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更加有力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是加快中国统计走上世界统计舞台的形势需要。从国际上看,农业普查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农业统计调查制度。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定期进行农业普查。去年1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总部 宣布,以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全球农业普查将于2016年启动。这将是一次世界农业信息和统计数据的大规模收集工作。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996年和 2006年先后成功开展了第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均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肯定,为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统计优质服务。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将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方案》回答了这次农业普查要普查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这次普查要查什么?作为这次农业普查的总规划,《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给出了三个答案。

    掌握农业发展新情况。通 过这次普查,全面查清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回答“谁在种地”、“地种了什么”、“怎么种地”等问题,力争从普查数据中找出发展规律,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比如,《方案》从人员的从业状况、耕地的构成、农作物和果树种植、林 地经营、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业服务等方面设计指标,以求全面反映农业的基本状况,同时也从不同方面设计了反映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业销售网络化等农业发展新情况的普查指标。

    描绘农村发展新面貌。通 过这次普查,可以把各地农村社会组织状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情况查清楚,把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领域和程度弄明白,把各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梳理清,为推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普查,可以把农村集体产权情况,包括有多少经营性资产、有多少公益性 资产、有多少资源性资产等搞清楚,利于我们在推动改革、谋求发展时心中有数;通过这次普查,可以弄清因农村人口的变化与转移,以及并村撤村后的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尤其摸清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否有效覆盖的问题,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数字化、现代化等提供基础信息。

    反映农民生活新变化。通 过这次普查,可以全面反映十年来农村居民在住房、饮用水、使用能源、日常消费品、农田水利、公共设施、农村卫生、教育、道路、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把农民的生活水平查清楚,把农村居民市民化的进程准确反映出来,把常规统计调查难以反映全面的贫困人口情况查清楚,以此来印 证脱贫攻坚程度,做到胸有成竹、应对有据。

    《方案》回答了这次农业普查工作怎么开展这一核心问题

    建机构、选人员、筹经费、配物资。强 化普查的政府行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均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局(委、办)分管副职为成员的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具体工作的实施。各行政村(涉农社区、居委会)要成立农业普查工作组。各级普查机构要任务具体、分工科学,责任清晰、协作紧密,制度完善、执行有 力。各级普查机构要抽调或选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备一定业务水平的人员,共同承担普查具体任务。结合各地实际,做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工作,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着力解决普查经费少、“两员”补贴落实难、普查用PDA设备经费兑现难等问题,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广宣传、多试点、重培训、强技能。要广泛宣传。及早启动,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微博、微信、博客等新旧媒体,大张旗鼓、有声有 色地宣传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范围、时间、步骤、要求,达到人人知晓、家家参与,最大限度地理解、支持、配合普查,为普查创造良好氛围;要反复试点。通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试点,模拟实施普查全过程,全面检验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取得组织实施的经验,为正式普查奠定基础;要加强培 训。各级普查机构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把普查目的、普查时间和内容、普查指标内涵、数据取得办法、普查的组织和领导、普查结果的审核和控制等等,讲具体、说明白,让普查人员掌握基本技能、胜任普查工作。

    严普查、广开发、勤回顾、善总结。要严按方案普查。做到掌握普查要求,规范操作过程,特别是普查区及小区的划分要科学、可行,清查摸底要认真、细致,把普查对象界定准,普查指标不遗漏、内涵 把握准、情况问具体,数据之间的关系要理清、录入要精准、审核要认真、上传要及时,质量抽查要扎实、遇到错误要改正,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普查纪律,排除各种干扰,依法普查、真实普查;要充分开发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或个人力 量,参与普查资料研究开发工作,发挥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求,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更好发挥统计服务功能;要全面总结普查。结合普查工作实际,全面、客观地总结分析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条 理清楚、重点突出、切合实际的普查工作和业务技术总结报告,为今后农业及其他普查工作提供帮助。

    《方案》站位高远、博大精深,内容全面、详略得当,框架优美、结构紧凑。面对即将到来的“三农普”实战,我们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一纸《方案》在手,“三农普”无忧!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农普办杨育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