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上半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平稳向好

——


上半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消费大市的优势凸现。据统计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61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500.73亿元,增长15.9%,两者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一、上半年温州商品流通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1.消费品零售市场增势良好。从消费热点看,一是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达到216.23亿元,增长15.2%,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1个百分点。二是鞋服类增势良好。得益于部分鞋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的增长拉动,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7%三是智能手机、金银珠宝类受到大众追捧。在智能手机火爆销售的带动下,通讯器材类增长72.5%。金银珠宝类销售10.39亿元,增长36.3%

2.住宿餐饮业消费差异较大。上半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40.97亿元,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一是餐饮消费较快增长。人们外出聚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特色酒店、品牌休闲餐饮等发展较快,1-6月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4.93亿元,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星级住宿业发展相对缓慢。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6.04亿元,仅增长4.5%

3.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10类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660.48亿元,同比增长30.3%,比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其中,受部分别企业订单增多,业务扩大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224.54亿元,增长53.5%;在工业相关行业增长带动下,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实现恢复性增长,累计销售额85.85亿元,增速由去年同期的下降1.6%,转为增长30.2%;得益于房地产市场回暖,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增长28.3%;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增长36.9%;五金电料类增长17.4%

4.网上零售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30.88亿元,同比增长89.6%,增幅比限上批零业零售额高73.3个百分点。限上批零网络零售额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2.9%。网络销售的规模占限上批零业消费品零售额的6.6%,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另据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温州实现网络成交额(包括工业、商贸等单位的零售、批发业务)492.27亿元,同比增长43.9%。网络成交额占全省比重为12.1%,比重居全省第3 位。

二、支撑我市商贸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1.新增单位拉动作用巨大。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新增的570家单位(其中企业415家,个体155家)对限上零售额增速贡献率高达48.7%,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7.74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一套表”单位审批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市新增单位情况相对较好,1-6月我市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业占全省比重30.6%,居全省第2位。

2. 旅游休闲产业带动乡村商贸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旅游休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环境得以改善,农家乐得以蓬勃兴起,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业的发展,为全市商贸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上半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7%,高于限上零售业增速2.8个百分点。限下住宿增长16.7%,高于限上住宿业12.2个百分点。

3.中心城区商贸业环境有所改善。随着市区商贸环境的改善,市区消费品市场趋好。上半年,鹿城、龙湾、瓯海等3个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65.81亿元,增长12.5%,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8.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特别是鹿城区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三、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在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继续向好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从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比重看,上半年我市为36.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8个百分点。杭州、宁波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比重分别高达61.2%51.5%。目前,我市大型批零企业仅有24家,仅占全部限上调查单位数的1.0%

二是专业市场辐射周边地区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提升趋缓,2015年全市75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51.81亿元,比上年仅增长1.7%。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从2002年的33.1%,下降为2015年的1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市专业市场与省内义乌、绍兴等地差距越来越大。

四、促进我市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商贸业总部经济。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争取发展总部经济,我市也有很多总部在外地的批发零售业非法人分支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是扶持本地商贸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在竞争、合作和走出去中发展壮大;二是以温商回归为契机,引进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大企业落户温州。坚持培育品牌与引进做强相结合,引导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扩大业务领域和辐射范围。

2.促进商贸业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会为商贸流通业带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餐饮、住宿、交通、购物、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我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时尚之都,虽然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旅游经济总量远低于省内杭州、宁波几大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下一步仍然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产业与商贸物流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一是通过新建、整合、搬迁、关停的工作途径,逐步引导主城区专业市场向城市外圈转移,推进市场集群建设。二是完善市场整体配套功能。完善仓储、货运代理、物流配送、交通运输等各类配套设施服务。促进专业市场与各类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的互动发展。三是健全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市场准入与运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经营户的管理和教育,坚决打击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