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统计职业生涯从“二农普”干到了“三农普”。目前,全国农业普查综合试点陆续铺开,一群农普新人正在走入陌生的农家。以下,整理本人从事农村统计调查的经验,就普查员入户调查谈谈十大技巧,切实保障现场登记的数据质量。
1.事先准备
清查摸底阶段要对资料要对取到的资料进行核对整理,特别是户籍、外来人口、土地承包、社会保障资料要逐户抄写,便于入户核对。预约普查登记时间,掌握本地农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行业职业情况。准备调查草稿纸,事先对自己家或邻居做一番演练,积累入户调查经验。
2.先慢后快
现场登记的第一天,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头几户的登记速度要慢;登记的户数要少,遇到问题要及时请示,调查表要经指导员检查认可后,才能逐渐加快登记速度,这样有利于减少一线调查的原生性差错。
3.先易后难
万事开头难,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户规模较小、户主心直口快、经营情况简单的农户着手调查,以取得调查经验,提高自信心。反之,如果一开始就碰上嘴皮刁钻的或是农业经营情况、人口情况复杂的户,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先排排队,随着经验值不断积累,后面再碰上调查“钉子户”就不成问题。
4.眼观六路
普查员在入户时要注意观察农户家中的各种情况,对农户的基本情况做初步判断,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来开展询问。观察农户家中有无畜禽饲养、有无农机具摆放、有无煤气灶等等。不要凡事都问被访问人,一味按照被访问人的回答进行填写。有时被访问人不是户主,对家中的情况不一定非常了解,还有可能因各种原因不敢如实申报。因此,普查员可以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提示被访问人,再次核实对实情与申报不相符的。
5.态度亲和
农村情况复杂,一个细节疏忽都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在现场登记的整个过程中,随时注意调查对象的心态。农民兄弟的情感是朴实、纯真的,普查员入户时态度要亲和、和善。对待外来人口时,不能高高在上,要平等相处。在农村矛盾突出的地区,事先了解情况,尽量回避矛盾;对农民要反映的问题,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拒绝,要尽量做好解释工作,也可以作适当的记录,让群众认识到农业普查是政府行为、为民服务。
6.礼貌开场
农村普查员主要由本地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担任,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与户主是熟悉的,因此在入户时直奔主题,第一句开场白:“某某!过来!快将你家的情况报给我!”那么对方心中很自然会思忖:为啥调查我家情况,别人家有没有调查呢?如此反而要花费许多嘴皮子功夫,才能消除对方的戒备顾虑。实际上,我们需要稍微改一下开场白,效果就不同了。如:“某某,您好!这次我来做全国农业普查,十年一次,每一户都要配合调查的,我们先来聊一聊吧!”一般的回应:“干啥用?”“农业普查是什么?”。接着解释:“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农村发展,农业普查能使上级更好地制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普查还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您放心好了。”
7.嘘寒问暖
可以通过赞美、关心农户家中的某一事入手,以拉家常的方式,进一步与调查对象加深感情联系。如:观察到家中有家禽等饲养时,可以说:“哇!你们家的家禽养得真好!”这时农户就会感到比较高兴,于时因势利导将话题引入到农业生产的询问之中。如:观察到家中有老人、小孩等时,可以关心他们的健康情况,然后顺势询问家中其他情况等。
8.先聊后登
入户时,不要急于求成,只想直接对着指标就一步到位,问个底朝天,这样会适得其反。磨刀不误砍柴工,拉家常之后,初步了解和判断农户情况,建立了感情联系,基本消除戒心,以后针对指标详细询问,普查登记就顺理成章了。
9.多方引导
根据事先了解和现场观察,怀疑农户有漏报、错报,或者农户回答不出来时,可以启发引导农户。如:农户申报的耕地面积与村提供土地台账资料不符合时,就要对差距部分进一步询问;在观察到农户家中有加工机器、工业初制品等时,可以提醒农户不要漏报。
10.不漏小项
在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中,往往容易遗漏一些小项种类,如零星种植的蔬菜、散户饲养的家禽、山上的林地等,需要特别注意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