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普查  > 经验交流
    程宗迪: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普宣传工作
    时间:2016-01-29 15:19:00 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字号:[ ]

      宣传工作对于转变社会观念,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影响和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普查是国家安排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内容牵涉到农户人口与劳动就业状况、农户家庭生活设施和生活条件、农户承包与经营的农业用地、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农业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乡镇和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等诸多内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普查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程度却越来越低,对诸如家庭收入、从事行业、信贷等问题比较敏感。有些被调查户对于只增加麻烦而没有直接现实利益的普查工作,不关心也不愿意配合,个别甚至连门都不让进。特别是众多的外来打工人员,有的因作息时间无规律难碰上,有的因种种顾虑不愿接受调查。所有这些,给我们的农普调查工作徒增了不少的难度,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到家,农普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数据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为此,这次农业普查的自身特点和目前的社会环境提示我们,搞好宣传,是组织普查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基本途径。只有强化普查的舆论宣传,取得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才有可能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农普任务。
           从本次农普宣传工作现状看,由于受农村普查对象居住分散、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对新闻媒体关注度低、普查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普查宣传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一、调查对象的宣传难以全面覆盖。本次农业普查涉及到千家万户,普查对象的总量十分庞大。加上一些农村和山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要使农业普查宣传覆盖所有调查对象,做到家喻户晓,难度可想而知。二、宣传经费筹集难。到户、到人的普查宣传投入,需要一笔较大的支出。一些新闻单位受利益驱动,对无偿性的宣传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以收取费用作为宣传条件。而各地的普查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支出较多的宣传经费,显然不现实。三、大众化宣传效果不好。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生活习惯中大多数没有阅读报纸与看新闻的习惯,借重报纸、电视等手段在本次农普宣传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四、有限的宣传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各级政府需要了解农业普查的政治意义以及对当地“三农”工作起到的作用,有关部门关心的是农业普查能提供什么信息资源以及与本单位相关的工作内容,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则想知道农业普查对自身有什么好处等。单靠有限的宣传方式就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在领导层面、部门层面、社会公众层面与普查对象层面等多个层面上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才能营造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理解,农民配合的普查环境。
           根据农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工作要求,现联系我市农普宣传工作实际,浅谈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农普的宣传工作:
           一、健全组织、加强协作
         
      宣传工作贯穿农普工作的始终,各级农普办都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首先,从组织上、人员上予以保证。市级要及时组建一个功能互补、职责明确的宣传组,宣传组应由宣传部门、农普办、各新闻媒体三方的人员组成。宣传部门的人员直接参与,可发挥宣传部门对新闻媒体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功能,便于将农普宣传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工作日程,变“配角”为“主角”。如我市专门设立了宣传协调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农普办、报社、电视台、电台、新闻网以及农业局信息中心等13个单位的14位同志组成,市农普办分管副主任担任组长。县级农普办宣传人员要选配文字功底好、熟悉业务、忠诚敬业的同志来担任,具备条件的也应组建宣传组,拟由农普办分管宣传的副主任兼任宣传组组长,并吸取各新闻媒体负责农口的采编人员参与。
           其次,争取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通力协作。要争取宣传部门将农普宣传工作纳入“三农”宣传的整体计划,作出整体安排,利用宣传系统每月的工作例会,向新闻单位部署农普宣传任务。要让新闻单位明确各单位的副总编、副台长、栏目副总监作为农普宣传的负责人,落实宣传栏目和宣传方式、方法及内容。各级农普办的宣传人员要与当地新闻媒体密切合作,既要经常性地提供丰富翔实的新闻素材,又要在重大活动时及时通知新闻媒体参与和报道。如我市在清查摸底和正式登记期间,均组织由电视台、报社、电台、新闻网等新闻单位组成阵容庞大的记者团深入普查一线进行宣传报道,农普所有的重大活动和宣传举措,都有媒体记者活跃的身影,宣传协调小组的一些成员,还经常保持与市农普办联系,了解农普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予以报道。只有加强各方的通力协作,才能做好农普的宣传工作。
           二、区别对象、突出重点
         
      农业普查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对象对普查的认知程度和需要解决的疑虑有所差别。宣传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认清对象,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次农普的宣传重点主要应放在三个方面:
           一要宣传农业普查是政府行为,使各级政府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大小会议、网络、简报等宣传工具,通过深入地宣传动员,使各级领导干部站在对广大农民的感情的高度,站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事业发展的高度,站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力保障农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下辖的瑞安等地还专门印制农普小册子提供给各级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阅读,便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了解和支持农普工作。
           二要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农业普查。要通过宣传动员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和依法普查理念,防止强令或者授意有关人员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数据,并切实保证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调查的职权不受侵犯,全力以赴地抓好农业普查工作。我市在农普清查摸底工作开展之前,专门召开了全市乡镇长农普培训班,邀请了省统计局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专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使基层农普指挥者依法开展普查。还要使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提高认识,讲政治、讲责任,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保守被调查者的隐私和商业秘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精确。我市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列入农普业务骨干、“两员”培训的第一课,并由市、县农普办领导负责讲解。
           三要号召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农业普查。广大村干部、农村住户、农民朋友既是农业普查的对象,也是农业普查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是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根本保证。因此,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着眼点就是农村和农民。一定要把握这个重点和难点,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为重点对象,侧重采用各种适合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感情的宣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要广泛宣传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业普查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认识到农业普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农村更文明,农业更发达,农民更富裕,从而理解和支持普查工作;要深入宣传《农业普查条例》,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明确自己在农业普查中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如实申报普查内容;要调动群众积极性,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中骨干分子成为农普宣传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的示范作用,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之间担当宣传员和解释员,以增强宣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如我市在市级综合试点和普查登记中充分运用村党员干部和村老人协会的现身宣传,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区分阶段、合理安排
         
      普查的工作阶段不同,工作重点和难点不同,普查宣传的内容、力度和火候也应有所不同。从宣传内容看,在普查准备阶段,侧重概念性宣传和内容宣传,如目的、意义、调查指标等,重点是在主要媒体上开辟农普专栏、宣传报道各项工作的动态消息,制发农普宣传标语、口号,分发宣传资料,发布普查公告和发表政府领导电视讲话等。在现场调查登记阶段,重点宣传各级政府领导到普查登记现场、了解情况、督查工作,领导访谈,报导各地登记现场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普查登记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宣传现场调查中的好人好事等。在数据处理和发布阶段,主要报道农普数据的报送、录入、审核、发布工作情况。资料开发阶段则侧重成果宣传。从宣传火候看,普查准备初期,属“和风细雨”式宣传,此后循序渐进,逐步升温,到登记前期,铺天盖地,掀起高潮,到普查后期,宣传火候又回温。因此,要区分阶段,对宣传工作作出合理规划和安排。特别在中后期准备阶段,要及时调整宣传力度和火候,从初期的温和式、零星式、间断性的点上宣传逐渐向连续性的面上宣传过渡,从概念性宣传向法律法规宣传过渡,特别在普查登记临战前一个月,即宣传月活动期间,更要加大力度,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集中各种方式,开展声势浩大、持续的、大范围的宣传攻势,形成全社会范围内同一时间的集中轰动效应,集中将农业普查宣传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市在农普集中宣传月期间,市、县两级都制订了具体的宣传工作计划,市级宣传内容多,县级宣传力度大,乡村宣传求实效,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声势,使得农普宣传影响面广、效果好,极大地提高普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
           四、形式多样、注重创新
         
      在农业普查宣传中,要充分借鉴和吸取历次普查宣传的经验与教训,抱着“投入少、效果好”的原则,多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不断创新宣传方法。一方面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要把农业普查宣传纳入统一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宣传,保证版面,保证时段。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如我市的新闻单位按照市农普办的统一要求,均制定切实可行、周密具体、操作性强的宣传工作计划和报道计划。市级广播电视台在有关栏目进行农业普查系列报道,定期播放农业普查公益广告、农普宣传片,制作有关领导的电视讲话、访谈节目等;报刊、网站则转载评论员文章,免费刊登《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致被调查单位的一封信》、《普查公告》以及市领导讲话,并安排专栏对农业普查的内容、要求及进展情况进行系列报道。各级新闻媒体的记者经常跟随农普办的人员踏入农门、走到田头、倾听农话、搜集农事,不断充实宣传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农业普查宣传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和农民,除搞好媒体宣传外,利用多种形式,搞好户外和基层宣传也至关重要。①出动宣传车巡回广播,送电影下乡。如我市共出动180辆宣传车,到村头巷尾进行轮番宣传。鹿城区利用“数字电影”进村活动,在映前播放农普宣传幻灯片,共达521场次;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如利用各种方式发放公开信、《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广告宣传画、农普挂历等。永嘉县还向三轮车夫赠送农普T恤衫,进行流动宣传;③借助城乡建筑物、宣传牌、橱窗、墙报板报、条幅等载体加强宣传;④建立一支由文化工作者和普查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宣传队伍,组织力量编写编排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深入农村基层演出。我市瑞安、乐清、平阳等地组织了大型文艺巡回演出和广场晚会17场,尤其是平阳县自编的农普节目,如快板、二句半、小品等内容丰富多彩,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⑤充分发挥普查“两员”、农村党员干部、老人协会的作用,开展面对面宣传;⑥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让农民亲自参与,增强互动性和科普性。如我市的瑞安专门制作了1000盘农普鼓词VCD,发放到各村老人协会播放,以通俗易懂的地方方言广泛宣传农普。此外,我市各地还通过农民信箱、手机短信发送农普重要信息,一些县(区)组织开展以“小手拉大手、农普进我家”为主题的农普进校园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农普知识竞赛,举办大型的广场咨询活动,以及利用温州电视台的温州方言《百晓讲新闻》节目充分宣传报道农普工作情况等方法方式有效宣传农普工作。通过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真正做好全方位全覆盖,使农业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