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公鑫:谈龙湾区农普综合试点的几点体会
龙湾区农普综合试点已经圆满结束了,通过本次试点,我们取得了组织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基本经验,基本掌握了普查方案和填表要求,锻炼和培养了各镇(街道)农业普查业务骨干,整理归纳出许多收获和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涉及普查业务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有关问题,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试点目的要明确。县级试点不同于省、市级试点,原因有三:其一是县级农普办财力、人力有限,而且准备时间较少,不能搞大而全的试点;其二是乡镇级农普办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是很高,不可能短时间内接收所有的农普业务知识,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舍弃些次要内容;其三是农普业务上的有些内容和问题还有待省、市农普办确定,因此,更详细、更深入、更细致的业务培训可以放到省对市、县培训之后进行。因此,我们明确此次试点的目的为:熟悉流程,提高认识。根据龙湾农业经营单位较少以及试点目的,我们在培训内容上重点选择了普查对象范围、清查摸底和住户普查表,简单介绍单位表、村表和乡表。
二、试点区域选择要有代表性。试点区域的选择出了领导重视、后勤保障、群众配合外,一个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代表性。代表性是指在地域和普查对象类型上要具有典型性,这次我们试点区域既有农业经营户较集中的农村(蟾钟村),又有城乡结合部(建新村),这样可以让乡镇工作人员对农普整个普查对象和范围有个全面的实践和认识。
三、理论和要实践相结合。这次试点我们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在理论培训的时候,我们以注重实效为原则,尽量多举贴近实际的案例,在指标解释上选择重点指标进行讲解,但不提倡玩“文字游戏”、“钻牛角尖”,而是主要探讨如何取得具体指标的数据,让乡镇代表在经后工作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在入户调查的实践阶段,我们注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尽量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高度,并以此来指导经后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每个调查小组里都安排了一名区农普办的工作人员,专门记录各小组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难点、疑点等问题。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安排各种各样的讨论,在三天的试点时间里,我们安排了三次讨论,讨论既可以让理论知识更加巩固,更好地指导实践,又可以及时总结并解决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形成新的理论知识,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工作。
四、宣传要到位。这次试点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农普宣传方式:1.在人流量大的醒目位置悬挂横幅;2.提前发放《致被调查员的一封信》;3.由区新闻中心录制农普宣传带,在试点村通过广播播放;4.龙湾区农普领导小组副组长、龙湾区统计局局长项云霞亲自到乡间田头慰问调查人员,区新闻中心进行电视跟踪报导宣传。宣传效果比较明显,正式入户调查的时候,试点区域内没有出现一户拒绝调查的“钉子户”。
五、现场调查要讲究技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的农民已不是以前的“纯粹”的农民了,有种庄稼的农民,也有“技师”、“设计师”等白领阶层,更有腰缠万贯的企业家,基于这种状况,我们调查时的问话技巧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对普通的农民,就不能用太多的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而要改用农村里的日常用语进行询问;对于知识分子我们的语言就不能太“农村化”了,可以适当地用些专业词汇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一个原则就是用心去真诚交流。另外对于某些外出的农村住户,我们的工作方法也要灵活多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方说: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电报、专访等等)的工作方法,圆满完成现场调查工作。不要因为调查对象外出就束手无策,转而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那样无疑是被动的。总之,每个普查人员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处理,基本上都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