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住户普查表的现场登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地的行政村普查表和乡镇普查表的登记工作也已经逐步开展。从现场督查情况看,在行政村表的登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防止出现系统性差错,现就一些问题归纳整理如下:
一、行政村普查表
1、地址编码:由乡镇农普办统一根据县级农普办提供的代码填写。
(一)社区基本情况
2、“C4是否政府确定的贫困村”:请各地与县级扶贫办联系,可不要布置到村填报,直接由乡镇或者县级农普办根据行政资料填写。其中,“2.省定”一概没有,如是贫困村,均是“3.省以下定”。
3、“C5少数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人数比例达30%的就算(按户籍口径算)。
(二)年末自然村个数
4、“C6自然村”:划分要遵从当地习惯,如没有划分,则填1个。
5、“C7-C12”:这6个指标的数据均要小于或者等于“C6自然村”个数。一般情况下,均会有数值。
6、“C8通电话的自然村”:如没有固定电话而能用手机、小灵通通话也算。
7、“C9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能用无线方式接收的也算。
8、“C10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政府、村集体统一安装的都算,但几户住户自行安装的不能算。
9、“C12通公路的自然村”:只要能开进汽车或者拖拉机就算。
(三)年末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类型和数量
10、“C15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由乡镇、村统一安装的要算,农户自行安装的不算。
11、“C16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指村委会驻地的住户生活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消毒等处理。村里有统一供水设施并向村民供水就算(如建有蓄水池并供水的)。
12、“C18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农户自发形成的不算。
13、“C19养殖区是否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只有集中清运而没有处理设施,填“否”。C18为“否”的,C19也为“否”。
14、“C21”:包括不是本村户籍的居民。
15、“C24-C28村委会到以下设施的距离”:如果在本村内有这些设施,不管距离一律填“0”。如没有,则填到最近设施的距离,不管是外乡、外县。
16、“C29-C33村内的社会服务机构”:按在地原则填报,只要在本村地域内,不论是谁办的以及隶属关系如何,都应该包括在内。
17、“C29幼儿园托儿所”:没有经过批准,但儿童数超过 10人的,也计算在内。
18、“C30体育健身场所”、“C31图书室文化站”:不管是谁办的,但要以服务公众为目的、对外开放的。如一些学校的场所不对外开放,则不能计算。
19、“C32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包括龙舟队。
20、“C34 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C35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强调“居住”概念,即居住在本村,但在外村医院工作的要算,反之在本村地域内医院工作但不居住本村的不能算。
21、“C36、C37儿童、孕产妇”:按户籍人口统计。
(四)年末人口情况
22、“年末人口情况”:C40≤C38;C41≤C39。
23、平衡关系:C51≤C50;C52≤C50;C40>0,一般C52>0。
(五)耕地和征地情况(六)年末拥有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
24、“C53、C54、C55国家征地”:一是指乡镇政府及以上征地;二是仅指2006年度;三是一定要由县级土地部门批准认可;四是如果征地征的是某几户的耕地,但征地补偿由全村各户均分,事后村对这几户进行耕地调整补偿,则C54、C55填分到征地补偿的户数和人数。
(七)农田水利情况
25、本村无任何耕地的,“C60” 统一填“3无水源”;“C61”统一填“2否”。
26、“C63”:不管是否是本村拥有的,只要本村能够使用,都算。
(八)农业技术与生产方式
27、“C65、66、67”:注意一是非农业技术人员不能算;二是要有县级证书;三是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的不能算。四是中级和高级一般很少。
28、“C68农业技术讲座”:一是不包括非农培训;二是培训要由本村组织主要面向本村村民的,举办地在乡镇其他地方也包括;三是包括村组织村民集中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培训方式,不包括村民自行收看收听的形式。
29、“C69、C70”:乡镇农口部门一般会掌握,可据实反馈。
(九)财务与投资情况
主要从“资产负债表(村会01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村会02表)”和“收支明细表(村会04表)”中取数填写,这三张报表可在乡镇的“村财乡代理中心”取得,在填写时务必注意计量单位的换算。
30、“C71”:“收支明细表”中的“一、收入合计”减“4.补助收入”。注意要是当年数。
31、“C72”:“资产负债表”第32行次“资产合计”的“期末数”。
32、“C73”:“资产负债表”第49行次”“负债合计”的“期末数”;“C74”的填写注意不能用“期末数”减“年初数”,要填写当年的负债额。
33、“C75”:按照村里掌握的数据填写。如不能掌握,为方便基层填报,大致上可填写“资产负债表”第5行次“应收款项”的“期末数”。
34、“C76”:包括四部份:①“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的“期末数”-“年初数”;②“资产负债表”中“在建项目”的“期末数”-“年初数”(可能是负数);③一些没有列入报表在建项目的当年投资完成额;④06年达到折旧年限的,已经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剔出的数额。
“C77”和“C78”按指标解释分别填写。
35、“C79”:可以参考“收支明细表”中“其中:农田水利设施”的当年数填写,注意是要农田水利设施支出中的投资额。
36、“C81”:注意包括以下①现金和实物折价;②各级政府通过村委会和直接提供给村民的;③政府进行统筹的由单位和个人捐助的物资(如灾区捐助)等;④村民的低保补助及政府对困难村民的节日补助;⑤不包括单位和个人的资助和救济。
37、“C82”:注意包括现金和实物折价。
38、“C83”:“收支明细表”中“干部报酬”+“办公费用”+“会务费用”+“书报费用”+“差旅费”+“学习及培训费”+“法律顾问费”+“招待费”的当年数。
(十)村干部情况
39、“C75村干部人数”:包括两部分,一是村两委成员;二是其他领取工作报酬的辅助管理村级事务的人员,如村报账员等。
40、“C86-C95”:书记与村长由同一人担任的,只填写书记。
41、“C90”“C95”:除从政府和村领取的报酬、补助之外,还包括各种务工补贴。因此,每个村长和书记肯定会有收入。
(十一)技术规范
42、本表所有指标一律填写整数,不保留小数点。
43、除村书记和村主任情况外,本表其它指标必须填写,不能为空,没有数据的必须补“0”。特例:对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村表反面指标均不要填写,也不要补“0”,拥有情况在单位表中反映。
二、行政村普查补充表
填报范围与行政村普查表一致,地址编码同也同行政村普查表。
(一)基本情况:各县(市、区)农普办可将前期布置收集的资料(如农办、农业、水利、交通、经贸和工商等)反馈到各乡镇(街道),同时各乡镇(街道)也要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分解反馈到各普查指导员。注意,此部份指标不单指省级确定的项目,温州市和各县(市、区)在省确定项目的基础上,拨款扩展的也要计算在内。即,只要列入省、市、县三级政府确定的这六个项目工程,就要计算在内。
(二)基础设施
1、“B7、B8”:注意①是自然村数;②B7是“能够”,包括能用收音机收听的;B8是“已安装”有线广播。
2、“B9”:正在改造的按“2.近3年内”填写。
3、“B10”:农村中仅建了蓄水池,有管道没有净化设施的也算自来水。
4、“B11”:注意要满足统一“收集”和“处理”。对有些村只有部分农户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的,如有一半以上的户则视同由村级统一处理。
5、“B13”:只要开通就算。
6、“B14”:只要还在使用就算。
7、“B15”:无论大小,只要有活动。
8、“B17”:以县级农业或土地部门认定为准。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部门认定数据比村掌握的实际数据大的,以村掌握数据为准。
(三)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培训情况
9、注意此部分指标是按“户籍”口径统计。
10、“B18”:可参考农村统计年报进行调整填报。但要注意农村统计年报是常住口径。另外,一般来说“B18”占行政村表“C39”的比例在60%左右,如差距过大,请核实。
11、“B22”:不能实际掌握的,可在“B21”中按百分比进行推算。
(四)被征地农户情况
12、注意与行政村表“耕地和征地情况”的区别:一是填写二轮承包之后的情况,之前的不统计;二是包括耕地和园地。因此:
“B23”≥“C54”;“B24”≥“C55”
13、“B25”≤“B24”。
(五)农民收入情况
14、“B26”:从农经年报取数。
15、“B27-40”:根据《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普查表》汇总数填报。
(六)渔业生产情况
16、“B41”:时间或者收入过半的可计算;“B44”:两种判断:一是劳动力达60%以上;二是县级渔业部门批准的。
17、“B46、47”:一是包括本村范围内所有住户拥有的,如果由几个村的农户合股的,则渔船户籍在哪里就在哪里登记;二是包括在本村的单位拥有的;三是外村挂靠在本村住户和单位的渔船不算。
(七)专业合作社情况
18、从农办、农业局了解或乡镇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填写。
(八)农民新村情况
一般来讲,乡镇均会掌握。
(九)社会治安和管理
19、“B55”:乡镇和村的一般均有掌握这种综治管理材料。
20、“B57、B58”:强调“驻村”和“专职”,几个村联合的,可适当分摊计算。
(十)环境及其它方面
21、“B60”:要由县林业局批准。
22、“B62”:“C4”圈填“2、3”的,才可能填“1”;“C4”圈填“1.否”的,“B62”填“2.没有”。
(十一)技术规范
23、本表所有指标一律填写阿拉伯数字,不保留小数点。无论是选择项还是填写项,其数字必须填写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无数据的也要补“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