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提高成员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透明度,制定并颁布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简称:GDDS)。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如何规范系统地公布统计数据,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为了提高我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透明度、推进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加强我国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现在已经宣布加入IMF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今后,我国的国民核算数据如何适应国际标准的要求,将成为我国国民核算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GDDS对国民账户的要求
GDDS对国民账户的统计范围、数据频率、数据完整性和公众获取等作出以下规定:
1、GDDS综合框架规定:
参加IMF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的国家, 应管理该编制和公布系统的现价、不变价国民账户和平衡项目,从国民账户中获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编制和公布有关部门账户及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数据公布时间为年后10-14个月。
2、GDDS对数据类别和指标的规定:
国民账户以现价和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鼓励公布国民总收入、资本形成和储蓄的总量及其构成。数据频率为年度数据,鼓励公布季度数据。数据公布时间为年后6-9个月。要求公布数据编制方法,说明数据公布种类和详细程度,公布有关的统计关系。帮助用户比较、核对、评估数据,提高数据可信度。
3、GDDS对数据完整性和公众获取的规定:
公布统计数据编制和发布依据的统计法规、章程或守则,公开数据编制机构以外的、能在数据公布之前获得数据的政府人员及职位,公布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提供有关数据修正的相关信息。提供数据发布时间表和数据公布渠道,保证社会各界在同一时间获得统计数据。
二、我国国民账户核算现状
我国的国民账户核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正在研究分机构部门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实现了我国国民核算体系由MPS体系向SNA体系的过渡。在GDDS中,国民账户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目前,我国的GDP核算已经渡过了初级阶段,进入完善时期。
1、GDP核算范围、核算频率和及时性。
我国GDP 核算范围包括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核算年度和季度数据。年度GDP的初步估计数据在次年年初计算,初步核实在次年的第二季度测算,最终核实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季度GDP在季后20日左右完成。
2、GDP数据质量和指标发布。
我国GDP核算以《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和《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为依据。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和支出法。其中生产法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法,即部分行业按生产法计算、部分行业按收入法计算。两种核算方法中,以生产法核算为主。核算基础资料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各专业司、调查队提供的统计资料,各部委汇总的统计资料和财务资料等。在获得新的资料来源(如普查)、分类发生变化、核算方法或核算原则发生重大改变时,需要调整GDP历史数据。数据一般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公开出版物公布。
3、获取GDP数据的渠道
年度GDP初步估计数据在次年年初发布的《中国统计公报》和次年上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上公布,初步核实数据在次年下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提要》上公布,最终核实数据在隔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季度生产法GDP在季后20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三、我国国民账户核算与GDDS的差距
根据GDDS对国民账户数据公布的标准,比较我国国民账户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的国民账户数据的统计范围、核算频率和数据公布等方面基本符合IMF的数据公布标准。但是,我国的国民账户核算水平和数据公布程度仍然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第一,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以服务业为例,服务业统计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很难及时地涵盖到服务业统计范围。
第二,需要细化、规范分类。国内生产总值行业分类局限于门类,需要逐步细化;固定资本形成分类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不能按投资品划分。
第三,可比价格数据未获公布。我国目前只公布了现价GDP和可比价增长速度,迄今为止没有发布可比价GDP绝对量。
第四,国民账户核算不完整。没有开展当季GDP核算,分部门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核算处于研究阶段。
四、我国国民账户核算的改进方向
针对我国国民账户核算与GDDS的差距,今后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首先,必须完善GDP核算。提高可比价GDP测算水平,逐步公布可比价GDP数据;细化GDP分类,向国际标准分类靠拢;开展当季GDP核算。
其次,研究编制其他国民账户。在继续编制GDP核算、年度资金流量账户、国际收支账户和投入产出账户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编制分机构部门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