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统计工作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查的范围不同,调查的方法不同,反映的内容不同,资料的来源不同。 (一)调查的范围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二)调查的方法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调查方法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的调查方法是采用全面统计报表方法。 (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及家庭副业生产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借贷收入、减去赠送赡养费用、减去非家庭人口中的经常用饭人口所交的搭伙费以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超额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单位发的卫生费、交通补贴、营养津贴、误餐补助等,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生活困难补助费、独生子女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的补助费等。 (四)资料的来源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资料是严格按随机抽样方法,从城市居民家庭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居民家庭为调查对象,由专职调查员负责,采取被抽中居民家庭的记账方式,经计算机汇总处理取得的。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依靠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由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填表,经计算机超级汇总取得的。 (五)统计口径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每人平均收入水平;职工人均工资是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全部职工人数,表示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每人平均水平。 总之,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是衡量居民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统计指标,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指标是衡量职工个人收入多少的统计指标。从居民家庭来看,职工的工资收入是构成家庭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工资增长也必然推动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