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温州猪肉价格旺季加速下跌 养殖企业生产形势严峻

——


今年以来,温州猪肉价格在春节消费旺季连续两个月下跌,与2013年年底相比,累计下降5.2%,目前猪肉零售价格已回落至2013年7月淡季低点水平。2月底全省猪粮比价跌至4.81∶1,连续两周处于生猪预警红色区域,短期内猪肉价格快速下跌,养殖户亏损压力进一步凸显,生产形势严峻,养殖信心受损,有可能出现跟风抛售现象,“猪贱伤农”风险加剧。

一、 猪肉批零价格同步下降

1.零售价格加速下滑。1月(节前)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3%,2月(春节期间)环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2月底,猪后腿肉零售均价为每公斤27.1元,五花肉零售均价为每公斤28.6元,分别比2月初下降6.2%和7.7%。当前肉价已低于2013年全年均价,回落至上年7月的价格水平。

2.批发价格下降明显。批发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月下旬市区生猪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3.3元,比1月上旬下降近3元,短短两个月,降幅达17.7%。此外,2月下旬温州白肉批发价为每公斤16.8元,3月10日批发价格进一步下滑,跌至每公斤16.2元,比1月上旬价格下降17.6%,将进一步影响猪肉零售市场价格。

二、生猪价格反常下跌主要原因

1.集中供应引起的短期产能过剩。由于去年禽流感疫情暴发,部分禽肉消费转移到猪肉上,推高猪肉价格。养殖户在利好因素作用下增加补栏的大批生猪,到2013年底开始集中出栏。同时,上年生猪价格上涨后,国家抛储增加供应,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

2.需求萎缩导致的消费疲软。受去年暖冬天气和三公消费受限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出现萎缩,尤其春节期间猪肉消费未能达到预期,节后需求减弱,近期猪肉价格进一步下降,形成“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怪圈。

三、对策建议

一是关注市场变化,适时启动调控预案。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止生猪价格出现过度下跌,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而集中宰杀抛售,防止后期肉价恶性反弹,努力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二是化危为机,合理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此次生猪集中出栏时机,适时调整生猪养殖结构,淘汰过剩、超龄母猪,改善养殖品种,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以避免来年再次出现养殖生产失衡的状况。同时,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养殖农户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助推“低、小、散”养殖向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转变,指导养殖企业合理规划生猪养殖规模,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养殖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强信息发布,科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要完善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市场价格变化动态、养殖收益预测、生产养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治预警等信息,发挥政府信息服务的科学引导作用,避免养殖农户及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供求状况进行错误判断,而引发盲目跟风“大扩”或“紧缩”养殖规模给个人和产业带来重大损失。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