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 |
—— |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温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经受考验的一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稳促调”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经历了一个积极突围、逐步回升的过程,国民经济总体呈现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增速逐季回升,运行质量逐步改善。去年,随着“保稳促调”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在一季度探底后逐季企稳回升。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527.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幅与上年持平。全年各季GDP累计增幅均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季递增,呈现较为明显的“V”型曲线。增速与全省的差距有所缩小,由上半年的1.8个百分点缩小到全年的0.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89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比上年略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87.75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1160.24亿元,增长11.5%,增幅同比略低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从运行效果看,经济的稳步回暖,为经济运行效果不断改善提供保障。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5亿元,增长19.5%,同比提高3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60.7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64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回升明显好于GDP的回升。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均明显回升,有力推动我市财政收入的稳步回升。经济回暖也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创造条件,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7.1%,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工业经济回暖态势确立,是经济回升的主要推动力。经过一年多的下滑调整,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逐步显现。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1163.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10.9%回升为35.4%。企业生产恢复速度逐步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60.84亿元,同比增长0.4%,首次扭转一年来累计增速持续下降的局面,增幅比年初最低点回升11.2个百分点,其中 11和12两月份分别增长18.1%和18.3%。从33个工业大类行业看,全年产值有超一半(1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12月份有28个行业为正增长态势。重化工业与重点行业相对领先。年底两个月重工业实现20%的增幅,累计增幅由年初的-12.5%回升至1.4%,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回暖的主力军,如电气、交通设备制造、石油加工、化纤制造等行业回升力度强劲。同时占全市3/4强的十大重点行业回升力度增强,十大行业全年实现产值2733.21亿元,同比增长1.0%,高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如服装行业,去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增长7.1%。 三、扩内需成效显现,“三驾马车”运行呈现新格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及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我市三大需求呈现结构性转变。 投资从低位稳步回升。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7.72亿元,增长10.5%,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增速在去年4月份扭负为正之后,呈现稳中有升的向好态势,全年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246.28亿元,增长21.1%,同比回升2.8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投资增长6.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逐月回升,全年完成投资额253.34亿元,增长15.5%,比一季度回升29.3个百分点,同比回升1.5个百分点。能源投资增长良好。去年我市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241.31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能源投资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消费的拉动稳步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72亿元,增长16.8%,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有效启动,全年农村市场完成零售额442.4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高出城市0.8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在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强力升温。全年限上企业汽车零售额206.58亿元,同比增长34%,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体在低位盘整小幅回升,结构分化特征明显。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2.75亿美元,下降5.1%,其中进口23.39亿美元,增长11.9%;出口109.36亿美元,下降8.1%,降幅与年初小幅缩小。从出口产品看,生活类产品好于生产类产品,如服装和合成革出口分别增长5.4%和7.5%,眼镜、打火机等产品降幅也在10%以内;而机电类降幅依然较大,下降15.2%,但降幅较年初已明显收窄。 四、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转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53.1:43.8调整3.2:50.9:45.9,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9%,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与“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相一致。二是企业自主能力逐步增强。全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5.70亿元,增长21.4%,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348.16亿元,增长6.4%,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增12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建11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53%,同比提高0.75个百分点。四是沿海产业带建设稳步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培育。全年温州沿海产业带所在乡镇(街道)完成限额以上投资212.15亿元,增长28.8%,高出全市投资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35.8个百分点。其中瑞安、乐清和苍南所属的沿海产业带区块增长迅速,分别完成63.05亿元、62.14亿元和31.79亿元,增长56.6%、32.0%和34.6%,成为当地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五、社会民生继续改善,物价低位小幅回升。去年我市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和重点领域倾斜。全年财政总支出252.23亿元,增长20.3%,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类财政支出178.90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1.0%。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有效控制,同比仅增长9.4%,低于总支出增幅10.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降幅呈逐步缩小态势。从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看,呈“四涨四跌”状态,呈上涨的分别是食品类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1%;而价格出现下降的分别是衣着类、交通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同比分别下降1.9%、2.7%、2.8%和9.0%,总体来看,各类商品及服务涨跌幅度比较平稳。在经济回暖的带动下,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价格整体在盘整中低位小幅回升。全年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7.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