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温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温州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7 日) 2005年,温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三个温州”建设,积极抓住宏观调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实施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实现稳健快速地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等三大需求对国民经济拉动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得到稳固,经济运行效果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60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68.7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65.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 %、 14.3%和12.4 %,“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2.6%、14.3%和 1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3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2.9%。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5:53.7∶41.8 调整为4.1:54.3:41.6。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外贸依存度为39.6%,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1.2%。非农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59.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63.3%。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80.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 %,消费品价格上涨3.1%。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8.1%和4.5%,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3%、0.9%、2.9%、1.4%和0.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7%。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增效、农民增收面临新问题,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 二、农业 受连续五次强台风和严重的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6%,其中农业产值43.95亿元,下降11.7%;林业产值2.11亿元,下降17.5%;牧业产值19.47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41.51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增长9.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6.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36公顷,增长0.1%,“十五”时期年均下降3.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1.9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十五”时期年均下降7.1%;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5.83万吨,比上年下降8.7%,“十五”时期年均下降7.3%。水果、蔬菜、糖料、茶叶等农作物比上年减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绿化造林资金3420万元,全年造林面积
2068公顷,发展经济林基地516公顷,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561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48.69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封1.94千公顷;平原植树194.32万株。全年退耕还林1026公顷。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全年木材采伐量9.2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 主要畜牧产品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62.34万吨,比上年下降1.7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0.4%,其中养殖产量14.51万吨,年均增长1.5%;捕捞产量47.83万吨,年均增长0.1%。 渔业生产情况
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16家,市级10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8家。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9个,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40个。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农业特产之乡16个,已建成百亩以上的优质特色农业基地100 多个。全市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5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9家。 全年各级财政用于农业资金8.8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全年农田水利建设筹集资金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0%;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8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907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933公顷。开工建设围垦工程15项9667公顷,完成“千库保安”工程44 座,清理河道622.6 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农(渔)业机械总动力198.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实现工业总产值354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4%。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52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轻工业产值861.48亿元,增长22.1%;重工业产值1382.49亿元,增长23.7%。 全市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19家,比上年增加100 家,实现工业产值1242.37亿元,增长28.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5.4%,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47家,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
2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8家和10家。电气机械、鞋革、服装、塑料制品、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8大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 1628.55亿元,增长24.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2.6%。至年末,我市已拥有28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15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中国名牌,82个国家免检产品,128个省级名牌,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4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7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1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1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非国有单位投资316.72亿元,增长16.1%;城乡个人投资41.78亿元,下降5.2%。“十五”时期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214.44亿元,年均增长15.4%。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等投资项目投资311.95亿元,增长23.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1.24亿元,增长19.0%;农村投资73.68亿元,增长79.4%;工业性投资156.83亿元,增长32.6%。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43.90亿元,增长13.9%;电力及水业投资34.48亿元,增长6.9%;交通邮政业投资54.34亿元,增长73.8%;电信等信息传输投资10.81亿元,下降22.9%;社会事业投资17.72亿元,下降8.8%。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3.97亿元,增长8.7%,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13.67亿元,增长11.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114.51万平方米,增长9.5 %;竣工面积408.08万平方米,增长5.5%;商品房销售面积306.64万平方米,增长0.8%;商品房销售额136.63亿元,增长18.5%。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1833个,比上年增加31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30个,增加251个。全年实施“百项千亿”工程项目(省市重点工程)106项,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86.69亿元,增长22.3%。年内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21项,已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9项,主要有:温州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500KV温南输变电工程、永强垃圾发电厂、金丽温高速公路永鹿段、56省道瑞安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平苍段、温州联通网络工程、电信网络工程、华峰集团技改工程、市图书档案馆、永嘉中学、泰顺县第一中学、平阳中学、龙湾中学、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工程、洞头医院迁建工程、洞头大小门连路工程、渔藤公路、金龙机电有限公司技改工程等。 年内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火力发电61.2万千瓦,输电线路23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67万千伏安,新建公路1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9公里,改建公路1933公里,高等院校席位5913个,中小学席位15436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300万册,医院病床268张,自来水供水能力35万吨/日,管道长度103.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33.39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城市防洪堤6.11公里。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按行业划分,2005年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74.34 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88.91亿元,增长15.8%;其他行业17.61亿元,下降16.0 %。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49.9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8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年末拥有限额以上连锁总店11家,实现销售额16.9亿元,增长25.8%。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442个,比上年减少1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55个,生产资料市场86个,货运市场1个。商品交易市场全年成交额66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超亿元市场62个,年成交额507.24亿元,超十亿元市场13个,年成交额334.8亿元。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22.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2%;国内旅游收入121.31亿元,增长33.2%。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21.33万人次,增长23.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097万美元,增长28.2%。全年旅游总收入128.65亿元,增长32.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0.6%。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8.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进口16.76亿美元,出口61.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35.2 %,“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26.6%和32.8%。 外贸出口分类情况 单位:亿美元
目前,与我市建立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191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全年有 912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累计3158 家。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美国、俄罗斯联邦、阿联酋、欧共体等成为我市对外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单位:亿美元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24项,新签协议项目金额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0%;实际使用外资3.57亿美元,增长70.7%。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外向型经济仍是我市的薄弱环节。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电信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7.18亿元,增长7.6%。全年新增本地电话交换机61.57万门,总容量达到 478.79万门。“十五”时期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30.62万户,年末达到359.0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6.5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22.49万户;“十五”时期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41.94万户,年末达到448.26 万户。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48.5部/百户提高到163.8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89.4部/百户提高到204.5部/百户。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84.76万户,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宽带用户57.71万户,增长37.1%;互联网非注册用户37.77万户。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34亿元,增长8.5
%。全年函件总量6966.23万件,包裹总量129.26万件,汇票221.42万张,特快专递183.89万件,订销报纸13169.93万份,订销杂志553.07万份,集邮业务1010.36万枚。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04.92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2.6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61 亿元,增长16.2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7%。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39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9%。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科技支出2.54 亿元,增长24.6 %;支农支出6.13亿元,增长11.3%;城市维护费支出3.87亿元,增长17.7%,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得到了保障。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474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年货币投放94.75亿元,增长17.7%。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77亿元,增长19.5%;人身险保费收入25.69亿元,增长5.4 %。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2.15亿元,增长16.6%。其中,财产险赔款9.85亿元,赔付率83.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0.7%;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1.55%,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8.4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0.5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45项,星火计划18项,重点新产品计划20项;列入省级星火计划15项,新产品试制计划315项。全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34项,市科技进步奖95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3家,市级56家,至年末分别拥有168家和265家。全年专利授权3116项,至年末累计21541 项。一批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贴息贷款或创新基金资助。 年末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4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25万人,增加0.32万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从上年的663人增加到786人。 年末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17家,新增1家。年末全市有106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新增23家。
省市级重点中学55所,比上年增加16所;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所,比上年增加1所;省市级教育强镇91个(其中省级69个),比上年增加4个。乐清市、洞头县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市)验收,教育强县(市)达到6个。 全年新建校舍48.4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5.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6.4万平方米。年末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1227.88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172.25万平方米。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29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2个。全年艺术团体演出947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222.3万册(件),年总流通量158万人次,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6%,有线电视用户115.28万户。 十、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 全年市区新增城市道路面积72.44万平方米,累计1257.6 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54万平方米,累计818.24万平方米。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88条,年载客量2.48亿人次。年末供水管道1554.78公里,排水管道
1273.53公里,自来水日生产能力108万立方米,年供水量19648万吨。液化石油气年末用户38.86 万户。 十一、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事业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50.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9.02万人;男性人口391.28万人,女性人口359.0万人;非农业人口152.6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866人,死亡人口44305人,人口出生率12.8‰,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9‰。据1%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7.7万人。全年人口计划生育率88.74%,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初婚女性晚婚率59.5%,提高2.5个百分点;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0.6%,提高0.2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20.1,一些县(市、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