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5年我市农民生活消费升级有所加快

——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2元,比上年增长3.3%。农民家庭的总体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综合生活情况已达到较好的水平,生活质量初步实现了从温饱向发展、享受型迈进。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比重逐步下降,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比重上升,享受型消费逐步成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1、食品消费支出平稳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2005年,由于物价水平相对比较平稳,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为2246元,比上年增长2.2%,恩格尔系数44.6%,稳定在小康水平的标准区间。在食品消费中,农村居民人均用于粮油消费305元,比上年下降17%;用于副食的消费支出1133元,比上年增长6.5%。从具体的食物消费量看:人均消费粮食166.3公斤,比上年减少3.1%;人均蔬菜及菜制品消费62.3公斤,比上年减少2.3%;水产、肉禽蛋和奶类等动物食品消费量明显增加,其中人均消费水产品30.3公斤,蛋类5.7公斤,肉禽类25.6公斤。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也是不断发生变化。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367元,比上年增长12.2%,以往农民家庭婚丧嫁娶办酒席几乎都在自家操办,而今这种习俗已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都把酒席摆在了饭店,这也是农村居民餐饮业收入增加的因素之一。
  2、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生活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农村居民把更多的钱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等各种消费,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抽样调查表明,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和各种生活服务等支出为1460元,增长6.8%。其中交通和通讯类支出近50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消费支出比重为9.9%;文教娱乐支出720元,增长11.1%,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4.3%;医疗保健支出241元,增长10.0%。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对自身保健的重视,另一方面与医疗费价格偏高也有一定关系。
  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和乡村道路建设的改善,富裕的农民购车欲望也随之增强。抽样调查显示,到2005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汽车4.8辆,增长20.0%。 通讯网络的大力发展,移动电话和小灵通的广泛普及,使得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通讯费用224元,比上年增长11.7%。
  3、农民家底日趋丰厚,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
  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劲家底更加殷实,宽敞的房屋,漂亮的装潢,齐全的家用电器等等,显现出今日农村的新面貌。长期以来,农民把宽敞的住房当作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目标。而在绝大多数家庭已住上新房,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已达40.0平方米,他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除了要求有宽敞的居住空间外,更注重住房的内在质量和室内配套设施的完善,住房装修成了农村居民家庭新的消费热点。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用于住房方面的消费支出609元,尽管盖新房的高潮已经过去,但用于装潢方面的支出则大幅度增加,人均达88元,增长17.8%,所占住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10.7%上升到14.5%,随着装潢材料档次的不断提高,相当部分的农民家庭住房条件超过了城市居民。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中,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全年人均用于购买文化生活、娱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大件商品支出为435元,占消费支出的8.6%。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增加,带来了农村居民中高档耐用品普及率的提高,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现代化生活的气息。到2005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79.8台、电冰箱72.7台、空调机44.2台、热水器63.2台、计算机22.8台、抽油烟机63.6台、移动电话128.5台,分别都比上年有很大增长。(农村处:施德平)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