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市城市调查队调查显示,2005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居全省11个地级市之首,比全省城市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杭州、宁波各高0.8和0.5个百分点。构成总指数的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三涨五跌态势: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等三大类价格上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五大类价格下跌。 一、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先扬后抑,小幅波动 去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均高于上年水平,其中二月份与上年相比价格指数上涨了5.2%,达去年最高点,此后各月指数呈一路平稳回落,小幅波动趋势。 (一)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拉动总指数上升的主因 去年食品类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了8.1%,拉动总指数上涨2.7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5%,拉动总指数上涨0.5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仅上涨了0.2%。详细情况如下: 1、大部分食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水产品和菜类异军突起,价格上涨迅速。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市食品类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了8.1%,在调查涉及的16个食品中类中,价格上涨的有12个中类,涨价面达到了75%。其中水产品价格上涨20.9%,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4.66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价格上涨1.56个百分点;菜类价格上涨11.9%,拉动总指数上涨0.37个百分点。 2、受猪链球菌和禽流感疫情影响,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势趋缓。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5%,涨幅比上年回落了11.1个百分点,其中价格涨幅最大的是牛肉上涨16.6%,猪肉价格下降2.1%,与上年价格上涨25.8%,形成鲜明对比。鸡的价格上涨了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9.9个百分点,但鸭的价格全年累计上涨了20.6%。蛋类价格上涨7.7%,涨幅比上年回落了15.2个百分点。猪肉和部分禽、蛋类价格涨幅与上年相比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相继出现的猪链球菌和禽流感疫情使部分市民对猪肉及禽蛋类食品消费有所顾忌,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作为猪肉替代品之一的肉类食品—牛肉,其价格自然大幅上涨。 3、粮油价格转升为降,食糖价格止跌回升。上年拉动总指数上涨较大的粮食类价格去年下降1.7%,油脂类价格下降6.1%。食糖类价格则上涨9.9%,一改上年价格大幅下跌的格局。针对2004年粮食因供求结构的变化,国际国内粮价走高波动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拉动大幅上扬,带动相关产品价格走高,牵动食品类价格攀升推动价格总水平冲高的状况,2005年我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地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执行农业减免税和粮食、种子的直补政策,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保证了农业生产形势的稳定,粮食产量有所增长,畜牧业产量增长较快。同时全国夏粮丰收,国际市场粮价趋稳等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去年粮油价格平稳回落。 (二)居住类和燃料类价格大幅上涨,拉动总指数上升0.55个百分点 1、木材、玻璃、油漆价格上涨,水泥价格大幅回落。虽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和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增加影响,我市部分建材价格仍出现大幅上扬。去年我市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总体上扬6.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19个百分点。其中,涨幅最大的木材价格上涨15.6%,拉动建房及装修材料指数上涨4.02个百分点。玻璃和油漆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扬,去年分别上涨了12.9%和5.1%。但与此相反的是水泥价格大幅回落,与上年相比价格下降10.4%。 2、房贷利率上调拉动居住消费价格上涨。去年3月份央行取消了商业银行对于个人房贷的利率优惠,我市商业银行相应调高个人放贷利率,致使我市房屋贷款利率与上年相比上涨了8.0%,拉动居住类价格上涨了4.27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上涨0.11个百分点。 3、成品油消费价格高开高走,涨幅持续在高位运行。近两年来一是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屡创新高的影响;二是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不断走高,国内油价多次政策性上调。自2004年3月到2005年12月,在一年多时间内我市成品油价格先后进行了7次调整,屡次调价中,仅有1次价格下调,其余6次均为价格上调。与上年相比,去年我市汽油价格上涨16.2%,柴油价格上涨10.6%。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3.1%,管道燃气价格上涨15.9%,一起拉动总指数上涨0.16个百分点。去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和运力紧张的原因,我市成品油供应偏紧现象已初露端倪,部分月份还曾一度出现小范围的“油荒”,各大加油站门前出现了大批汽车排长队等待加油的现象。 (三)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稳中有降 1、药品价格持续下调,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的出台,我市有关部门对各医院、药店的药品价格进行大力整顿,使得药品价格呈持续下降态势。据调查,我市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与上年相比价格下降2.9%,拉动总指数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下降14.5%,西药价格下降4.6%。同时从去年7月1日起为调整和规范3966个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我市大多数医院已开始实行医疗服务项目新的收费标准。据对定点医院的调查反馈,从消费价格调查涉及到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来看,我市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6.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08个百分点。 2、穿、用等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下滑。受关税下调和科技进步共同影响,去年交通和通信工具价格与上年相比各下跌2.7%和22.1%,它们共同拉动总指数下跌0.25个百分点。在其它工业消费品中,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跌2.2%,家庭设备价格下降3.4%,衣着类价格下降3.0%。 二、当前价格上涨形势的认识 (一)水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鲜菜受台风影响,价格双双大幅上涨。去年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海产品资源日趋紧张,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去年6月我市部分海域爆发大面积的赤潮,对近海特有水产资源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各类水产品生产量大大减少,部分水产品甚至绝迹。二是燃油价格一升再升,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近海赤潮不断爆发,迫使渔业捕捞向外海发展,都促使渔业捕捞成本大幅上升。三是水产品养殖成本提高。由于粮、油涨价的滞后影响波及海水、淡水养殖所需饲料价格上升,使得水产品养殖成本提高。去年我市菜价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去年三季度台风频繁影响我市,使得我市鲜菜价格大幅上涨。 (二)工业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势趋缓。价格传导效应增强,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滞后影响逐渐显现,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趋缓。去年我市交通工具价格下降了2.7%,降幅比上年缩小了10.9个百分点,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了2.2%,降幅比上年缩小了10.5个百分点。据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出现,市场呈现多点带动局面。据对限额以上企业类值统计,1至12月,我市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45亿元,同比增长75.7%;住房需求带动了消费品市场中相关商品销售升温,同期我市的建材、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1.24倍、30.3%和56.2%。此外,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2.3%。但总体上生产资料的供给仍较宽松,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目前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在低端运行,价格止跌回升缺乏动力。 三、今年价格走势展望 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我市去年物价变动趋势来看,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已经呈现平稳态势,但由于新涨价因素时有显现,预计今年的价格涨幅将保持在上年水平: (一)粮油价格稳中趋降,将有效平稳消费价格总水平。去年粮食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7%,油脂类价格与上年相比下降了6.1%。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去年11月份,粮食、油料价格低于去年同期。食品是决定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关键因素,今年夏粮大面积丰收,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有效平稳消费价格总水平。虽然基本食品类的涨价面较广,但大部分都是小幅上涨,只要处于上游的粮、油类价格保持平稳态势,那么今年我市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二)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和政策性调价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形成上涨压力。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扬。冬季北半球所在国家由于严寒天气,使供暖用油需求量上升,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供给增长速度,加之投资资金哄抬价格,国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不断走高。2006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能源的需求仍趋旺盛,在国内资源紧缺,能源瓶颈制约仍未缓解的状况下,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拉动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不断走高,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将带动其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形成不小的上涨压力。 (市城调队价格处 金婵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