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制约电气制造业发展 |
—— |
今年以来,我市电气制造业增幅明显回落,对整个工业经济的支撑力大大减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半年,我市电气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43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从去年同期的19.8%下降到10.7%。从动因看,除土地、电力等要素的制约外,主要是受五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原材料涨价。主要原材料价格在去年高位的基础上再度暴涨,企业生产成本激增,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实现利润出现了多年罕见的负增长现象,同比下降1.2%;实现利税同比仅增长4.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一些企业为完成合同任务,甚至被迫亏损生产。上半年,亏损企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亏4.5倍,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 二、规模升级缓慢。电气行业目前已进入规模和技术制胜的阶段,大企业可以凭借研发和资本优势,通过开发新产品,减少原材料涨价的负面影响,而我市大量的中小企业只能被动承受和应对。上半年,我市561家规模以上电气制造企业中,完成产值不到500万元的就有310家,实现产值同比下降17.4%,利润下降30%,远远低于电气行业平均水平。 三、产品调整艰难。近年来,随着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步入景气周期,尤其是发电设备、二次设备、环保设备、一次设备中的变压器、电容器等高中端产品得到快速成长。但我市产品仍大量集中在低端的配电开关及元件、电线电缆方面, 增势看好的变压器、电容器产品比重偏低,二次设备、环保设备等新型产品基本没有,产品调整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 四、出口增长乏力。今年以来,电气制造业出口明显不如去年,出口对行业增长的推动力有所减弱。上半年,电气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0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出口在销售产值中所占比重为14.9%,仅为全省同行业水平的50%。尤其是空调器出口大幅度下降,上半年月兔电器集团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1%。 五、生产效率低下。上半年,我市电气制造业人均创造产值13.5万元,比全省同行业水平低3万元,低效的生产效率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负担。随着企业逐步从规模化运营转向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水平的竞争必然要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市电气行业在技术升级、规模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升级的迫切要求.(工交统计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