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增幅为10.6%, 八大类消费支出为14212元,增幅为12.6%,其中食品支出5320 元, 增幅为13.6%,恩格尔系数37.4%,收入与消费水平处于“小康”步入“富裕”阶段。近年来,虽然食品比重在居民消费支出里的“成分”逐年降低,但城市居民各项食物消费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推动了食物总需求的增长,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居民膳食结构、质量和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优化。 1、“饮食服务”花费占食品支出近三成,水产品消费位居家庭饭桌排行榜榜首。随着人们对“吃的东西”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不断更新,不仅要吃得营养、科学,还要吃得健康,吃得轻松。据温州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居民食品的消费中,“饮食服务”花费占食品的29%,月人均花在外饮食105.62元,同比增长26.8%,其中餐饮消费成为一大主角,占在外饮食的82%,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个百分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居民饭桌上最受重视的食谱是鱼、虾等水产品类食物,月人均支出100.18元,同比增长12.1%,占食品支出的23%,比重分别比肉禽蛋、鲜菜高出11个和18个百分点。 2、粮油类消费量继续增长,“粗杂粮”、“植物油”日益受到居民的青睐。2004年,城市居民月人均粮食消费量6.05千克,粮食类消费中月人均大米消费量为4.71千克,以一家三口人计算(以下口径同一)即每月全家在家“吃”了14.13千克米饭,比去年同期增长6.8%;米玉、小米等粗杂粮消费量增长较为突出,月人均消费量为0.13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22.6%。粗粮营养成分多,对人体有益,已逐渐得到居民的认可,“吃粗 ”成为居民的时尚。同时,居民在自家厨房里更加青睐选择低脂、少烟的植物油来烹饪,2004年城市居民食用植物油月人均消费量为0.52千克,即每月全家消费1.56千克,比上年增长7.1%;动物油的消费量每月每一家庭消费量为0.03千克,比上年下降了50%。在被调查的户里有82%的家庭一年均没有购买动物油。大家普遍认为吃动物油不利健康,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据营养专家介绍正确的吃法应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最适量的比例是10:7,所以人们在烹饪时千万不要忽略动物油的使用。 3、肉、蛋、水产品消费量继续增长,“蔬菜”继续流行餐桌,禽类消费量下降。调查显示,肉、蛋、水产品仍是居民家庭餐桌的主力军,2004年月人均猪肉(包括内脏等)、牛肉(包括内脏等)等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为1.62千克,同比增幅4.5%;蛋类的月人均消费量为0.65千克,同比增幅3.6%;月人均鱼、虾等水产品消费量为2.9千克,同比增长4.4%;月人均鲜菜5.77千克、新鲜水果4.41千克,同比增幅为1.3%;由于受去年禽流感的影响,居民月人均禽类消费量0.71千克,同比下降13.53%。即相当于全年全家每天(以一个月30天计算)在家吃掉0.16千克肉类食品、0.07千克蛋类食品、0.29千克鱼、虾等水产品、0.07千克禽类食品、0.58千克蔬菜、0.44千克新鲜水果。 4、市民茶叶购买量上升,啤酒占酒类购量的八成以上。调查显示,2004年居民月人均购买碳酸、果蔬饮料0.18千克;茶叶0.02千克;鲜乳品、奶粉、酸奶共0.42千克;白酒、啤酒、果酒等为1.33千克,其中啤酒占酒类购量的84.2%。居民生活中的饮用习惯和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碳酸、果蔬饮料购买量同比下降12.84%,酒类购买量同比增幅12.58%,茶叶购买量同比增幅29.41%,奶类消费基本持平。 5、食品与居民的营养发展面临新的形势,绿色食品发展是食物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部分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食物存在隐患,如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导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所以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成了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广大市民生活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断提高的市民自身的身体素质。 (市城调队住户处 陈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