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生产经营继续看好 企业景气有所回升

——


  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2005年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我市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看好,企业生产总量、效益状况好于上个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用工有所增加。宏观经济仍处于稳健发展态势,企业景气状况良好。但由于部分原材料及运费价格上涨和资金回笼不畅等问题仍然困扰企业的生产经营。
  一、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良好的景气区间
  三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因受房产市场不景气影响,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为133.42点,比上季度下降2.35点,但仍处于良好的景气区间高位。
  1、分行业看,产业景气内部波动较大,社会服务业、交通邮电业及工业等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分别为175.0点、151.62点和130.43点;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信心指数为109.64点、106.13点和105.39点;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为82.92点,跌入了不景气区间。
  2、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提高,信心指数为149.09点和132.61点,比上季度提高1.58点、3.92点;有限责任公司为132.36点,比上季度下降2.3点;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117.07点、90.91点。
  3、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充足,人才集中,管理相对科学,竞争能力较强等多种因素利好影响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0.23点,中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97点,分别比上季度上升3.43点和5.54点。
  二、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继续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三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5.6点,比上季度提高5.18点。其中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50.52%,认为一般的占44.56%,认为不佳的仅占4.92%。预计下季度全市企业生产状况将好于三季度,景气指数在150.00点左右。
  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景气度提高幅度最大,比上季度提高36.69点,景气指数为113.02点;股份合作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最高,为160.44点;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53.12点,比上季度提高35.38点;国有企业和有限公司分别为159.20点和139.26点,比上季度略有上升。
  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提高幅度最大,比上季度提高27.14点,为170.46点;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46.49点,比上季度提高0.92点;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住宿和餐饮业为149.46点和119.38点,分别比上季度提高5.16点和20点;房地产业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12.05,比上季度下降11.77点,建筑业企业为93.96点,在不景气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下滑幅度为4.51。
  3、分规模看:大型企业景气优势明显,三季度大型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9.31点,比上季度提高10.53点;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22.39点,比上季度提高1.75点。
  三、企业生产景气保持较好水平,盈利景气恢复性回升
  三季度反映全市企业生产总量的企业生产、企业盈利景气状况趋好,企业用工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1、全市企业生产景气持续提高
  三季度反映全市企业生产总量的景气指数为138.54点,比上季度提高24.1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18点,景气度处在较高区间。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反映业务需求量的景气指数为149.46点,比上季度上升83.49点;批零贸易业企业反映商品销售的景气指数为138.46点,比上季度提高70.12点,由不景气区间进入较景气区间;社会服务业反映业务需求量的景气指数为145.00点,比上季度提高20.0点;房地产业企业反映完成投资的景气指数为98.61,比上季度提高8.12点;工业企业反映企业生产总量的景气指数为146.73点,比上季度上升21.6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5.95点;建筑业企业反映企业建筑工程量的景气指数为109.15点,比上季度下降11.62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9点。
  2、企业经济效益景气上升
  企业生产总量增长,产品销售情况进一步好转,营利状况有所好转。三季度反映全市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138.20点,比上季度提高11.76点,处于景气区间的高位,比去年同期提高15.99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盈利水平上升幅度较大,景气指数为116.53点,比上季度提高44.66点;批零贸易业企业为152.01点,比上季度提高31.6点;住宿餐饮企业为111.07点,比上季度提高31.74点,从不景气区间进入景气区间;房地产业企业为90.62点,比上季度上升26.05点;工业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144.84点,比上季度上升6.91点;建筑业企业为67.66点,比上季度下降24.86点,比上年同期下降更加明显。
  3、企业用工景气继续改善
  随着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三季度我市企业劳动力需求量景气指数为119.11点,比上季度提高7.31点。三季度建筑业企业劳动力需求提高幅度最大,景气指数为111.04点,比上季度提高38.69点。工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27.02点、150.0点和85.68点,分别比上季度提高9.54点、20.0点、3.05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比上季度稍有下滑。
  4、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呈现提升态势
  近年来,我市加大投入,改善投资结构,已形成良好的预期效应。三季度我市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16.55点,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59点和1.11点。其中,工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26.50点、120.53点和7.23点,比上季度提高14.22点、29.42点和114.62点;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84.05点和105.95点,与上季度持平;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98.32点,比上季度下降14.76点。
  四、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形势继续向好,但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中仍有许多突出问题,从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较普遍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企业反映资金流动仍较为困难,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仍较为严重。资金流动紧张依然是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老大难问题,除了大型企业之外,多数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紧张。尤其是建筑业流动资金最为紧张,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加剧,建筑工程款严重短缺已是众所周知,拖欠建筑工程已经进入恶性循环,业主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必然拖欠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和劳务队伍的费用。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还必然拖欠下一级的费用。如此下去,企业之间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链恶性循环。
  2、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使企业成本钢性上升。长时间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紧张将会加重生产经营者的困难,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今年以来,原材料与能源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上涨、电力紧张而使用自备发电方式使得产品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对交通运输业来说,油价上涨企业难以承受,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力发展艰难;对工业企业来说,原材料的提价使产品成本增加,产品售价的提高远远跟不上材料成本的增加,使企业产品利率下降;对建筑业来说,建筑材料的上涨不仅是成本增加,更使得工程货款拖欠更为严重。
  3、流通型外贸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部分企业反映,由于部分出口型企业外流,造成出口产品资源下降,给外贸企业组织货源带来困难。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为企业多做实事,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为温州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4、房地产企业对房市与房价预期过高,在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令人难以捉摸。尤其我市是属于近几年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展望较高价格预期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房市起伏变化是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较多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今年房市的相对萧条与资金链的不流畅以及对房市与房价预期过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对我市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捉摸不定的同时有的房开公司已将目光转移到异地,寻求另一条发展道路。
  5、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外部环境欠佳,经营机制不灵活。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部分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保持原有的企业模式,人员多,费用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五、对策及建议
  1、企业投资方要增加资本金投入,改善企业资产结构。部分温州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资产急剧扩大,但是由于自有资金投入比例较低,企业股权相对封闭,资产负债率明显过高,资产结构方面问题较多,建议企业投资方增加资本金投入,改善资产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支出,同时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最大限度的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措施,确保总体效益水平,以应对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
  2、面对我市外贸出口的严峻形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市外贸的发展要结合温州市市情及经济发展实际,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产品为支撑点、以高科技产品开发为方向、以促进全市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贯彻以质取胜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可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以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可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同时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建立我市外贸发展的促进体系。
  3、房地产业在选项目上要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不能盲目贪大,冒大风险。在项目营利预算上要面对现实,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制定应付不利情况的方案。
  4、重视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塑造,规避企业道德风险。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信誉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曾有过不守信用的短期行为,败坏了民营企业的声誉。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家们在重新塑造自身信誉上做更多的努力。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逐步取信于客户、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
  5、建立建筑业整体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才能有利于迎接国际大承包商挑战的机制。一是要提高对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认识;二是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三是要规范立法,严格执法;四是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在提高竞争力上下功夫;五是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六是强化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