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4年经济形势发布会新闻稿

——


2004年经济形势发布会新闻稿                                            温州市统计局                                  (二00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去年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4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是协调、健康、有序的,全年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尽管去年的气候条件不好,遭受了14号、18号强台风等大灾的影响,全市人民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现“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目标。据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4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这是1998年以来连续第二年保持14%以上的增长率。    2004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是:    工业总产值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农业总产值112.5亿元,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8亿元,增长12.5%;    进出口总额59.67亿美元,增长33.4%;    其中出口总额45.76亿美元,增长33.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增长10.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增长11.8%。    以上主要指标,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的预期目标。最终和详细数据在年报完成和经济普查后再予公布。    去年在宏观经济背景变化较多的情况下,我市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政策,不失时机地调整产业结构,保持了全年经济的稳定,并出现了不少亮点,主要特点是:    1.经济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去年各季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4.8%、15.5%、13.2%和13.8%,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作为全市经济风向标的规模以上工业,1-4季度累计增长率分别为20.3%、24.9%、25.7%和26.3%,呈逐季走高态势。这一运行态势,表明了我市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也表明我市经济增长长期趋势是稳定的、健康的。    2.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有所加强。农业生产取得从1997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取得成效,粮食生产出现了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农产品价格在去年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电力建设加快,土地开发增多,工业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农村投资的比重明显提高,投资结构趋向优化。限额以上投资中,对工业投资增长29.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7.3%,尤其是电力投资增长96.5%,对缓解电力瓶颈制约、增强经济后劲起着关键性作用。    3.经济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可能为4.6:56.7:38.7,第一产业降幅是20年来最少的一年,表明农业经济开始处在相对稳定阶段,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所占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企业在做大做强上取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上升到55.7%,首次超过了小规模企业。    4.工业生产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态势良好。逐步形成民营经济、重化等新兴行业和外向型经济合力拉动的新格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和 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分别增长26.1%、29.1%、22.8%和28.6%;主导性行业如化学工业、通用设备、汽摩配、电器制造等生产增长都在35%以上;在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速超过30%有9个行业,均属于重化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1.9%,“三资”企业扭转了前几年缓慢增长局面,增长了21.8%。    5.外向型经济发展有良好契机。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金额5.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4%,实际使用外资2.09亿美元,增长74.8%。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9.67亿美元,增长33.4%,其中出口45.76亿美元,增长33.67 %,实现贸易顺差 31.85 亿美元。    6.一些经济指标上升力度与全省的差距有所缩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与全省的差距由上年的6.9百分点缩小为3.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出口额和工业用电量增幅与全省的差距分别由上年的5.7、12.3和5个百分点缩小为 2.7、6.1和0.3个百分点。    2004年经济走势表明,当前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较好,经济运行仍处于健康、稳健的发展阶段,2005年经济继续向好是可以预期的。       (提问)    问:去年,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请问宏观调控的实施,对温州经济有何影响?     答:近两年来,一些地区、行业经济增长过热,增长结构失衡问题相当突出,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我市影响是机遇大于挑战。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回落幅度低于全省7.9个百分点。宏观调控对我市影响主要在资金供应上,银行存贷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回落,宏观政策变化对某些行业影响比较明显。12月末金融存款增增幅从年初的24.2%下降为10.2 %;贷款余额增幅从1-5月份35.9%以上下降为16.9%。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全年回落了6.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全年仅增长4.6%。       问:我市为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施了“百项千亿”工程,请问“百项千亿”工程对温州投资有何影响?     答:我市去年实施的“百项千亿”工程,加大了重点建设的投资力度。全年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60.8%。 在“百项千亿”工程项目中,农水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交通邮电项目完成投资34.2亿元,电力项目完成投资28.4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8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这些交通、电力、围垦和水利等设施的建成,投资效益逐步发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增强温州区位优势,缓解电力紧张局面,消除土地瓶颈制约等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有关键性作用,有利于温州长期发展。再者,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增长了17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7%;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7.5%;农村投资增长28.1%;工业项目投资增长34.3%,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问: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促进“三农”,请问去年我市在农业、农村经济哪些成效?     答:我市农业经济虽然只占国民经济的4.7%,但是农业人口仍占全市人口的比重80.7%,农业发展直接影响二产、三产的健康发展。去年我市农村形势明显好于往年,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形势。一是农业生产得到巩固。去年农业总产值如按当年价值计算增长11.7%,恢复到了两位数的增长,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结束长期低迷使农业增效8.2%,为农民增加了8.3亿元收入。二是粮食生产出现了1997年以来的首次恢复性增产。去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1.78千公顷,增长4.6%,药材、果用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分别增长17.4%、7.4%和14.7%。三是农民收入在前年增长9%的基础上去年又增长11.8%,并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低缓的问题有所改变,主要是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去年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了29.4%,劳务性收入增长了13.3%,还有来自国家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实施所得到的实惠。       问:2004年我市价格总体走势如何?物价上涨后,对居民家庭生活有何影响?    答:2004年,市场物价结束了连续多年下滑局面,呈现出恢复性上涨,这是多年来扩大内需、加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去年全市工业品价格平均上涨 3.6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和0.3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呈“三涨五跌”。以粮、油、肉、蛋为主的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粮食上涨36.9%、食用油上涨14.5%、肉禽类上涨15.6%、蛋类上涨22.9%,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了3.1个百分点。居住(不包括商品房)类价格上涨5.1%,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7.4%;建房材料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7.3%,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而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等五大类价格指数下跌1.0--5.7%之间。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去年居民收入增长比消费价格上涨高8个百分点,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大多数居民家庭来说尚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经测算,因价格上涨全年人均购买消费品实际增支约36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对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要大些,使低收入家庭人均约增支313元。                                                     (综合核算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