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上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把制止耕地抛荒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4.95亿元,林业产值1.25亿元,牧业产值7.95亿元,渔业产值18.4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1亿元。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1、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同步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春夏两季粮食播种面积72334公顷,比去年同期增加2479公顷,增长3.5%,是1997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其中:春粮面积9956公顷,减少10.9%,减幅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全省17.4%的减幅;早稻面积39615公顷,增加4515公顷,增长12.9%。油料作物面积减幅趋缓。上半年,全市油料作物面积4100公顷,减少4.3%,明显低于上年17.5%的减幅。   经济作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春、夏两季药材面积2818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8.8%;果用瓜面积12879公顷,增长8.3%;花卉苗木面积(包括上年留存)1664公顷,增长12.2%,其中春夏两季新增面积为739公顷。   2、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   牛、羊、兔等食草型动物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上半年,全市牛存栏4813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奶牛7595头,增长15.4%;羊存栏16.36万只,增长4.0%,出栏7.35万只,增长10.4%;兔存栏70.43万只,增长15.8%,出栏57.83万只,增长21.9%。   生猪、家禽生产下降。今年以来粮食、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超过了猪肉价格上涨水平,农民养猪的效益仍然降低,生猪生产持续低迷。6月底,全市生猪存栏67.95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母猪存栏2.75万头,下降15.9%。1-6月,全市生猪出栏47.61万头,下降5.3%。禽流感疫情对家禽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家禽规模饲养户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饲养户的补栏积极性不高。6月底,全市家禽存栏790.38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17.0%;出栏871.91万只,下降1.1%。   受主要畜禽出栏减少影响,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50581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猪肉35696吨、牛肉1056吨、禽肉11685吨,分别下降5.1%、7.8%和1.5%;兔肉905吨、羊肉1206吨,分别增长16.6%和12.9%。一季度禽蛋产量20355吨,同比下降0.7%。牛奶产量10721吨,下降1.7%。   3、渔业生产总体态势趋好   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7.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6%。其中:海洋捕捞20.49万吨,增长3.2%;海水养殖5.96万吨,增长7.8%;淡水渔业1.12万吨,增长14.2%。值得一提的是,洞头县羊栖菜养殖面积、亩产和收购价的全面上升,使得全县800多养殖户全部盈利,渔民增收明显。   4、春季绿化造林超额完成任务   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绿化造林资金5000多万元,全社会绿化造林资金5亿多元,共绿化造林4.76万亩,是省下达任务数的109%。其中:人工造林2.8万亩、补植0.5万亩、迹地更新0.5万亩、低产林改造0.4万亩,平原植树137万株,封山育林2.5万亩,林木抚育2万亩。   5、农民现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据对全市11个县(市、区)1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61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6元,增长1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9.3%。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幅度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由于农村物价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实际收入增加并不突出。   6、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扬   根据对瑞安市、永嘉县、苍南县及洞头县等地农产品价格调查,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价格综合指数109.73,其中:农业为105.84。表明今年以来,我市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涨的态势。   二、当前农村政策实施成效   1、各种政策宣传效果比较明显。市统计局前不久对乐清市和苍南县的调查显示,各地对政府出台的鼓励种植粮油作物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基本到位:100%的农民知道对种植粮油作物的农民免征农业税,并且一致认为是国家鼓励农民种粮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切切实实给了农民种植粮油的实惠;有83.3%的农民知道对复种面积在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10元的直接补贴,认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措施;有55.6%的农民知道对国家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订单粮食”在市场价格收购的基础上,每500克再价外补贴0.05元以上。   2、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常欢迎,普遍认为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特别是早稻订单价格的提高和政府的补贴,使得种植早稻的收益明显增加,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春夏两季农作物复种指数97.0,季节性抛荒明显减少,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上半年,春、夏粮播种面积72334公顷,预计今年的粮食生产将扭转自1997年以来连续6年滑坡的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政策宣传仍不到位。尽管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力度相当大,但是由于农村的信息闭塞,部份乡镇、村的宣传不到位,农民对鼓励种植粮油的政策措施还不十分了解,甚至出现了误解。如乐清市的一些农民简单理解为只要是种植农作物面积在20亩以上就能有补贴,认为是当地政府占了上级的价格补助。   2、政策对提高家庭户的收入影响不大。由于家庭户的粮食基本上只能维持自己的口粮所需,到市场上出售的比重较低,粮价上升并未给农民带来实惠。相反,各种农资价格和生产性服务费用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农民实际收入相应减少。因此,各级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鼓励农民种植粮食,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提高小规模家庭户的种植粮食收益的意义不大,难以提高家庭户的种粮积极性。如在调查的13户农户中,仅有2户今年有扩大早稻种植面积(不包括种植大户),其余11户均没有扩大种植面积。   3、小额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对粮食生产大户来说,资金普遍存在短缺。虽然今年对解决种粮大户的生产性小额贷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仍有个别种粮大户反映,捆绑式的贷款方式加大了种粮大户贷款的风险,所以个别农户宁愿向社会借款,加大了投入成本。对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户来讲,小额贷款的门槛更是可望不可及,除非有较好的私人关系。   四、几点建议   1、继续加强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当前的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在10-20%之间,使得农户的成本费用每亩增加6-10元,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化肥、种子等的价格上涨,切实给农民实惠。   2、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经营规模。现在农民不愿和不能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转包制度的不完善和生产性小额贷款的不方便。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调研,逐步完善土地的转包制度,从方便农民贷款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生产性小额贷款制度,使土地能进行规模经营,从规模上体现种粮效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粮效益。要加大科技投入,在改善农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提高亩产量和提高抵抗病虫害能力上下功夫,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最终实现种粮效益的提高。(农村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