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温州经济运行简况 |
—— |
今年以来,在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防止经济过热的外部宏观背景下,由于我市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民营企业的内在发展能力较强,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国民经济发展各层面的指标来看,去年5月份是受非典影响最大的月份,基数较低。与之比较,今年5月份,我市工业经济、内外贸易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效果良好。投资平稳增长,物价指数继续上升。但温州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紧张的矛盾加剧,从土地、电力等要素紧张进一步波及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继续攀高,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显现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继续加快,主要工业行业保持主导增长的地位。5月份我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24.51亿元,同比增长30.9%,比去年同期提高17.2个百分点。从各月增长情况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20.3%,4月份升至29.7%,5月份继续上升到30.9%,呈现出逐月攀升的良好态势。从分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优势,各类型企业当月增速均在25%以上;公有制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别增长10.7%和9.0%。从各地增长看,乐清市、瑞安市等其他主要工业区域增速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鹿城区增速明显加快,当月产值增速比上月提高10.4个百分点。 5月份轻工业完成总产值52.26亿元,增长25.2%;重工业完成总产值72.25亿元,增长35.3%。与去年同期比较,重工业与轻工业增长差距仍保持在10个百分点左右。全市32个工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产值增速快于一季度。其中电气、鞋革、塑料、通用设备、交通设备、化学、金属制品等8个主导行业增长26.7%,增幅高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了5.1个百分点。 1-5月我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3.92亿元,同比增长24.7%,累计增速比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1-5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19.21,增长24.7%,其中出口交货值121.60亿元,增长23.0%。 2.消费需求明显趋旺,餐饮业成为居民消费的 “亮点”。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加上去年5月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基数较低,今年5月我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速加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仅次于嘉兴、舟山市,居第三位。消费品市场主要影响因素是:一是受“五一”黄金周带动,各大商场、超市生意兴隆。据温州时代广场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温州第一百货有限公司、温州开太百货有限公司三家重点商场“五一”期间销售统计,共实现商品零售额176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1%,其中温州第一百货有限公司、温州开太百货有限公司分别增长1.2倍、83.3%。据对“好有多”、“联华”、“家友”等3家超市统计调查,“五一”期间销售额达到843万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5.6%。;二是城乡市场需求两旺,增幅均达到20%以上;三是限额以上批零业的规模效益尽显,5月份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业增速达40.0%,快于限额以下及个体户增速27.3个百分点。四是餐饮业已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成为居民消费的“亮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宴、婚庆宴、旅游宴、朋友聚餐成为餐饮消费的新热点,同时品牌餐饮、特色餐饮也深受青睐,5月份我市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90亿元,同比增长98.7%,比上月增长16.4%。 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19亿元,其中餐饮业零售额32.2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0%和26.8%。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今年来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持续较高增长态势, 1—5月累计支出5494元,同比增长16.3%。 3.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各县(市、区)投资增长不平衡。 5月份我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14.96亿元,增长15.1%,增速比上月累计回落3.6个百分点。据分析,今年以来我市投资总体情况是:一是园区建设和农村投资有所回落,1-5月我市限额以上基建技改完成投资62.42亿元,增长21.0%,增速比上月累计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园区建设和农村投资分别增长34.9%和85.9%,增速分别比上月累计回落16和46.1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持续平稳增长,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4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与上月累计大体持平。三是各县(市、区)投资增长不平衡。龙湾、乐清、洞头、苍南四地投资快速增长,增速在50%-120%之间;瓯海、永嘉、文成三地及市直属增速平稳,分别增长14.6%、20.2%、9.7和20.8%;其余各县(市、区)及开发区均呈负增长。 4、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外贸出口形势良好。5月份新签外资协议11个,合同外资773万美元,增长28.2%;实际使用外资2260万美元,增长132.7%。1-5月累计新签外资协议51个,合同外资10262万美元,增长144.2%;实际使用外资7158万美元,增长34.0%。今年我市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瓯海、瑞安、乐清、开发区、永嘉5个地区,协议个数占总数86.3%,合同外资占78.8%,实际使用外资占69.6%。外贸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趋好,1-4月份我市进出口总值达16.94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进口4.06亿美元,增长22.6%;出口12.88亿美元,增长34.0%。外贸出口增速保持一季度的快速增长态势,增幅由年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缩小为3.5个百分点,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5.财政收入继续增加,支农支出受重视。5月份我市财政收入继续增加,但增幅有所回落,当月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比上月回落16.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12.3,比上月回落16.1个百分点。5月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支农支出0.41亿元,增长48.0%,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1-5月份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3.1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56亿元,增长16.6%。 6.市场物价持续上涨,总体趋势得到缓解。5月份我市城市居民险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扭转了今年来逐月攀高的局面,物价总水平趋向平稳。与上月相比,服务项目价格与消费品价格均下降0.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中的八大类主要消费品价格呈“四降一平三升”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今年首次下降0.1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和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继续下降0.6和0.8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下降0.6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保持持平,烟酒及用品类、交通通讯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小幅上扬0.1、0.5和0.3个百分点。5月份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个百分点,但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品上涨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紧缺日益严峻。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电力紧缺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我市电力供应紧张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突出瓶颈。1-5月全社会用电量55.82亿千瓦时,增长6.0%。其中工业用电39.59亿千瓦时,增长10.2%,增幅比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低14.5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1-4月份我市工业用电增速仅为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与金华、台州市同处于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地区,直接影响产业经济的发展。 2.央行货币政策影响我市信贷。今年以来,央行多次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信贷政策调整使我市信贷资金供给增量减少,市场实际利率上扬,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偏重于大企业大集团,而放弃了众多的中小企业,致使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经营刚刚起步但颇具发展潜力的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而且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偏向于优质客户,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居高。5月份我市金融存贷款余额双双回落,金融存款余额1858.91亿元,增长16.5%,增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金融贷款余额1489.74亿元,增长35.9%,增幅回落了7.6个百分点, 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以来,我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一直呈逐月攀升趋势,5月份涨势虽有所缓解,但与去年同月相比,涨幅仍达到14.8%,累计比去年同期达到11.8%。与原材料上涨幅度相比,工业品出厂价并未大幅上升,工业品“高进低出”的格局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4.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我市财力。从今年初开始,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与中央共担承担出口退税部分,这对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我市而言,财政的压力必然加大。因出口退税等因素影响,财1-5月份政总收入累计减少3.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79亿元。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影响也将逐渐加大。 目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较大,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我市经济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并为出现过热现象,一季度全市投资增长仍低于GDP增长,出现明显的投资不足局面。因此,要根据温州经济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等需求环境,按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扩大需求,成为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优化工业结构,培育优势工业,提升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的准入区域,统筹发展区域经济,保持我市经济健康稳健发展。 (综合核算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