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一季度温州城市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


  据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调查显示:2004年一季度,我市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季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人均消费性支出3668.7元,同比增长17.9%,支出增幅高于收入7.2个百分点。   一、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2004年一季度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四种渠道,即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在这四种来源渠道中,增幅最大的是财产性收入,占比重最多的是工薪收入。详情如下:   1、工薪收入仍是目前居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从单位得到的工薪收入3458.0元,同比增长8.8%,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59.5%,居家庭收入首位。这说明工薪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工薪收入中,工资及补贴收入占96.8%,其他劳动收入占3.2%。   2、经营性收入位居其次。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市场,走上自谋职业,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之路,这已成为市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从调查资料来看,一季度个体经营者人数占就业人数的22.2%。人均经营性收入1049.0元,同比增长8.1%,占居民总收入的18.1%,位居第二,成了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3、转移性收入位居第三。一季度居民转移性收入860.3元,同比增长14.0%,占总收入的14.8%,位居第三。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447.1元,捐赠收入251.6元,赡养收入67.8元。   4、财产性收入增幅达二成。财产性收入是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来源的一大亮点,增幅位居首位。一季度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442.5元,同比增长20.0%,占居民总收入的7.6%。其中股票与红利收入273.2元,同比增长19.4%,房屋租金收入116.2元,同比增长23.1%,另外银行利息的增幅却显下降趋势。   二、市区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要特点   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一季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668.7元,同比增长17.9%。随着市民腰包的继续鼓起,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讲质量、求发展的消费欲望越发加剧,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在居民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教育娱乐、居住等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居民的消费开始逐步升级。   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幅居前。一季度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支出人均408.1元,同比增长56.0%,占消费性支出的11.3%,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5个百分点。从细类构成看:一是文化娱乐用品类人均支出113.2元,增长51.3%,增长的原因是本季部分居民家庭更新,购买了电脑、彩电、影碟机、照相机等一些大件,提升耐用品的档次所至。二是钟爱旅游,放飞心情。居民娱乐服务方面一季度人均支出92.2元,同比增长三成多。其中,参观旅游支出增长2倍多。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对休闲、旅游、健身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强。去年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人们只能闭门在家抗“典”,而“典”疫过后的今年,人们压抑了的休闲旅游热情更加高涨。投身于大自然,放飞心情,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选择。三是教育消费出手大方。一季度教育支出人均202.70元,同比增长71.8%。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富裕后的温州人,更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子女的迫切性,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因此给子女请家教,进培训班,交择校费,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手大方,决不吝啬。这已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   2、居住环境继续改善,居住消费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继续改善,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又一表现。一季度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1.5平方米。居民居住二居室以上的套房率达87.3%,三居室以上的达40.0%。居民房子的配套设施也不断优化,87.8%的房子在居住过程中进行装修。房屋中厕所浴室齐全的达97.5%。居民的厨房用品及设施的档次得到提升,趋向环保、高档。99.8%的居民家庭用上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百户家庭中拥有微波炉61.8台,电炊具86.8台,排油烟机93.8台,消毒碗柜62.5台,洗碗机3.5台,饮水机75.8台。居民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拉动了居住服务消费的增加,该季居民物业管理费支出20.9元,同比增长4倍多。   3、个人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幅加大。一季度属于个人消费的商品与服务的支出人均151.9元,同比增长26.6%,占消费性支出的4.1%。其中用于购买饰品、化妆品、手表等个人用品方面的支出80.6元,用于理发、洗澡、美容服务方面的支出71.2元。   4、家政服务已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更被人们珍惜,解放或减少烦杂的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便成了经济宽裕人们的需求。因此家务活动社会化、市场化便成了很好的选择。消费带来市场,因此,温州的家政服务、钟点市场随之火起来,服务方式也趋于灵活多样,由以前单调的带小孩、照顾老人、病人到定时不定时的打扫卫生、烧菜做饭、接送小孩等。随着家政服务范围的拓宽,越发受到双职工家庭的欢迎。一季度居民家庭服务人均支出40.4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家政服务支出35.9元,同比增长22.5%。   5、滋补保健品受到人们的青睐。经历过去年“非典”及今年“禽流感”疫情考验的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注重保健。用钱买健康,“送礼送健康”的愿望越发增强。春节期间,食补、药补也成了部分居民的新时尚。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滋补保健品支出45.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0%。   6、食品消费比重继续下降。一季度居民食品消费支出1408.7元,同比增长16.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一季度由于受“禽流感”及粮、油、酒价格波动的影响,居民的饮食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粮油类、糖烟酒类及干鲜果类消费支出的增幅居前,同比增幅依次为32.0%,35.3%,13.5%。这说明居民的饮食消费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三、非消费性支出增长显著   1、购建房支出大幅增长。由于温州房价的飞涨及居民更新房屋的需要,一季度居民购建房支出增长显著,人均支出2806.6元,同比增长5倍多,同时也拉动了住房装潢消费的支出,使之增长近4倍。   2、转移性支出增长七成。一季度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1058.7元,同比增长75.6%。在转移性支出中,个人所得税支出31.6元,捐赠支出757.5元,购买彩票支出8.7元,赡养支出185.7元。其中增幅最大的为赡养支出中的在外子女就学费用。   3、居民借贷消费出现新动向   2004年一季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借贷支出1386.5元,同比减少43.6%,居民借贷行为出现了新的动向,储蓄款和借出款,汽车贷款出现下降趋势,而储蓄性保险支出的增幅居首,其次是归还房贷。   2004年一季度,我市在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同时,占调查户5%的低收入群体的群众的生活仍存在一定问题,他们的就业水平低下,可支配收入只有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生活消费升级艰难,他们的情况更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温州市城调队  王丽丽)           2004.4.23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