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开局良好

——


  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在宏观经济趋好的背景下,延续了去年“非典”后的良好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一季度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一、 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增长速度在全省的位次有所上升   从全省范围比较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数位居全省11个市第3位,增长率居第9位,位次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位,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高于我市的是杭州市(16.3%)、台州市(14.9 %)、绍兴市(13.9%)、金华市(13%)、嘉兴市(12.9%)、舟山市(12.8%)、湖州市(12%)、丽水市(11.8%);低于我市的是衢州市(11.3%)和宁波市(10.1%)。从总体上分析,全省各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开始拉大,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相差6.2个百分点,逐渐打破过去增长相对均衡的局面,表明各市在培育消费品市场方面的差距有所显现。   2、节日消费火爆   今年元旦、春节两个节日时间相对接近,都集中在1月份,而这两个节日期间是我市日常消费最集中、最火爆的时期。1月份,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高出一季度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节日期间,人们举家团聚、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以及举办各类商务活动大都选择在酒家饭店用餐,使餐饮业营业收入大幅上升,1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0.2个百分点。不仅餐饮业十分火爆,而且大件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手机、家电等以及各类年货也都成了热门商品,部份商场反映春节期间的销售额比平时多一倍以上。除此之外,旅游消费也是今年春节的消费热点。   3、超市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近年来,我市超级市场得到较快发展,超市规模日益扩大,一些大型中外超市品牌纷纷加盟我市,如新开业的来自美国的超市品牌山姆士大世界购物中心,其商场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集日用百货超市、生鲜超市、餐饮部、儿童乐园于一身,正在筹建的家友超市,其营业面积也在2万平方米以上。它们与原有的好又多超市、人本超市、联华超市、民丰超市、大奇超市等组成了我市零售业市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销售额持续扩大。据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统计显示,上述几家超市1季度共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   4、汽车、家电类等消费热点强劲   据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一季度我市各类消费品中,汽车、家电、石油制品等商品销售依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6 %、33.2%、45.1%,成为零售额增长的主推力。增长相对较快的还有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五金电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饮料烟酒类。   5、城镇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市场   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2.69亿元,增长9.9%,比城镇增幅低2.2个百分点。从两个市场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的贡献来看,城市市场拉动8.0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拉动3.4个百分点。我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比重3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是促进全市消费增长的关键所在。   6、个体私营企业零售额平稳上升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一直在我市商贸领域扮演主要角色,占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三分之二,且呈不断上升之势。一季度,我市个私商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消费市场发展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实现零售额114.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0.7 %,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6个百分点。   7、大面积的拉闸限电使部份商品热销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产、生活用电大幅增长,使我市出现电力供应短缺。广大居民为了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纷纷购买应急灯或小型发电机。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纷纷购买发电机,使发电机价格飙升,供不应求,并且带动了其相关商品的热销,如发电机用的柴油、汽油等,至使我市曾一度出现柴油供应紧张。   二、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制约因素   1、我市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增长不快。温州曾经是全国闻名的市场大市和市场强市,但近几年来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慢,落后于全省其他兄弟城市。据统计,2003年全省成交额超百亿的市场达10个以上,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超过230亿元,而温州市市场规模最大的瑞安商城,其成交额也不过43亿元;2003年,全市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为369.48亿元,同比增长仅4.5%,低于全省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   2、汽车消费热还存在制约因素。随着汽车消费热的持续升温,家用轿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普及率大幅提高,从而带动与之相关商品的热销,成为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我市汽车消费的硬件环境并不很理想,如我市城市道路状况不能满足居民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的需求,老的住宅小区没有配套车库,新建的住宅小区配套车库过少以及城市中心街道停车难等等问题,使众多想购车、有能力购车的潜在消费者驻足,影响了汽车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3、大面积的拉闸限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但总体影响不大。拉闸限电虽然使我市部份商品出现热销,但从总体上讲,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起消极作用。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趋势分析   1、我市宏观经济依然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市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经济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期,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人们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大大增强。据市企调队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稳步上升处于高位运行,分别达153.5点和152.0点,预期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分别达153.06  点和153.85点。   2、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为全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从城镇居民看,2003年下半年公务员加薪,不仅提高了公务员的收入,而且还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职工收入的增加起到带动作用,从而提高了我市城镇职工的整体工资水平。由于加工资的都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的收入消费弹性系数远高于高收入阶层。据统计,2003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  元,较上年增长9.9%;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27447元和26035元,增长20.1%、15.8%。从农村居民看,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48元,增长9.0%,发达市县的农村已实现小康,贫困县也已温饱有余,并且随着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增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速。   3、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的惯性拉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会出现降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家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老一代家电产品目前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时期。这是近几年家用电器产品销售始终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在老一代家电产品大规模进入更新换代的同时,新一代家电产品进入市场,液晶显示彩电、等离子彩电、绿色空调、环保冰箱、微波炉、电脑、手机等不断推陈出新,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引导着消费潮流。   4、“假日经济”集中消费的拉动。随着“五•一”长假的来临,商业企业各种会展活动和促销活动举办,以及我市群众喜欢在5•1期间举办婚嫁喜事、亲戚朋友同学聚会、外出旅游等等,都将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据前二年“黄金周”监测统计显示,假日期间,各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宾馆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都是日常的三倍以上。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判断,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市场消费热点仍然会比较明显。预计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1.0%左右,全年的增长将会在10.0 %至12.0 %之间波动,增速比去年略有上升,但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