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温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


 

当前,我市国民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重工业继轻工业之后,发展速度强劲,第三产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6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8.1%,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去年以来工业经济的强势增长,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中,工业经济主导作用将会持续一段时期,使第三产业比重的进一步提升受到影响,预计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2005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要达到42%的目标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正视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建立和完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

一、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25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翻了4.8番,平均每年递增14.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2%增加到2003年的38.1%,提高了1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4个百分点。二十多年间我市第三产业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的农业主导经济时代,第三产业比重居国民经济的末位。在1980年以前,我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是一二三序列,第三产业在GDP中不仅比重低,而且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197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22亿元,占GDP比重仅为21.5%。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以国有、集体为主,在产业层次上以传统的第一层次为主,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贸易餐饮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新兴行业与民营经济很不发达。

第二阶段,1980-1990年工业主导经济时代,第三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198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三产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十年间每年递增11.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22.2%提高到1990年的27.9%,并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序列由原来的一二三结构,开始进入二三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增长动力明显增强。90年以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912003年,平均每年递增17.4%,比80年代提高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27.9%提高到2003年的38.1%,13年间提高了9.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75个百分点,并有6个年份三产增幅高于GDP增长幅度,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重要

九五计划以来,温州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1998、2001、2002年第三产业增速分别快于第二产业3.6、1.4和1.2个百分点,2003年由于第三产业受到非典影响,以及工业经济新一轮扩张,使第三产业增速慢于第二产业2.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但2003年比重与上年持平。表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出现积极变化(见表一)。

表一: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及占GDP的比重

 

GDP

第三产业

总值

(亿元)

增长速度(%

总值

(亿元)

增长速度(%

GDP比重%

1995

403.59

21.0

126.69

18.9

31.4

2000

828.12

12.7

297.56

13.2

35.9

2001

932.08

12.3

346.62

13.8

37.2

2002

1061.00

13.1

403.81

14.4

38.1

2003

1220.00

14.8

464.65

14.4

38.1

 

从目前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看,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提高GDP0.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提高GDP0.57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已成为与工业一起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两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贡献率(见表)。

表二:三次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及贡献率(%)

 

贡献

贡献率

2003

2002

2003

2002年

GDP

14.8

13.1

100.0

100.0

第一产业

0.1

0.2

0.5

1.5

第二产业

9.3

7.5

62.8

57.3

第三产业

5.4

5.4

36.7

41.2

(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呈阶段性增长,产业层次得到提升

80年代,我市第三产业受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交通运输业、贸易业、公共服务业等增长较快,产业层次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各产业层次发展也不健全,特别是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主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二层次更为薄弱。90年代初期,由于我市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还是交通运输业、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三大传统行业。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市邮电通信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等迅速发展,形成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交互发展的局面。但更高层次的教育、广播电视,尤其是科研和信息产业规模仍较小,发展相对缓慢。由此看出,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1990年-2003年交通邮电业、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三大主要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4.0%、19.8%和23.5%,均高于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2003年,这三大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6.5%,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见表三)。

表三:19902003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与增长速度

项目

1990年

2003年

19902003年年均递增

增加值(亿元)

比重(%)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