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二个海岛县地理分布我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山东和辽宁六个省市,(说明:2001年召开的全国海岛县区长会议,把广东省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福建省福州市琅岐经济开发区列为海岛县,使全国海岛县增加为十四个,为确保历史数据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分析的可比性,本课题仅对原十二个海岛县作比较分析),土地总面积50317.7km2,人口总量为290.5万人,人口密度769人/km2。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热潮的掀起,国家加快了海洋经济开发步伐,具有地理特征和资源环境相似性的海岛县,积极把握新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加速推进了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分析和找寻存在差距的原因,借鉴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推进我县海洋经济开发和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区域经济规模与发展状况 区域综合实力。2003年,区域经济总产出为1016.3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4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103.4亿元,增长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8%,第二产业191.8亿元,增长21.9%,所占比重为40.3%,第三产业180.2亿元,增长 15.7%,所占比重为37.9%;人均GDP达到1636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增长11.1%;渔农村人均纯收入51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9834元。 工业发展水平。区域工业经济总量647.4亿元,增长21.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85.9亿元,增长21%,占工业经济总量的44.2%,工业增加值为154.9亿元,增长19.0%,占二产GDP的80.8%,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达40.4%。 海洋传统产业。从海洋经济相关指标构成看,渔业经济总量172.9亿元,增长11.6%,渔业增加值为82.2亿元,增长11.4%,占一产GDP的79.5%;海水养值规模达215.7万亩,增长79.8%,海水养殖产量113万吨,增长13.2%,占水产品总量的39.1%,比重提高了4.8个百分点;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达到2602家,加工产值73.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1.4%;港口货运量2420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54.8%,港口货物吞吐量3010万吨,增长15.5%,港口客运量2118万人,占全社会客运量的23.1%;海洋旅游接待人数748.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分别增长10.8%和24.2%。 三大需求优势。三大需求有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新平台,投资总额达152.9亿元,增长54%,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达15.6%;社会消费稳步扩大,全社会需求总量264.5亿元,增长29.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3亿元,增长28.4%;外向型经济优势显现,商品出口供货值122.2亿元,增长30%,出口依存度25.7%,提高了3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46.2%,提高了1.3个百分点,外贸利用规模达6626万美元,增长18.1%。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分析 (一)经济综合实力比较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一般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标准,为了使比较更加客观、科学,我们还选用了财政总收入和金融存款两项指标。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把综合经济实力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海岛县,分别为崇明、普陀、定海和玉环四个县,其中玉环县GDP总量超过100亿元,居全国十二个海岛县首位,崇明、定海和普陀分别位居第2、第3和第4位;从人均GDP情况看,玉环位居第2位、崇明位居第9位、定海位居第6位、普陀位居第7位;从财政收入和金融存款情况看,玉环两项均位居第2位,崇明均位居第1位,定海均居第4位,普陀均居第3位。 第二层次为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的海岛县,分别为东山、平潭、岱山和嵊泗四个县,其中东山县位居第5位,平潭县位居第6位,岱山县位居第7位,嵊泗县位居第8位;而人均GDP分别为第5位、第12位、第8位和第3位;财政收入与金融存款分别为第10和第9位、第9和第6位、第7和第5位、第8和7位。 第三层次为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下的四个海岛县,长海、长岛和我县分别为第9、第10和第11位,南澳县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亿元而位居最后;人均GDP分别为第4、第1、第10和第11位;财政收入和金融存款分别为第6和第8位、第11和第10位、第5和第11位,南澳县均位居最后。 比较结果:我县经济综合实力仅高于南澳,与长岛、东山和平潭相接近。 表1-1 综合经济实力情况 单位:万元、% 地 区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GDP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辽宁省 长海县 149859 19 9 19902 18.9 4 山东省 长岛县 138505 20.4 10 30797 21.6 1 上海市 崇明县 700718 12.1 2 11529 12.8 9 浙江省 嵊泗县 222293 23.8 8 26904 25.7 3 岱山县 309326 14.5 7 15352 16.9 8 普陀区 547496 16.3 4 16970 17 7 定海区 627406 16.2 3 17063 15.6 6 玉环县 1159000 15.5 1 29575 15.2 2 洞头县 133304 14.9 11 10735 15.6 10 福建省 平潭县 337561 16.3 6 8635 16.4 12 东山县 363596 7.6 5 17455 6.8 5 广东省 南澳县 65218 8.2 12 9238 11.4 11 表1-2 综合经济实力情况 单位:万元、% 地 区 财政总收入 金融存款余额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辽宁省 长海县 11577 2.1 6 132836 17.3 8 山东省 长岛县 4728 17.9 11 116973 8.9 10 上海市 崇明县 161745 31.7 1 1577297 22.5 1 浙江省 嵊泗县 9865 -4.5 8 186666 18.1 7 岱山县 11531 -35.1 7 269046 12.3 5 普陀区 38650 13.4 3 544754 22.2 3 定海区 27931 29.2 4 483155 16.6 4 玉环县 51290 -48.8 2 734186 33.4 2 洞头县 15132 20.3 5 107612 35.8 11 福建省 平潭县 8561 -26.7 9 193263 19 6 东山县 5997 -43.2 10 121749 21 9 广东省 南澳县 4065 8.3 12 44078 14.8 12 (二)经济与产业结构比较 从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看,初级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一、二、三”结构,发展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二、一、三”结构,进而由于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二、三、一”结构,最终演变成“三、二、一”经济结构目标。 表2 地区生产总值结构 单位:万 元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数值 其中:渔业 数值 其中:工业 数值 辽宁省 长海县 97734 97490 11055 6569 40070 一三二 山东省 长岛县 70870 70284 12572 8345 55063 一三二 上海市 崇明县 146793 36100 283969 202509 269956 二三一 浙江省 嵊泗县 53950 53192 84373 35144 83970 二三一 岱山县 99180 86729 100283 86925 109863 三二一 普陀区 122347 113610 215193 185199 209956 二三一 定海区 51251 25107 294727 232853 281428 二三一 玉环县 125000 107000 689000 630000 354000 二三一 洞头县 29579 28468 38063 25034 65662 三二一 福建省 平潭县 111468 95459 51714 17778 174379 三一二 东山县 104848 94940 115477 100844 143271 三二一 广东省 南澳县 20137 14067 21640 18210 23441 三二一 从表2与表1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经济综合实力居于第一层次的四个海岛县,其三次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结构,而且工业增加值占二产增加值比重相当大,这说明他们的经济发展格局仍以工业经济为主导,总体上体现了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逐渐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结构演变过程;经济综合实力居于第二层次的四个海岛县,其三次产业结构很不均衡,但基本以二产或三产为主导,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工业正稳步发展,而第三产业逐步加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居于第三层次的四个海岛县,其工业程度相对较低,经济的支撑力依靠于第三产业的比重虚高或海洋渔业经济为主导,这样基本形成“三、二、一”或“一、三、二”两类经济结构。 比较结果:我县经济与产业结构仅趋合理于长海、长岛、平潭和南澳。 (三)经济外向度比较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表明,投资、出口、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外向度密切相关,其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从表3可以看出,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第一层次的四个海岛县,外贸出口额均居前4位,其中玉环县出口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贸规模均居海岛县之首,定海、普陀和崇明其外贸利用规模分别位居第10、第5和第2位,区域经济外向度较高,而第二与第三层次海岛县的外贸出口和外贸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从出口依存度看,除我县外的浙江几个海岛县的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而我县及其他海岛县的出口依存度仍然偏低。 比较结果:我县经济外向度高于南澳、嵊泗和东山,与平潭、长海和长岛相接近。 表3-1 外贸出口与外资利用情况 单位:万元、万美元、% 地 区 外贸出口供货值 自营出口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辽宁省 长海县 17559 12.4 6 2123 15.0 6 山东省 长岛县 12653 -8.1 8 1530 -8.1 8 上海市 崇明县 179185 3.6 4 21667 3.6 4 浙江省 嵊泗县 1894 -55.9 11 229 -55.9 11 岱山县 66950 9.7 5 8096 97.2 5 普陀区 205568 25.2 2 24857 63.0 2 定海区 189607 35.3 3 22927 372.0 3 玉环县 532101 65.6 1 64341 264.9 1 洞头县 16863 -19.1 7 1690 -5.8 7 福建省 平潭县 8173 660.3 9 988 660.0 9 东山县 5352 -86.2 10 647 -74.0 10 广东省 南澳县 315 -92.5 12 38 -92.5 12 表3-2 外贸出口与外资利用情况 单位:万美元、% 地 区 实际利用外资 出口依存度 数 值 同 比 位 次 % 位 次 辽宁省 长海县 208 -56.7 9 11.7 5 山东省 长岛县 263 26.8 8 9.1 7 上海市 崇明县 897 -22.9 2 3.1 8 浙江省 嵊泗县 26 160 12 0.9 11 岱山县 578 189 4 21.6 4 普陀区 519 54 5 37.5 2 定海区 200 185.7 10 30.2 3 玉环县 2306 89.5 1 45.9 1 洞头县 60 81.8 11 10.5 6 福建省 平潭县 513 10.3 6 2.4 9 东山县 606 4.2 3 1.5 10 广东省 南澳县 450 -47.1 7 0.5 12 (四)消费与需求总量比较 社会需求和消费与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样,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需求结构与消费水平。从社会需求总量与结构看,经济综合实力居于第一层次的四个海岛县的社会需求总量仍然位居前4位,内外需比例为42.6:57.4,表明其总体需求结构以外需为主,其中玉环和崇明外需比重分别达73.8%和55.7%,而经济综合实力居于第二和第三层次的海岛县则以内需为主,内需比重达70%以上的主要有长岛、嵊泗、平潭、南澳和东山。从地区消费情况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亿元以上海岛县,分别是岱山、定海、玉环、崇明、普陀、平潭和东山,其中浙江省占4个;第二层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海岛县,分别是嵊泗和长岛;第三层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亿元以下的海岛县,分别是长海、南澳和洞头。从投资情况看,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0亿元以上,分别是玉环和嵊泗;第二层次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下,分别是崇明、普陀和定海;而我县和其他海岛县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位居第三层次。 比较结果:我县的投资、消费和社会需求水平仅高于南澳,与长海、长岛和东山相接近。 表4 投资与需求情况 单位:万元、% 地 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 社会总需求量 需求结构 数值 同比 位 次 数值 同比 位 次 数 值 位 次 内需:外需 辽宁省 长海县 29608 10.1 1 54475 78.9 9 47167 11 62.8:37.8 山东省 长岛县 50370 4.2 10 40207 111.1 10 63023 8 79.9:20.1 上海市 崇明县 142390 5.2 5 120489 16.3 4 321575 4 44.3:55.7 浙江省 嵊泗县 60455 -3.1 9 316705 144.7 2 62349 9 97.0:3.0 岱山县 116285 9.6 8 81839 17.1 6 183235 5 63.5:36.5 普陀区 248614 2.6 2 138844 15.2 3 454182 2 54.7:45.3 定海区 242058 13.2 3 106145 36.3 5 431665 3 56.1:43.9 玉环县 189169 18.1 4 486294 63.2 1 721270 1 26.2:73.8 洞头县 35109 28.9 12 57798 68.3 8 51972 10 67.6:32.4 福建省 平潭县 136366 -0.4 6 72853 43.4 7 144539 6 94.3:5.7 东山县 125705 6.9 7 37273 -5.7 11 131057 7 95.9:4.1 广东省 南澳县 46602 10.6 11 16048 0.2 12 46917 12 99.3:0.7 (五)居民收入水平比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的渠道密切相关,主要从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体现。从表5可以看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主要集中在浙江的玉环、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第二层次是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下,或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而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分别是长海和洞头;第三层次是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和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下,分别是长岛、平潭、东山和南澳。 比较结果:我县的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仅高于长海、长岛、东山、平潭和南澳。 表5 城乡居民收入与储蓄情况 单位:元、% 地 区 渔农村人均村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数值 同比 位 次 数值 同比 位 次 数 值 同比 位次 辽宁省 长海县 6932 10.9 2 6672 5.2 9 15428 25.6 2 山东省 长岛县 4302 9.3 9 -- -- -- 20394 8.5 1 上海市 崇明县 5122 6.6 6 -- -- -- 15738 18.5 3 浙江省 嵊泗县 5462 1.1 3 11713 7.4 4 11508 18.3 4 岱山县 5288 6.6 4 11600 14.5 5 9302 9.8 7 普陀区 5110 4.2 7 11935 10.3 3 11102 15.5 5 定海区 5266 7.8 5 13651 -- 2 7542 -- 8 玉环县 7225 9.4 1 17679 11.2 1 10117 -- 6 洞头县 4096 9.6 10 10238 13.2 6 3957 21.6 12 福建省 平潭县 3527 4.8 11 7054 10.3 8 4171 18.7 11 东山县 4408 5.0 8 7105 4.6 7 4654 19.6 9 广东省 南澳县 3151 2.0 12 -- -- -- 4542 12.1 10 综合比较结果:综上比较分析,我县的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综合水平仅高于南澳,与长海、长岛、东山和平潭接近。 三、我县与其他海岛县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 (一)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水平明显偏低,企业规模与产业层次偏低,缺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据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全省六个海岛县的科技监测从社会科技综合评价情况看,规模综合评价与水平综合评价依次分别是玉环第28和9位、定海第55和52位、普陀第54和55位、岱山第72和64位、嵊泗第84和43位、洞头第86和49位,科技经费投入依次分别是玉环第27位、定海第62位、普陀第70位、岱山第75位、嵊泗第82位、洞头第76位;从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工业技改投入与新产品开发情况看,我县位居第76、87和80位,均落后于其他海岛县;从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信息化水平看,我县位居第75和66位,也均落后于其他地区。这说明我县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企业科技水平与层次偏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另外,从工业规模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崇明达226家,玉环达397家,定海和普陀各为103家,而我县仅33家,与岱山和嵊泗相接近,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固定资产3.05万元,平均流动资产2.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03万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县科技水平、企业规模与层次偏低,缺少一批有较大要素整合和产业联动的大企业,缺乏品牌优势与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导致我县经济发展与其他海岛县差距的主因素之一。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步伐缓慢,外贸利用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 2003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额5.78亿元,位于全国海岛县投资规模第三层次,而县以上投资比重达60%以上,仅低于岱山和南澳,而其他地区的县以上投资比重基本在40%以下;从另一方面看,我县从1998年以来五年的投资规模超过了这之前的历史投资总规模,不难看出,我县“九五”以前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当薄弱,投资环境较差,近几年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投资力度,其目的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解决经济发展瓶颈,这说明我县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远远滞后于其他地区。从与之相关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外向度情况看,我县的出口、外资利用规模和出口依存度偏小,在全国海岛县中位次偏后,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推动力不大,经济的外向度不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人才缺乏,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势必阻碍经济快速发展。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县人口 粗文盲率(15岁及15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5.56%,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在全省六个海岛县位居第5位,每万人口人才资源367人,位居全省六个海岛县第4位。年末社会从业人员规模7.14万人,位居全省六个海岛县第5位,社会就业率为57%,位居全省六个海岛县第4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职工人数占从业人员比重仅为9.5%,位居全省六个海岛县第3位,低于全省5.1个百分点。据上述分析表明,我县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比重不高,高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相当短缺,同时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规模和水平均居全省六个海岛县末位,难以快速提高社会劳动率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水土资源与地理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全国海岛县土地资源情况可以看出,我县的土地资源总量居第10位,而人口密度达1235人,高于平均水平466人,居第2位,人均耕地面积0.11亩,位居第9位,仅为全省的五分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387m3/年,仅为六分之一,资源的紧缺造成用地、用水的供需矛盾的突出。同时,地理位置目前仍与大都市隔离,交通仍然不便,信息较为闭塞,受大都市经济辐射度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 四、几点启示与建议 (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全国十二个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找寻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县今后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各地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立足于本地资源与区域环境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开发,积极凸现强势区域和强势产业,努力实现区域经济量的更大扩张。 启示二:各地着力于创新推动与产业比较优势推动,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加快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层次的提升,有效推动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启示三:各地着力于改善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优先,围绕提高环境竞争力,加快投资建设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步伐,努力创造要素聚集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启示四:各地着力于开放带动与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渔农民“双转”为重点,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推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二)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们对全国海岛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不仅仅对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特征的了解与分析,或仅找寻发展水平的差距,重要的是对我们有了哪些启示。因此,通过对他们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推进我县社会与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要把握“一港三城”战略机遇,加快海洋经济开发步伐,积极培育海洋强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对接“一港三城”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海洋资源与港口区位优势,大力培育海洋化工、医药与港口货物运输、物流和船舶修造业。主要是打造以小门岛石化基地为依托的石化、重化工产业基地;打造以环瓯江口区船舶修造产业布局为特征的大门岛临港船舶修造业基地;打造以状元岙深水港口开发为契机的海洋运输、物流基地;打造以海洋科技园为核心的海洋医药、海洋生物等海洋新兴产业;打造以海洋渔业资源为基础的水产品贸易和加工基地。 二要集中“小县办大事”精力,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积极改善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要积极吸收其他海岛县优先改善投资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我县投资与发展环境。主要是以“十大亿元工程”和“百项重大建设”为核心,集中财力和精力,加快南北两个半岛工程、状元岙深水港口、三大工业区、大陆引水工程、温州(洞头)中心治港、连港环岛公路等事关洞头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围垦工程建设,加快新城建设和旧城、旧村改造步伐,超前做好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土地资源储备,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水利、供电、城建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水、电、路等社会与经济发展瓶颈,全力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 三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加大高新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科研投入,增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企业引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化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要树立“科技县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观,加大科三经费的财政支出比例,优先扶持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以点带面,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可采取政策倾斜,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注重科技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开办一些诸如港口物流管理、远洋货轮、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四要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努力扩大招商引资与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应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彻底转变以往封闭型区域经济的做法,以引资和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当前区域战略定位的大好良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本地特色产品、区域优势和在外洞头人等各种途径对外宣传和推介洞头,着力营造洞头投资与发展环境氛围;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思维,积极包装和推介洞头对外招商项目;加大对外经济协作与合作,强化“山海协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多领域的贸易合作,努力扩大经济外向度。 五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要积极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努力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人口、产业集聚功能;充分发挥城镇的经济与产业纽带和辐射作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旧村改造产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以渔农民“双转”为重点,加快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努力扩大渔农民就业门路,切实保障渔农民收入和生活稳定。(洞头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