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温州经济运行简况 |
—— |
10月份,我市国民经济继续向趋好方向发展,宏观调控成效逐渐得到巩固,工业生产保持活力,消费和出口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增幅有所回升,居民储蓄止减回增,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物价上涨、资源紧缺等问题仍较突出,需继续关注。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1.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活力。10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4.13亿元,增长23.6%,增幅比上月小幅回落1.9个百分点,总体仍维持较快增长活力。分轻重工业看,10月份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63.22亿元,增长19.1%;重工业完成产值80.91亿元,增长27.3%,在轻工业良性发展的同时,重工业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分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工业企业生产态势继续趋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完成产值139.38亿元,增长24.0%。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229亿元,增长25.7%。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82.98亿元,增长25.7%,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完成出口交货值亿元290.73,增长25.3%。 2.消费市场继续旺销。10月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5亿元,增长10.6%,增幅比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市场继续好于农村市场,城市社会零售额31.68亿元,增长11.0%;农村社会零售额18.17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销售额38.40亿元,增长9.8%,其中以大卖场、大超市为首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意红火,同比增长20.5%,高于限额以下13.5个百分点,规模经营显示出强大优势;餐饮业完成营业额8.06亿元,增长28.5%,继续成为拉动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1-10月累计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95亿元,增长12.8%。 3.投资增幅略有回升。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1-10月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额255.99亿元,增长14.4%,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1-10月分别完成投资额73.70亿元和87.01亿元,增长40.4%和23.8%。今年以来,园区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园区建设项目投资不断回落, 1-10月完成投资额55.40亿元,增长21.6%,比前三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位增长,1-10月份完成投资100.29亿元,增长6.6%。分各县看,各地投资力度差距比较明显,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有6个,增速均在10%以下,鹿城和瑞安还是负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有5个,增速均在30%以上,最高的苍南增长114.4%。 4.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1-9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3.71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进口10.03亿美元,增长26.0%;出口33.68亿美元,增长33.7%,增幅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全市外贸出口额已逼近去年全年34.24亿美元的出口规模。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1-9月份机电产品出口11.90亿美元,增长41.8%,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传统鞋类、服装等产品的出口仍保持均衡增长,1-9月鞋类出口8.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8%;服装出口5.46亿美元,同比增长5.7%;眼镜、打火机、光学、照相、医疗设备、汽摩配等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结构渐趋优化,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5.居民储蓄存款止减回增。10月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余额947.08亿元,比上月末新增12.1亿元,是今年2月份以来首次止减回增。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紧缩政策影响,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降再降,从1月末的1039.29亿元减到9月末的934.98亿元,连续8个月共减少104.31亿元。居民储蓄分流现象较为突出,10月居民对银行加息的预期以及10月底加息的正式实施使居民储蓄意愿开始回增。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45.07亿元,同比增长7.8%,贷款余额1497.28亿元,同比增长16.9%,存贷比为81.2%,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6.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继续改善。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1-10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39元,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增幅提高较为明显,1-10月人均工薪收入9800元,增长12.9%,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我市居民的积极消费奠定了扎实基础,消费结构不断改善。1-10月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37元,增长14.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各类消费均保持较为均衡的增长,食品支出仍是居民的主要支出,1-10月人均食品支出4382元,增长14.2%,恩格尔系数为36.7%。在其它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等新型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较快,1-10月交通通信类支出2156元,增长18.0%,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8.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1854元,增长17.6%,占消费支出比重15.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而衣着类、居住类等传统型消费支出比重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或小幅回落。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新情况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较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虽有所回落,但工业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仍有增无减。10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3.2,涨幅比上月的4.6%回落了1.4个百分点,本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也下降了0.6%,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5%,消费品价格上涨4.7%。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本月我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2%,环比下降了1.6%;其余七类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上升的为烟酒及用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升4.2%和7.1%;价格下降的为衣着类、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2%、4.6%、4.1%、2.6和3.2%。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虽有所回落,但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正在接受更大一次的推动力而快速上涨。10月份PPI同比增长5.3%,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导致10月份PPI同比上涨幅度年内最高峰的原因,在于推动其升高的力量在增加。首先,国际原油不断上涨,导致国内原油、成品油、化工及塑料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四季度,需求的稳定增长与生产的不稳定性,形成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支撑,10月份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18.5%,也为今年来的新高。工业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最终势必要传导给消费品,因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仍较大。 2.要素制约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剧。 一是石油等工业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工业品“高进低出”的差价不断扩大。1-10月原材料、燃料价格累计同比增长14.9%。而工业品出厂价增长3.5%,其中11.4%的差价需由企业内部消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全国性的公路超载治理,企业运输成本大大提高。三是电力供应仍然严峻,1-9月份我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12.23亿千瓦时,增长6.5%,同比回落1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78.41亿千瓦时,增长11.1%,同比回落9.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工业生产增幅14.6个百分点。四是土地、资金等要素仍持续吃紧,严重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 3.出口退税对财政的压力仍较重。因出口退税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增速继续回落,10月份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2.30亿元,下降13.5%,从6月份起当月财政收入已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1-10月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24.80亿元,下降2.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88亿元,增长6.7%。1-10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6.11亿元,增长15.4%。若不考虑出口退税因素,1-10月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9.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29亿元,增长17.5%。 10月份,我市国民经济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总体仍沿着良好的方向运行,但经济发展运行中也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今后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产,培育消费,扩大出口,改善投资结构,要努力解决经济扩张与资源要素紧张的关系,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保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能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综合核算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