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3年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分析

——


2003年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结果
根据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第三产业监测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对我市2003年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系统分总量、人均、结构及发展等四大类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如下:
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监测得分和排序
  总量指标  人均指标  结构指标  发展指标  综合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鹿城  54.08  1  27.00  1  11.49  1  3.74  9  96.31  1
龙湾  35.25  8  18.45  2  8.26  11  4.07  6  66.03  5
瓯海  35.56  7  17.34  5  8.91  9  3.50  10  65.31  7
瑞安  42.08  3  17.63  3  10.01  4  5.02  1  74.74  3
乐清  42.91  2  17.52  4  9.96  5  4.52  4  74.91  2
洞头  33.00  11  16.17  6  8.93  8  3.40  11  61.50  11
永嘉  36.77  6  14.55  8  8.84  10  4.17  5  64.33  8
平阳  36.91  5  14.74  7  9.21  6  4.62  3  65.48  6
苍南  37.83  4  14.48  9  9.15  7  4.67  2  66.13  4
文成  33.90  9  13.25  10  11.27  2  3.93  7  62.35  9
泰顺  33.86  10  13.20  11  10.66  3  3.85  8  61.57  10



2003年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分析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也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在国际经济比较中,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各县(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各级政府了解和掌握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有利于各县(市、区)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发展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长处与不足,促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各县(市、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合理配置资源。
一、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
(一)综合评价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鹿城(含市直)、乐清、瑞安、苍南、龙湾、平阳、瓯海、永嘉、文成、泰顺、洞头。从综合得分可以把我市11个县(市、区)大致上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鹿城(含市直),综合得分为96.31分,总体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层次为乐清和瑞安两市,综合得分接近75分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中游的水平。第三层次为苍南、龙湾、平阳、瓯海、永嘉,得分在65分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居于中下游水平。第四层次是文成、泰顺、洞头,综合得分在60分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在对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中,我们根据评价指标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地位、产业特色、地理环境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对总量、人均、结构、增长等四大类指标的权数进行了科学的分配,得出了综合评估的结果。从处于第一层次的鹿城(含市直)来看,其在总量、人均、结构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得分远高于其他县(市、区),均处于第1位,但从增长指标来看相对较慢,处于第9位;从第二层次的乐清和瑞安两市来看,由于两市经济发达,工业化进程较快,在总量、人均、增长三方面的排名均靠前,但结构指标的得分均落后于其综合得分,分别处于第5和第4位;从第三层次的苍南、龙湾、平阳、瓯海、永嘉的情况看,这一层次包括了二区三县。龙湾和瓯海两区作为郊区,人口总量较少,城市化率较高,在人均指标方面占有优势,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但在总量、结构和增长指标方面的排名均处于下游。而苍南、平阳、永嘉三县虽然第三产业总量较大,增长速度也较快,但人均和结构指标相对落后,其得分均低于综合得分。从第四层次的文成、泰顺、洞头来看,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小等因素,其在总量、人均和增长方面的排名均靠后,只有结构指标方面具有优势,但这种不是建立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第三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
(二)总量水平
经济规模能够反映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决定地区在全市经济中的影响力,经济规模是通过经济总量及相关指标表现出来的。评价体系选取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作为总量指标,鹿城(含市直)、乐清、瑞安列全市前三位。这前三位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税收收入、从业人数分别占全市的63.6%、79.9%和48.3%。其中鹿城(含市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0.57亿,税收收入34.46亿,从业人数21.17万人,分别占全市的33.8%、60.2%、和14.8%。乐清、瑞安以上三项指标也有优势,两市占全市比重为29.8%、19.7%和33.5%。其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由于这次评价将市直单位第三产业计算在鹿城区内,因此,鹿城区的优势最为突出,乐清市、瑞安市与之相比差距较大。从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总量指标得分和第三产业规模发展情况来看,其趋势也比较吻合(见表1)。
表1: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总量指标评价得分与三产规模比较
  第三产业总量指标评价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分值  位次  绝对量  位次
鹿城  54.08  1  170.57  1
龙湾  35.25  8  30.50  6
瓯海  35.56  7  23.24  8
瑞安  42.08  3  73.97  3
乐清  42.91  2  76.37  2
洞头  33.00  11  6.57  11
永嘉  36.77  6  30.16  7
平阳  36.91  5  35.26  5
苍南  37.83  4  40.67  4
文成  33.90  9  9.20  9
泰顺  33.86  10  8.37  10

(三)人均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监测评价选择了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均第三产业税收两项指标。采用人均指标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发展基数影响带来的各县(市、区)总量规模的不可比性。鹿城作为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地位优势突出,其人均水平指标综合得分为第1位,得分为27分,比第2位的龙湾高出8.55分;其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第三产业税收则分别达到了26436和5341元,分别是全市平均的3.8倍和6.8倍。鹿城的人均水平远高于其他县(市、区),而排名在2至11位各县(市、区)的人均水平指标的阶梯性也相当明显。得分排名在2至6名的龙湾、瑞安、乐清、瓯海、洞头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在5000-10000元之间,其中龙湾则接近10000元,人均第三产业税收则在350-550左右;排名在7至11名的平阳、永嘉、苍南、文成、泰顺等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在2000-4000元左右,人均第三产业税收则在100-250左右。
(四)结构水平
结构指标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部分行业(非传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四项指标。各县(市、区)结构指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鹿城(含市直)、文成、泰顺、瑞安、乐清、平阳、苍南、洞头、瓯海、永嘉、龙湾。鹿城(含市直)、文成、泰顺、瑞安结构指标的各项比重均超过30%(见表2),结构评价综合得分较高。瓯海和龙湾由于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太低,分别为14.0%和15.9%,比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个百点分,这大大影响了其结构指标的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各县(市、区)除洞头外非传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了45%,这表明我市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表2:各县(市、区)第三产业结构指标表
  三产比重%  税收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新兴第三产业比重
鹿城  57.9  45.7  49.5  54.2
龙湾  21.2  15.9  18.3  54.1
瓯海  25.4  14.0  29.0  58.1
瑞安  38.4  33.2  34.0  56.8
乐清  35.2  23.9  41.3  57.4
洞头  49.3  38.8  47.5  29.3
永嘉  31.5  28.8  24.4  45.5
平阳  36.5  30.3  27.6  46.5
苍南  37.0  27.3  25.0  49.3
文成  53.4  56.9  34.4  59.0
泰顺  49.8  42.3  35.1  56.2
(五)增长水平
增长指标包括现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第三产业税收增幅、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三个指标。由于增长指标受当年地区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影响,各县(市、区)之间起伏较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税收和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瑞安市各项指标增幅都很快,增长指标评价得分5.02分,居第1位。鹿城因为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发展速度较慢,处于第9位。永嘉由于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了14.9%,其他两项指标增长也不快,增长指标评价得分3.40分,居末位。其他各县(市、区)增长指标基本上也参差不齐,高增幅与负增长同存。因此,如何使各项指标协调发展,促进整个增长指标评价得分提高是各县(市、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比较低。从国外第三产业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低收入国家在35%左右。按照国际上人均GDP与第三产业比重的对照关系(人均GDP1000-2000美元,则第三产业平均比重为49%-54%),我市2003年人均GDP为2002美元,但我市除鹿城(含市直)、文成、泰顺、洞头外其他七个县(市、区)三产比重在35%左右或者低于35%,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对第三产业层次的提升形成制约。由于传统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对人才、技术的依赖程度不高。因此,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往首先流向传统第三产业,但现代第三产业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我市各县(市、区)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业、科研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中人才偏少,形成了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还不够多。2003年各县(市、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3.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2.4%,其中龙湾、瓯海、永嘉、平阳、苍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均低于平均水平,只有鹿城(含市直)、乐清、洞头超过40%。这与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占GDP平均比重为39.1%的水平差距明显。因此,各县(市、区)要加大对第一、第二产业富余劳动力的吸纳。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一般表现为新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逐渐取代传统的第三产业并处于主导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新兴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而我市各县(市、区)传统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均在40%以上,处于第三产业主导地位。金融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科研等新兴行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所占比重还较低。
三、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
1、根据各县(市、区)第三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优势性的行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于县(市、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第三产业各行业与各县(市、区)实际情况的关联强度不一致,因此,各县(市、区)发展第三产业不能全面铺开,而应结合实际,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如鹿城作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区,在注重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公共服务等先导行业,提高人的素质,优化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乐清、瑞安、苍南、龙湾、平阳、瓯海、永嘉等工业化程度较高,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应该突出发展金融、信息、技术、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提供便捷、高效、质优的服务;文成、泰顺、洞头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放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流通贸易等行业,积极发展为农业、工业服务的行业,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2、搭建第三产业的发展载体---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总量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因为城市聚集了人口、资源、信息和市场,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鹿城区,作为人口高度密集、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心区,居民生活服务和生产性服务需求巨大,对服务产品供给的拉动大大强于非城市地区,因此要充分合理利用城市基础资源,抓住城市型经济的特征,有效扩张城市消费能力,做大城市第三产业规模;而龙湾、瓯海两个郊区及乐清、瑞安、平阳等市县,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之间渐进双向的融合,有效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
3、引入竞争机制,加快第三产业充分发展。由于体制的限制,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透明度不高,如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文教卫体及广播等行业。因此,要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在服务业各个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服务业市场,允许外资和各种民间资本参与更多领域的服务竞争,以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促进第三产业充分发展。(综合核算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