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瑞安市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


   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整个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给瑞安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契机。瑞安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重化特征日益显现,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然而经济的发展仍然未从根本上摆脱“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扩张方式,特别是面对当前全国乃至全球各种资源紧缺以及宏观经济趋紧运行的形势,如果我们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但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瑞安市整体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新瑞安,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关系相互和谐,使瑞安市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把握先机。
    一、瑞安市资源消费的基本情况
    (一)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是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经济总量增长的支撑主要来自中间生产资料的投入。
    建国50多年来,瑞安市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依赖大量消耗资源而取得的。近年来,瑞安市经济结构也在逐步地调整,但经济整体的素质还不高,单位产值资源消耗水平仍然较高,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特征仍是粗放型。2003年瑞安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以消费资源和外构件为主体的中间投入比重占了78.0%,从近六年规模以上工业的中间投入比重的走势看,对瑞安市经济的支撑力主要还是来自大量低附加值、高中间投入产业外延的扩张。  
    (二)规模以上工业不断调整和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引领国民经济能源消费向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原煤等污染型能源并以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调整。
    1、六大耗能行业消耗三分之二的能源,塑料制品、布面胶鞋是耗能大户。
    2003年,瑞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49.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4.1%。能源消费主要分布在二十八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其中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为瑞安市六大耗能行业,其全年的能源消费量为31.92万吨标煤,比2002年增长26.67%,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65.11%。在六大耗能行业中,以塑料薄膜、塑料编织袋为主要产品的塑料制品业和以布面胶鞋为主要产品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几年来一直名列瑞安市耗能行业前两位,其能耗的增减量对全市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瑞安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中,电力和原煤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2.35%。消耗电力最多的六大行业依次是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总量的70.85%。消耗原煤最多的六大行业依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占原煤总消费量的61.19%。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几年来,瑞安市能源结构调整的总体特点是提高电力等优质能源的比重,控制原煤等固体燃料的比例,这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控制环境污染,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瑞安市企业不断调整和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兼顾经济合理性,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使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向减少以对环境污染的原煤等污染型能源向以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调整,电力对煤炭消费的替代越加明显,对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由1998年的25.48%上升到2003年的49.47%,而原煤所占的比重仅由1998年的19.67%上升到2003年的22.88%。
    2003年瑞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667吨标准煤,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0.40吨标准煤,略高于温州的0.2646吨标准煤,这与瑞安市产业重化在温州地区较明显有关。与上年相比,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的节能率为-3.33%,节能量为-16913吨标准煤。在耗能的二十八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单位节能水平比上年趋好。耗能总量前六位的行业中,有四个行业的单位节能水平比上年好。观察规模以上工业近6年的万元产值能耗,瑞安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万元产值能耗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万元产值能耗从1998年的0.2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3年的0.2667吨标准煤,平均逐年下降2.9%。这与瑞安市大力发展科技水平较高、高附加值产业直接相关。从所涉及的28个行业大类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等16个行业万元产值能耗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瑞安市的三大主导产业2003年的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3.95%.  
    二、瑞安市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一)瑞安市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单位经济总量能耗呈先高后低的走势。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能源消费系数(万元GDP能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发展。在工业化以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生产用商品能源很少,生活用能也很少,因此,每单位经济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很少,能源消费系数很低。但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社会财富有大部分依靠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因此,每单位经济价值消耗的能源数量增加,能源消费系数上升。到了工业比重达到一定数量,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改善,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如能源价格上涨),能源消费系数不再无止境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最后能源消费系数将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上稳定发展。2003年瑞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92.55亿元,消费能源154万吨标准煤(测算数),万元GDP能耗为0.80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了3.81%。1998年至2003年瑞安市万元GDP能耗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这也是瑞安市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98年万元GDP能耗的0.5087吨标准煤持续走高到2001年的0.8556吨标准煤,然后再逐年回落到2003年的0.8008。  
    (二)瑞安市产业重化特征不断凸现,对资源的需求激增。
    一般来说,重工业与轻工业相比,具有中间投入大、能耗高的特点。从1998年起,瑞安市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全社会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31.8%,上升到2003年的47.9%。规模以上工业中,1998年重工业的比重为34.0%,2002年重工业超过了50%,2003年重工业的比重更是达到54.9%。据测算,目前重工业单位产值耗电量约相当于轻工业的1.7倍。这也是瑞安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保持在大于1的较高水平的原因。
    (三)综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成效。
    几年来,瑞安市国民经济产业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规模工业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特别三大主导行业的雁阵带头作用优化了经济的结构,提高了经济的附加值和资源的利用率。据测算,2000年至2003年瑞安市全社会综合能耗对GDP的弹性系数从1.8147下降到0.724,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明显。
    三、瑞安市资源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存在的“低、小、散”传统工业对资源的浪费,成为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隐患。
    瑞安市大量存在“低、小、散”传统工业普遍存在“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大量的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和水环境中。据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而排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分别约有90%和70%来自燃煤。燃煤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灰尘和烟雾)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瑞安市工业结构中污染行业较多,尤其是小电镀、小印染企业众多,金属制品业发达,以及塑料洗涤等经济活动,造成了以塘下镇为中心的温瑞塘河水系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质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地功能区要求。塘下镇的小熔炼以及飞云、东山的胶鞋制造业产生的大量大气污染物也给当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优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煤占较大比重的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原煤的消耗,是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在瑞安市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还很高,是排在电力之后的工业的第二大消费能源。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费原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22.9%。从1998年—2003年的走势看,原煤的比重还呈略微上升的态势。
    (三)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环节浪费比较严重。
    瑞安市能源浪费严重的主要表现是燃煤锅炉热效率较低、电机综合效率不高等。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60%左右,而瑞安市在30-40%之间。大量分散燃煤锅炉房的燃烧效率仅为55%左右,能节能30%的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发达国家一般均采用调速设备)还远未普及。瑞安市的节能之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任重道远。
    四、针对瑞安市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型新瑞安的建设。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永恒的基础资源。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矿产资源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因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改变,变化的只是资源利用方式。瑞安市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原煤、原油等的自给率为零,所需原煤、原油等全部依靠外地调入。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能将资源、能源得到最持久合理的利用,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最佳效果,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可以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就业机会的先进经济模式。因此瑞安市要通过生态市建设这一载体,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理念,逐步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
    (二)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当前瑞安市一方面要采取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严格执法不断压缩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盈利空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移和结构升级,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此外,应建立高新技术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的产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三)认真研究瑞安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状况,采取合理有效的能源对策,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瑞安市是个能源匮乏、能源价格高的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瑞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能耗产业必将对瑞安经济起更大的推动作用。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目前,瑞安市工业行业中相当大的比重属于高耗能行业。要提高瑞安市能源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优先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能源利用和保护环境角度看,以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优于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需要研究和出台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进程。(瑞安市统计局)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