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关注农民利益 |
—— |
——温州市农村住户一次性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我市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但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民,重点在农村。为了进一步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和希望,温州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11个县(市、区)1200户农村住户中,开展了农村政策执行评价,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快速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基本判断:温州农民拥护党和政府有关涉农扶贫政策,同时也关注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期望得到有关部门在资金、科技信息方面的支持。但对未来增加收入的信心不足,迫切要求改变农村卫生、教育、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一、涉农扶贫政策执行情况比较满意,实际效果有待提高 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的如何,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的政策执行情况是满意的,但存在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对我市目前执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有86.6%的被调查户认为满意;感到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13.4%。不满意的原因:由于土地承包期限过长,农民对家庭中由于婚嫁、生老病死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但土地面积却没有变动这种现象不理解,认为不公平;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土地转租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相当部分农民还认为土地承包政策阻碍了基础设施和集体公事业建设,制约工业发展。土地毕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对此农户十分关注,期望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真正实行耕者有者田。 对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政策。无限制的开垦耕地,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洪水、干旱、风沙、沙化等自然灾害已频繁降临。党和政府及时制定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的政策,深得人心,农民对此十分赞同。在调查中有81%的农户表示满意,19%的农户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部分农户,他们不是对这项政策不满意,而是对政策落实的不满意。主要是基层组织在落实政策时,执行力度不够,叫得响却行动迟缓甚至无措施。针对我市的具体情况,从另一侧面可以反映我市生态环境破坏不严重,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于加强。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从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促进了基层政府机构改革,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政府依法办事的能力,制约了基层权利的过度扩张,缓和干群关系,遏制了基层权力腐败,增强了农村的政治稳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调查中有91%的农户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感到满意。有85%的农户感觉到农民的负担确实减轻了;有22.3%的农户感到各种摊派得到遏制。但仍有9.0%的农户感觉不太满意,认为负担没有减轻,各种摊派依然存在。同时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时标准不一,讲人情卖“面子”,破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关于扶贫政策。历年来,党和政府对边、老、穷地区,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及农村的弱势群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扶贫政策。国家为改变农村的贫困局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一些贫困地区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在被调查的1200户农户中,有74.9%的农户对我市的扶贫政策感到满意和理解:有30.0%农户认为,党和政府制定的农村扶贫政策深得人心,是让更多的农村、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有17.0%的农户认为我市的扶贫资金用到了实处;有32.1%的农户认为农村贫困人口正在逐步脱贫致富,农村的贫困面貌正在逐步改变。在1200户的被调查户中,仍有25.1%的农户认为,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在农村落实不尽人意。在不满意的农户中:有59.8%的农户认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实一般,执行力度不够;有23.3%的农户认为我市的扶贫资金没有完全用在扶贫项目上;有38.2%的农户认为我市落后的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改变不大,进展缓慢。还有一些群众反映基层在扶贫时,没有扶在点子上,光靠给钱不是解决贫困的最终目的;另外有的乡镇年年扶贫对象都是这一群人,真正有困难的反而照顾不到。 二、增收信心不足,有待各方扶持 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民对今后几年收入增长的期望值较低。有67%的农户认为今后几年内收入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很多;有31%的农户认为收入不会有变化,甚至可能会减少;仅有甚少的2%农户认为收入会有较大的增加。反映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主要有农产品价格偏低、外出打工难和生产经营规模偏小、比较效益差等,其中有72%的农户认为农产品价格偏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农民对未来一段时期收入增加的信心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农民认为,今后几年的收入增加有限,甚至减少。这反映出许多农民对未来一段收入增加的信心不足,它将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扩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多数农民对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发展高效农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较少。72%的农户认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而实现增收的潜力不足。 农民迫切希望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和提高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迫切。91%的农民认为,应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能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但目前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推广程度与农民的要求差距很大,针对农民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还很少。这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供销信息闭塞,农民生产经营盲目性大。农业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产供销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绝大多数农民普遍认为的共性问题。调查中有87%的农户认为农业生产信息不灵,对每年该种什么,如何销售等心中没谱,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信息闭塞仍是制约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增产不增收。 农户生产资金短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加速农村发展及扶持农民致富的政策,使银行贷款和扶贫资金转向农村,农村生产性贷款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仍不尽人意。调查中有67.2%的农户反映曾经为发展生产缺少本钱而苦恼。根据调查,需要贷款的户数中,有71.1%的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农村经济生产资金,其中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的占37.9%;用于工商餐饮等非农行业生产的占28.9%;还有28.4%的农户贷款用于建房和子女教育上。农户需要贷款的规模一般集中在2000元---50000元之间。需要贷款2000元---5000元的农户占要求贷款农户的19.9%;需要贷款5000---10000元的农户占要求贷款农户的25.9%;需要贷款10000---50000元的农户占要求贷款农户的31.9%。由于农户生产贷款风险比较大,金额零星,回收难,金融机构对此持消极态度。在1200户被调查户中,有76.9%的农户认为我市的农贷环境不理想,贷款极不方便。主要表现在:有53.8%的农户认为贷款手续太繁琐,不易得到贷款,有少部分乡镇没有信用社不知从何处获取贷款;有22.7%的农户认为就是农户具备了担保、财产抵押条件,银行也不给贷款;有19.4%的农户认为贷不到款,主要是银行、农村信用社担心农户没有偿还能力;还有23.0%的农户认为干部掌握贷款额度,多数农户很难得到贷款。因此,应在全市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业务,开展“金融扶贫”,从而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支持农民增收。 三、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还需加强 在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中,我市对此已作了广泛的宣传,鼓舞广大市民以饱满激情投身到我市的建设中,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但从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民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知晓度较低。知道和基本知道这项内容的占被调查户的56.1%;还有43.9%农户仅仅听说过或根本不知道;而真正理解这项内容的只有15.1%,说明在小康建设工作中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对追求时尚、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在调查中发现: 对目前我市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64.5%的农户认为“一般”;有18.8%的农户认为“不满意”;仅有16.70%的农户表示“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乡镇的业余文化生活除了变相赌博,无其他活动,缺少相应的管理等。 对我市目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69.5%的农户表示“一般”;有16.1%的农户表示“不满意”;只有11.0%的农户表示“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部分乡镇没有正式卫生院,游医遍地;好的医生乡镇留不住,个体医生水平太低;一些乡镇卫生院药价不明确,药价普遍偏高,有的打一次预防针要150元等。 对我市目前农村教育状况,有64.7%的农户认为“一般”;有17.0%的农户认为“不满意”;只有18.3%的农户表示“满意”。在对我市农村教育状况不满意的人群中,绝大多数认为农村的教育师资水平太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没有因材施教,学生的学杂费又太相对高。另外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离家太远等也是不满意的原因。与此同时,我市农村居民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较高,有60.6%的农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完成大学学业;有25.4%的农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完成高中学业。只有7.8%的农户只希望自己的子女完成初中学业。但同时也还有6.1%的农户表示无力供养自己的子女上学。 问卷调查中还反映出,我市农村的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但农村居民对乡、村干部的评价并不乐观,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度较低。近几年来,我市政府着力抓好村务公开工作,堵塞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漏洞,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调查中有50.5%的农村居民对村务公开状况表示“满意”,仅有9.3%的农户表示“不满意”。主要是少部分乡镇的一些村委会整年都没有公开村务,因此而引起群众的不满。但是,农民对乡镇、村干部的评价并不乐观,对乡镇干部评价满意的仅占25.7%,对乡镇干部的意见主要是有的驻村干部一个月都没有到村里一次,农民又不能提意见;有的乡镇干部对农民的态度恶劣,引起农民不满。对村干部评价满意的仅占37.6%,这说明对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严峻问题忧虑甚重,仅有16.7%的农户对我市农村社会治安表示满意;63.2%的农户表示一般;20.1%的农户表示很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农村的偷、赌现象太多;有的乡镇派出所窗口时间太短,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跟不上等等。 四、农民的希望和建议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给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大农民对振兴农业充满信心,提出了系列希望和建议。 1、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政府应做好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好服务,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着重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 2、农民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见效快农业技术,应通过有效的渠道迅速推广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3、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发展效益农业、提高效益农业的产出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他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4、外出务工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等,外出就业越快越困难,因此,广大农民希望政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增强就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