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我市企业景气步入高位缓步攀升阶段

——


  ——2003年4季度景气态势分析
  
  本季工业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场销售增幅可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列车继续稳定前行。调查显示,我市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理想,发展前景乐观,从全年各行业的运行情况看,我市企业景气上升幅度趋于平缓,进入一个高位缓步攀升的新阶段。
  一、我市企业经营运行特点
  四季度,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149.32点,与全省比较处于同一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3.4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151.56点,其中:企业家认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54.61%,认为“一般”的占42.35%,而认为“不佳”的仅占3.05%。企业生产经营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在较高的水平上,表明我市经济基础稳固,预示着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与宏观经济的新扩张相吻合,正处于上升阶段。
  (一)分行业门类看
  工业景气再居新高,在各行业景气指数中居首位。第四季度生产经营景气指数155.15点。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9.80亿元,同比增长22.3 %,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产销率96.29%。本季度工业产品库存指数157.99点,工业设备利用率90%。从上述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工业增势强劲,产销率继续提高,库存产品保持在较低水平,设备利用较充足,工业企业生机勃勃,新一轮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
  我市房地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度”后逐步走向平稳的发展过程,企业景气指数为139.45点。期间由于受某些政策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价格也稍有起伏,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的价位。目前解放南路一些商品房标价已突破9500元/平方米,处于全省的较高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国家大量投放经济适用房供应市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房价偏高的走势,但这种可能性不会太大。
  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本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2.37点、125.00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1.79点和148.30点。全年贸易市场销售总额达1166.3亿元,同比增长9.2%,消费品零售额522.5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春运”的到来,运输行业更为繁忙。调查显示,我市运输行业景气指数136.69点,比上季度提升36.69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景气指数最好的季节,其中46.69%的运输企业表示“乐观”,43.31%的运输企业持“一般”态度,认为“不乐观”的企业仅占10%。调查显示,全市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交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等均在理想的景气区间内,特别是铁路运输业已进入繁忙的春运高潮,运输能力已到同期的最高点。另外,正在建设的多条高速公路,将会是明年运输行业景气增长的有利因素。
  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达到140.00点。据调查,商务服务业较受市民的青睐;其他服务,如洗涤服务业、家庭保姆、家庭清洁、钟点工等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社会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服务行业的企业家改善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据调查,本季度我市建筑行业景气指数为140.15点,仍在较高景气区间运行。照目前来看,我市建筑商品市场竞争激烈,资本因素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质量保证金能否按时到位,垫资能力有多大,直接关系到能否承揽该工程。调查显示,10-11月份,我市建筑企业新承揽的项目增加数为221个,说明我市建筑企业面对较大的市场空间,仍有较强的竞争潜力。
  (二)从不同的企业类型情况看
  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以160.88点的景气指数居于首位;其次是股份合作企业155.88点,有限责任公司152.96点;再次是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集体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9.03点、136.36点、130.75点。不难看出,我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景气状况与其他企业类型相比,明显居后。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认为,企业的历史包袱一直得不到减轻,内部人员结构的不合理没有及时调整,因而,加快体制改革,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三)分不同经济规模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优势较为显著,具体表现在资产规模、投资能力、盈利能力及人才储备等方面。本季度大型企业景气指数163.0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68.22点。生产总量指数、经济效益指数、流动资金指数、固定资产指数分别为159.64点、131.10点、147.90点、149.97点。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143.2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149.0点,比大型企业低了近20点。究其原由,大型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较少、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高、产品开拓能力强、新产品开发容易、环境宽松、客户稳定等等因素,都是其取胜的有利条件。而这些都是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所无法相比的。在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容易发挥其优势,而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则容易出现转型,甚至停业。
  二、四季度我市企业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融资困难一直是企业的一块心头石,特别是中小企业;另外,企业竞争进入国际市场,人才问题成了企业难解的结。
  (一)资金用途的随意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以及企业的信用度不高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三大难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发展的要素,是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专业人才的关键。资金短缺一直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业仍反映资金短缺,我市的企业又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将制约我市今后经济的健康发展。
  1、经营风险大。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其薄弱的自身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我市许多中小企业是家庭式的,基本上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订多大业务,生产多大的产品,因而经营上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寿命短。
  2、信用水平仍然较低。少数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薄弱,任意拖欠银行贷款,任意逃避银行债务,企业之间互欠货款,造成流动资金困难,严重挫伤银行对这些企业放款的积极性。可以看出,银行对其贷款在没有担保或抵押的情况下必然是高风险的,所以银行在放贷时显得格外小心。
  3、难以提供担保。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监管,大幅度减少了信用贷款数量,绝大多数贷款都要提供担保或抵押。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严重不足,又由于自身资源的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以用做抵押的财物,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对企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4、擅自改变用途。许多中小企业一旦取得贷款后,未能按合同规定的用途来使用资金,而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银行贷出后跟踪监督不力,资金往往投入到比银行预期风险要高的项目中去。一旦投资失败,企业无力偿债,银行要与其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二)人才的“留”与“流”在企业中再次引发热潮。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今年企业人才的“留”与“流”问题在全国成为热门课题,我市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人才问题一直是本市企业难绕开的结,在本季度显得特别突出。
  调查显示,我市批发零售业劳动力需求指数98.17点,房地产业劳动力需求指数81.63点,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开发企业更是求贤若渴。多数企业家认为,企业人才难寻、难留。怎样留住人才成为他们思考的重点。
  三、方法与对策
  (一)、融资。企业逃债、银行“惜贷”这种“银企”矛盾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一些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的及时信贷支持,使这些企业为资金而奔波。消除这种矛盾,需要银行、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但应该加强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也应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信用观念。银企关系的改善还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建立资信评估、产权交易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设立由财政、企业等共同出资组成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及科技发展基金。
  (二)用才。要留住人才,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人才资源观、战略观。首先,要认识到对人才的投入不是一项花费,而是一项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是有高效率产出的,并不断产生更多的回报,给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自己树立长期人才投资回报观;其次,留住什么样的人才,应是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在制订企业战略时,应同步思考所需要的人才配置。
  (三)反倾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手段限制进口我市产品事件日益增多。面对反倾销,首先要积极应诉,证明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形成;其次,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牵头学习、掌握并运用WTO有关法律规则,培育一支懂国际法律和世贸规则的队伍,扩大服务范围,使本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企业生产加快采用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综合核算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