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扶持重点企业 发挥龙头作用

——


---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经营状况简析      根据省统计局《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我市有32家重点企业列入跟踪监测。监测表明,2003年上半年,尽管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但我市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仍运行良好,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创利能力提高,利润总额平稳增长,对外投资活跃。   一、重点企业经营稳定,向规模型、效益型、科技型和扩张型方向发展   1、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资产总计13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户均资产为4.11亿元,增长15.1%。从控股情况看,以其他类企业资产总计增幅最高,为77.90亿元,增长22.9%;集体控股企业5.65亿元,增长19.6%;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7.92亿元,下降3.4%。分行业看,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资产达92.81亿元,占全部资产总计的70.6%,同比增长19.1%。上半年资产扩张规模同比超过一倍以上的企业分别为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和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等。   2、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一定幅度提高   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营业收入6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户均收入为2.0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5.24亿元,同比增长17.1%。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重点企业营业收入41.60亿元,增长22.5%,而中型重点企业明显落后,营业收入为24.53亿元,增长仅7.4%。大、中型重点企业分别占总营业收入62.9%和37.1%。   上半年,我市32家重点企业共实现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28.72%。其中,正泰集团公司和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创利润1.67亿元,占重点企业利润总额33.5%。重点企业人均创利1.14万元,同比增长1.2%。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为3.15亿元和1.83亿元,同比增长32.3%、23.1%,人均创利分别为1.16万元和1.11万元。   3、科研开发意识增强,投入费用增加   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重视科研投入,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半年重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达79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从组织形式看,公司制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为6431万元,占投入总额的80.6%,而国有企业和其他类企业投入不高,仅占投入总额的0.03%和19.5%。按企业类型分,省级重点企业投入7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78万元,增长31.2%;省级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试点企业投入6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万元,增长15.0%。   4、对外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来,我市重点企业对外投资加快,进一步趋向活跃,形成重点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全部重点企业累计对外投资额12.19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本期对外投资额犹显突出,为2.32亿元,增长84.3%。在工业行业中,制造业本期对外投资2.21亿元,占总投资额95.5%。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对外投资3060万元、公司制企业89617万元、其他类企业292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9%、20.6%和23.8%,占累计对外总投资比重2.5%、73.5%和24.0%。   二、重点企业所有者权益不断增长,经营效率良好   1、重点企业资本积累率较高,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较好   上半年,重点企业期末股东(所有者)权益为57.32亿元,资本积累率为8.5%,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良好。从注册登记类型看,国有企业为2.7亿元,资本积累率下降1.1%;公司制企业为45.46亿元,资本积累率为5.6%;其他类企业为9.16亿元,资本积累率为30.2%。三类企业资本分别占资本总量的4.7%、79.3%和16.0%。按企业规模来分,大型企业期末股东(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22亿元,中型企业为18.10亿元,资本积累率分别为8.2%和9.3%。   2、重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总资产使用率达49.6%,比上年同期提高2.29个百分点。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总资产使用率为35.7%,公司制企业为48.8%,其他类企业为58.7%。在公司制企业中,总资产使用率最高的企业类型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达74.1%,最低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仅为11.5%。从总资产使用率的增长幅度来看,增幅最大的是公司制企业,增幅为2.58个百分点,其次为国有企业,增幅为0.11个百分点,其他类企业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回落了0.32个百分点。   我市重点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在总资产使用率上有所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几项综合效益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详见下表)        1-6月实际  去年同期  增减幅度(%)   营业收入利润率(%)   7.54    6.82   0.72   成本费用利润率(%)   8.30    7.51   0.79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5.18   13.93   1.25   资产利税率(%)   6.17    5.60   0.56   总资产使用率(%)  49.62   47.33   2.29   流动资产比率(%)  39.93   38.17   1.76   资金利润率(%)   4.36    3.96   0.40   净资产收益率(%)  5.96    4.98   0.98   总资产报酬率(%)  4.68    4.23   0.45      三、我市重点企业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1、我市重点企业资产规模总体偏小。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有26家,占了全市全部重点企业数的81.25%,其中有4家企业资产还不到亿元。这26家企业资产总额为58.12亿元,占所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不足一半,户均资产规模为2.24亿元,仅为全市32家重点企业户均资产(4.11亿元)的54.50%,影响了我市重点企业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资本的扩张和市场竞争力。   2、部份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至6月底,我市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出7.4个百分点。在工业行业中,采掘业、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50.2%、49.8%,同比分别提高了5.61和3.65个百分点。从控股企业情况来看,在公司制企业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合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9.1%和47%,同比分别提高了6.77和3.73个百分点,国有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3.5%、69.1%,虽然均下降了1.51个百分点,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企业经营风险还相对较大。企业负债偏高,从债务形成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被欠款项无法及时回收,资金周转不灵,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需引起重视。   四、促进重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我市重点企业总体处于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但在体制、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保持重点企业有利地位,企业应该在“做精、做大、做强、做壮”方面下功夫。                                                        1、规范企业重组行为,形成精干而壮硕的企业群体。为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大企业扩张的力度,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重组相关企业或者投资设立新的企业,达到扩大企业规模、扩展企业功能、壮大企业实力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些外部政策不配套制约企业扩张的因素,如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健全和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安置等几大障碍。   2、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得起国内外市场“风云变幻”的考验。我市重点企业仍以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企业高精尖,特优新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在国际甚至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都还比较弱,一些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同类产品价格上互相压价,不少产品由于科技含量低,经不起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考验,使企业受到损失。如前段“非典”时期,我市一些企业的产品出口订单减少,有的甚至被取消所有订单,企业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再如,最近有关家电产品没有“3C”标识的一律不得出厂和销售,这对一些大企业是如鱼得水,而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生死难关,我市重点企业要积极申请认证,以免错失良机。   3、重视企业家呼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资金短缺”、“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已经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而“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公司体制不健全”等也正是企业内部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市场体系的完善、金融体制的改革、信用意识的增强、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大力扶持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等等;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收入制度以及约束制度,使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此外,还可以银企合作,使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得以突破自身的常规发展,在银行的资本扩张和产权兼蓄战略配合下,促进在银企联手合作中发展壮大,成为我市企业的“领跑主力军”。   第五十三期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      (企调队)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