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喜中有忧 |
—— |
上半年,我市工业企业积极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根据全市3379家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上半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3.40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利税总额45.14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利润总额24.93亿元,同比增长27.5%。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利润增长快于销售收入增长,企业创利能力增强。上半年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7.5%,增速比销售收入高5.3个百分点,说明工业企业创利能力增强。从销售毛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看,上半年分别为10.94%和5.46%,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08和0.23个百分点。 2、九成以上行业实现盈利。上半年,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共有29个行业实现盈利。利润超亿元的行业有6个,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业6.21亿元,同比增长35.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22亿元,同比增长22.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51亿元,同比增长21.8%;通用设备制造业1.83亿元,同比增长22.0%,塑料制品业1.38亿元,同比下降9.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25亿元,同比增长38.7%。这六大行业实现的利润占全部利润的65.8%。其他行业中,利润增幅在50%以上的行业有7个,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 3、股份制企业仍是创利主力军。上半年,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31.8%,其占全部利润的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66.8%扩大到了69.1%。此外,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2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05亿元,同比仅增长2.5%。 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创近年来同期新高。上半年,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9.98亿元,同比增长47.3%,投资总量和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来同期新高,为工业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从所有制类型看,90%以上的技改投资集中于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其中股份制企业为7.18亿元,同比增长50.1%,股份合作制企业为2.07亿元,同比增长158.4%。从行业看,技改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是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为2.08亿元、1.37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3.1%、208.6%和31.7%。这三大行业占了全部技改投资额的45.1%。 5、轻、重工业利润同步增长,重工业创利稍高于轻工业。上半年,轻工业实现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27.3%;重工业实现利润13.79亿元,同比增长27.7%。重工业比轻工业多创利润2.65亿元。 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与兄弟市差距拉大。上半年,我市列入全省统一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76.16分,仅比去年同期提高0.15分,同时与全省平均水平以及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5.89分、33.9分、32.81分、16.46分、15.37分、12.34分、2.25分扩大到今年的27.24分、48.75分、38.87分、23.52分、26.29分、38.04分、18.38分。主要差距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新产品产值率。我市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4万元/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在得分上比全省平均差了12.68分;我市新产品产值率为5.9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4个百分点,在得分上差了6.80分。这种情况既反映了我市主要产业为劳动密集型的现实,也反映了我市在产业升级方面还有不少差距。 第二、增长过快的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成为工业经济的隐患。上半年,我市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分别达到177.69亿元和69.95亿元,同比均增长22.2%,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和7.5个百分点,均为近年来新高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净额比与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39亿元,即应收账款净额的增加额是利润总额的1.3倍。这表明,我市上半年工业企业盈利的大幅增长,是在企业产成品存货明显增加和大量赊销产品的情况下实现的,下半年企业将面临资金回收的巨大压力。这不仅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资金效益,而且一旦货款难收形成呆坏账,或者产品跌价造成库存产成品资金损失,目前的帐面利润将有较大部分成为破灭的泡沫。这个隐患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工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