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3年上半年温州经济形势分析

——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年经济工作目标,全力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积极构筑新的经济发展平台,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但进入4月份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我市各级政府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努力减少“非典”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从统计数据看,“非典”使部分行业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经济依然运行良好。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从总体上判断,国民经济保持健康稳健地发展   上半年经济运行可分为二个阶段: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全面转好和我市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增强的双重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达到1998年以来的单季最高增长水平;二季度遭受“非典”疫情的冲击,第三产业受到较大范围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6%,增幅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   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20.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 286.77 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 209.27亿元,增长12.6%。“非典”难逆我市经济增势,我市经济在1998年以来12%-13%增长平台上略有加快,国民经济仍处于健康稳健的发展时期。   (二)从三次产业分析,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趋缓,第一产业发展平稳   1、工业经济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6.0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全市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4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6%,工业经济继续领先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同期43.8 %提高到45.5%。规模工业企业是抗击“非典”冲击和拉动温州经济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继续领跑其他企业。我市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带来的体制创新,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半年,我市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343.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5.8%,比去年同期增长25.0%,增幅高于其他经济成份工业,上半年其他经济成份工业增长速度依次为: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6.6%,“三资”企业增长3.1%,集体企业下降0.9%,国有企业下降13.0%。二是主导行业发展基本稳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十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9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5.5%。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五大行业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服装、皮鞋、塑料等传统工业增长相对放慢。三是工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巩固。受到“非典”冲击后我市工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2.2%、21.2%、27.5%,超过了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亏损企业和亏损额均有所减少。四是县域工业生产差别明显。在11个县(市、区)中,龙湾、瑞安、洞头、文成等四个县(市、区)规模工业分别增长27.8%、21.6%、25.1%和37.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七个县(市、区)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区二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02.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7.1%。工业经济集中度较高,上半年龙湾、瑞安工业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2、第三产业发展趋缓,三大因素影响明显。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率低于第二产业1.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仅为39.0 %。影响第三产业增长因素:一是受到“非典”疫情冲击。目前我市受到“非典”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批零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上半年铁路、民航客运发送量分别下降13.4%和1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1%,增幅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增幅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业投资增幅严重下滑。房地产业受到投资减少,投资、销售外流的严重影响,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增幅同比下降46.8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34.2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5%;商品房销售额在1—5月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6月份有了较大的回升。三是金融保险业良性发展。今年由于受到银行存贷款体制改革和温州巨大的资金供需市场的双重拉动,保险市场日益繁荣,使金融保险业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亮点”。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1639.72亿元,增长29.8%,增幅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保险业保费收入17.02亿元,增长30.1%。   3、农业生产平稳,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上半年农业总产值4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春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76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4.8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1.27千公顷,调减1.53千公顷;经济作物面积48.4千公顷,减少3.30千公顷。夏季农作物播种面积96.4千公顷,减少12.6千公顷,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5.1千公顷,减少12.7千公顷,减幅达到26.5%。各县(市、区)中减幅在四成以上的有:瑞安减50.0%、永嘉减45.2%,鹿城减49.6%,文成减51.0%,瓯海减50.0%。畜牧业生产除猪肉产量有所下降外,牛羊兔禽肉产量均有增加;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淡水渔产品产量增长迅猛。   (三)从三大需求分析,投资、出口、消费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1、从投资情况看,今年以来,在外部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中,我市却由前几年的高增长转为平稳增长状态。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7.25亿元,增长18.9%,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回落。上半年投资主要受到基础设施投资负增长,以及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两项因素影响。在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中,第一产业投资 0.3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投资27.75亿元,增长61.8%;第三产业投资99.11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77.9%,但增长明显放慢,特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8%,电信及其他传输业减少73.7%,教育设施减少21.5%,文化艺术业减少24.1%,体育设施减少97.7%。    2、从外贸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其中,出口总额15.04亿美元,增长2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外贸出口呈现“四快四慢”的异常变动,表现为一般贸易增长快,加工贸易负增长;个私企业增长快,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增长慢;对非洲出口增长快,对欧、美、亚洲出口增长慢;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服装、眼镜、打火机等传统出口商品增长慢。   3、从消费情况看,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受到汽车等消费热点带动,同时也遭受“非典”影响,表现特征为:大中型商业好于小型个体商业;批零业好于餐饮业;城市商业好于农村。   (四)从经济运行的效果看,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居民收支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5.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12.9个百分点。据分析,上半年国税收入36.00亿元,增长25.6%。今年财政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到地方财政减收影响,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39.32亿元,增长18.0%,其中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5.25亿元,减收7.7%;6月份地方财政收入6.84亿元,增长5.3%。   据抽样调查,上半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1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工资性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613元,增长16.7%。居民消费信心稳定,但消费结构出现较大波动。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31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   二、“非典”对我市经济影响的初步估计   (一)“非典”对经济影响的总体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开局良好,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我市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预计对全年GDP增长影响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非典”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影响不大,在领域上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时间上主要在4-5月份。“非典”对我市经济影响滞后于其他地区,而经济恢复又快于其他地区。据调查分析,受“非典”影响的产业总值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偏小,如受“非典”冲击较大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这些行业不到第三产业的三分之一,只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1%,受损失仅仅是这些行业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二)“非典”对经济影响的具体表现   1、“非典”对第三产业的一些行业影响较大。“非典”直接冲击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包括旅游、住宿、娱乐业等),这些行业占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2%、2.9%和4.8%。①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影响较大的是客运,据4-5月份测算客运大约减少39 %,其中航空客运减少45.9 %,铁路客运减少33.5 %,货运基本没有受到影响。②在批零餐饮业方面,餐饮业影响最大,4-5月份餐饮业营业额8.12亿元,同比减少1.65亿元,减幅16.9%,其中5月份减少32.9%。4-5月份社会零售额68.84亿元,受“非典”影响减少1.88 亿元,减幅2.7%。③在社会服务业方面,4-5月份国内旅游收入7.59亿元,减幅51.1%,海外旅游创汇收入264.51万美元,减幅64.3%。据42家旅馆业统计,“非典”期间营业额减少47.9%。娱乐业营业额约减少65%,由于5月2日至24日全市娱乐行业暂停营业,据13家娱乐服务业抽样调查,5月份营业额减少90.9%。   2、“非典”给工业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4月份和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4.3%和13.7 %,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9.4个和7.1个百分点。5月份我市32个工业行业中,由于“非典”等多种因素影响,有18个行业比3月份增长放慢,有14个行业保持较好的增长,有些行业出现快速增长。“非典”对工业影响主要表现为出口产值比较大的工业行业,在广东、北京等疫区销售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