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消费品市场日渐好转

——


                            --“非典”过后我市消费品市场形势简析      4月份以来,突发的“非典”疫情蔓延全国,严重影响了各地 的经济运行。尽管我市疫情较轻,但由于人流、物流比较活跃,商贸餐饮业较为发达,消费品市场受“非典”冲击相对较大。特别是5月初我市发现疑似病例后,所受影响迅速加深,影响面日益扩大,消费品市场出现了首次下降。据统计,5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仅为38.9亿元,同比下降了0.8%,增幅比4月份减少了9.6个百分点。但值得庆幸的是,5月下旬,“非典”疫情在我市得到有效的控制,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态势日趋好转,市场降幅逐步减少,特别是5月22日排除首例疑似病例后,消费品市场开始出现大幅度回升的可喜状况,消费需求、市场销售、人气指数等均表现出明显的转好迹象。   1、消费需求开始回升。从发展态势观察,目前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始回升,市民逐渐恢复消费信心和安全感。在休假日、周末、下班后等黄金时段,商场、餐馆重现人头攒动,小孩、老人也重新加入消费大军。特别在“六一”节(恰逢周日),各商场、饭店、超市、公园人气大旺,各类商品全面热卖,形成了非典以来少有的消费热潮。据调查反映,在“六一”双休日,各类餐馆饭店生意普遍较好,一些环境适舒的中高档餐馆,如五马美食林、美乐食街、新丁香等宾客满座,餐位供不应求。开泰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达到近5万人次,比5月份上升了1万人次。与5月份同期相比,批零贸易、餐饮业企业6月份以来销售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家居百货、熟食商品重新热销。   2、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市场主要包括批零贸易和餐饮两部分。市场回升主要表现在:   (1)餐饮业普遍回暖,宾馆饭店走出低谷。经历了急剧下降、空前清淡后的我市餐饮业,在5月末6月初率先迎来了经济的振兴。据对市区“五马美食林”、“国际大酒店”、“国贸大酒店”、“王朝大酒店”、“凯悦海鲜楼”等5家企业重点调查显示,6月份上中旬20天共实现餐饮营业收入365.8万元,平均比5月同期增长10%左右,约回升到去年同期70%-80%的水平。一些大型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利用卫生、安全、方便的有利条件,大搞促销,扩大营业,销售呈现继续上升趋势。“麦当劳”6月份1-20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4%。各类宾馆入住旅客逐渐增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据旅游局统计,6月1-20日我市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已回升至52.5%,比5月份(36.9%)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相当于2002年平均客房出租率的75%左右。   (2)百货销售基本持平,超市经营稳中有升。据对一百、开泰、华联商厦3家商场经营情况重点调查,6月1-20日共实现商品销售额1239万元,与上月同期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稍好。主要原因是6月份为消费淡季,婚嫁、搬家等大宗消费很少,部份抵消了“非典”过后的消费需求增长。“非典”期间,连锁超市以经营日常生活品和一站式购买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额不仅没降,反而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目前,超市经营继续看好,稳步发展。据对“人本”、“好又多”、“大奇”、“华联”、“中百”等5家连锁超市调查,6月1-20日共实现销售额32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约增长6.0%,与5月份同比约增长1.0%。   (3)部份商品市场成交额、客流量双双回升。据电话调查,前段时期受“非典”影响较大的温州服装市场、温州鞋城、浙江南方皮革城、温州礼品城等市场,目前市场经营额已上升为平时的70%-80%,客流量已升至平时的60%-70%。     3、部份商品出现消费亮点。“非典”过后居民消费需求反弹,使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加速形成,成为非常时期的亮丽风景。首先,汽车消费继续快速增长。一些打算购车的消费者或持币待购者,因对“非典”期间公共交通安全担心,提前了他们的购车消费计划。据温州华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介绍,今年以来,别克君威、赛欧等车种一直脱销,货源紧张。其次,部份家电和体育运动用品继续热销。居民消费观念出现了积极变化,健身意识和卫生意识高涨,消毒柜、微波炉、电风扇、自行车和众多品牌的健身器材、体育用品销售继续看好。“一百”、“大奇”电器专卖场6月份1-20日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0多万和30多万。三是服装类销售有所回升。随着季节变换和儿童节到来,各类夏季服饰、儿童服装及运动装明显趋旺。此外,因“非典”事件而得到意外发展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口罩)、中西药品、消毒、洗涤等卫生用品,6月份销售明显放慢。受“非典”影响,空调销售与往年相比有所回落。   4、消费品价格保持平稳。5月份,我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4%,前4月分别为100.0%、99.7%、100.7%和100.1%,总的情况是均衡平稳,低位运行。我市曾一度出现的防非药品抢购风,很快得到了遏止。目前我市居民消费的价格继续保持平稳势态。   据分析,我市消费品市场日渐好转,主要原因是:(1)中央“两手抓”决策及时到位,地方政府防非救市措施得力,一方面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使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及时得到扶持,有力地刺激了我市商贸业的继续繁荣。(2)为激活市场,重新聚集人气,我市各商贸企业积极开展自救,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购物环境,适时推出新型市场营销方式,加大促销力度,极力触发消费者的购买动能,减少“非典”的负面影响。(3)从消费环节来看,疫情过后,一度被延后的耐用品及非必需品消费出现反弹。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变化,体育健身、安全消费大幅增加,潜在的购买力逐步释放。   消费是一个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上升的曲线。从消费环节来看,“非典"局限于延迟人们的消费,“非典”过后,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将再趋活跃。目前,全国“非典”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有效的控制,人心趋向稳定,市场在逐步恢复。特别在进入5月下旬后,我市消费品市场客流量明显增加,销售也回升较快,市场转好趋势更加明确。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受“非典”影响不大,商品销售基本正常,餐饮业情况日渐好转,预计第三季度将会得到全面的恢复。宾馆旅游业的恢复会相对较长,在我国疫情未彻底解除之前,难以实现根本好转,全面复苏将可能出现在“十一”黄金周。从全年判断,“非典”对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态势。但非典也确实减少了我市居民的即期消费,特别是旅游餐饮消费。此外,“非典”疫情不同于其它灾害,灾后重建需求不大,一些受“非典”疫情的刺激而出现的产业拉动,也将随疫情的渐渐平息而日益减弱。综上所述,预计全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会低于年初的预期水平。                                                  (贸易外经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