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温州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200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温州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据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调查显示,2002年我市城市民家庭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612元,比上年增长10.1%;恩格尔系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从上年的39.2%降到了38%。2002年我市市场货源丰富,物价水平稳定,居民储蓄增加,消费信心回升,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日渐从小康迈向富裕。 一、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稳步上升 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91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2.7%,增幅比上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全年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有以下特点: 1.城市居民工薪收入增长5.2% 2002年,城市居民全年从工薪中得到的收入人均为9383元(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支出),比上年增加467元,增长5.2%。工薪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66%下降到2002年的64%,下降了2个百分点 。 2.城市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72% 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1962 元,比上年增长7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7%上升13%,主要是家庭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增多,收入增加,从事个体经营者的年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7.7%。随着我市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个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六成的个体经营人员的收入比上年有不同幅度增长。 3.城市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10.5%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开展扶贫救助工作,贫困居民家庭来自单位和社会转移性收入增加。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120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退休养老金2003元,比上年增长19%。 二、物质生活丰衣足食,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稳步增长,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生存型资料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继续上升, 消费率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12元,比上年增加2613元,增长10.1%,增幅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80%,居全省第一,主要是居民购房、建房、赠送等非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2002年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呈现如下变化: 1.恩格尔系数下降,食品结构显现多样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领域分流,食品消费比重逐年降低。2002年,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4428元,比上年增长19%,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居民在外用餐大幅增加,全年人均在外就餐1343元,比2001年增长了39%,平均每天3.68 元。从在外用餐的支出结构看,饭店、餐厅、酒楼还是居民在外用餐的主要消费场所,支出比重占84%;在单位食堂用餐的支出比重为16%。在外用餐已成了我市广大市民另一用餐习惯和选择。 2.交通通信支出快速增长,汽车消费成为亮点 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类支出为1848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16%,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一年来,我市城市居民人均购置家庭交通工具支出为528元,其中用于购置家用汽车支出为444元。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购车欲望增强。抽样调查显示,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12辆,远远高于全国城市平均百户家庭4.5辆的水平。2002年,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人均购置通信工具支出为135元,其中以添置移动电话(包括小灵通)支出为最高,年人均支出为121元。 公交形象的改观和便捷的大公交网的构建,方便了市民的出行。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花在市内公共交通费支出为137元,比居民人均出租车费用支出多了75元,高出了2倍多。据我队一项抽样调查显示:78%的被访者认为五年来我市公交发展状况“提高较大”;20%的居民认为“略有提高”;2%的居民认为“变化不大”;无一人次认为“略有下降”。 3.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费用大幅增长 居民家庭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及其自身地再教育,同时,随着教育消费价格上涨,居民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进一步增多。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费用支出为919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8%,比上年增长35%,其中投向学生教育学杂费302元,成人教育费用支出80元,参与各类培训费的支出72元。家教费用11元,比上年均有很大增加。 4.休闲旅游线长人多,旅游形成消费热点 假日经济推动了旅游持续升温,旅游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新方式。全年假日已达114天,市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休闲旅游。出境游、国内游、专题游等旅游项目成了居民生活的一部分。2002年居民参与团体旅游费用支出人均为294元,一年中参加旅游团出游的人数占调查户总人数的23%。旅游形成了我市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新时尚。 三、市民家底日趋丰厚,耐用品消费不断升级 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带来家底更加殷实,房屋有几套、银行有存款、居室布置赛过宾馆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写照。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居住消费(不包括购买住房支出)人均为1097元,占消费总支出的9%,比上年增长37%。其中,一年来花在住房装潢方面的支出为人均390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 ;花在水、电、燃料等方面的支出为55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 1.住房成套率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02年末,我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1平方米,市民对住房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越来越看重住房的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结构、布局等要素,2002年人均花在物业管理等居住服务方面的支出为50元。家庭住房的成套率高达91%。其中有0.3%的居民家庭已住上了家庭单栋配套的高级住宅,5.8%的居民户住上了四居室,29%的居民户住上了三居室,45.3%的居民户住上了二居室,10.5%的居民户住上了一居室有餐厨、卫生间、阳台等配套单元式住宅。 房产已经成为我市市民家庭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7%的住户拥有私房产权,15%的住户拥有房改房产权,66%的住户拥有商品房产权。城市居民家庭除了现住自有房屋外,有15%的家庭拥有二套及以上住房。居民家庭第二套住房的用途以出租为主,其中有54%的家庭将第二套住房出租,有30%的家庭将第二套住房借给亲友居住或用于生产经营等,另有16%家庭将第二套住房用于偶尔居住。 2.家居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耐用品消费不断升级 目前,我市城市居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水质居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卫生设施继续改善,卫生设备和浴室齐备的住户比重达94%。96%的居民家庭安装了淋浴热水器,84%的居民家庭拥有空调设备,94%的家庭安装了脱排油烟机,燃料使用结构进一步改善,使用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99.8%。城市居民家庭主要高档消费耐用品拥有量也日趋增多,每百户家庭的彩电、手机、空调、淋浴器、电冰箱的拥有量均超过100台(部)。新一代的消费热点商品,如高清晰度、数字式的纯平彩电、背投彩电,手机、DVD影碟机、家用多媒体电脑、家用中央空调、汽车等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消费品拥有情况 品 名 单 位 2002年 2001年 彩电 台 171 140 电冰箱 台 102 99 洗衣机 台 94 84 空调器 台 131 68 淋浴器 台 104 93 摩托车 辆 52 35 照相机 架 55 46 组合音响 台 63 30 中高档乐器 件 16 12 移动电话 部 169 46 家用电脑 台 51 28 家用汽车 辆 12 10 3.半数市民家有电脑,近三成家庭宽带上网 调查显示,2002年底我市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电脑51台,比上年的28台增长82.1%。随着电脑操作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传输速度的加快,在家上网的市民与日俱增。据调查,市民上网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浏览财经信息、了解时事新闻、学习研究、教育交流等,市民对网上日常生活消费信息、房地产、家居信息、医疗信息的兴趣也相对突出。年末市区家庭宽带用户达47290户,占城市居民家庭户的28.5%。 四、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2002年,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从住房、就业、医疗等几大方面帮助弱势群体,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保障能力。2002年,在被调查的城市居民家庭中,1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32 元,比上年仅增长0.5%;10%的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489 元,高低收入户收入比由上年的5.3:1,扩至2002年的8.7:1。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平均值9259 元,也是十几年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因此,继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努力缩小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将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一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