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1-9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今年以来,受伊拉克战事、“非典”疫情、拉闸限电等外部因素和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双重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曲线波动明显,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但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工业生产增速经历了4个月(4至7月)的短暂回落后,重新回到上升的通道。据统计,1-9月份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增幅比上半年回升了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一、1-9月份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销售明显回升。8月份起,我市工业扭转了4月份以来增速下滑势头,工业生产、销售出现明显回升。当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23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比7月份上升了6.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6个百分点。工 业增速全省位次由6月份的第11位上升到第7位。9月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当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12.25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市直属、鹿城、瓯海、瑞安、乐清、永嘉等县(市、区)回升幅度较大,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分别比上半年上升了5.5、1.8、3.0、1.9、3.2和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皮革鞋类、塑料制品和通用制备制造业是拉动工业快速回升的主要动力。1-9月份,这4大行业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了2.9、3.9、2.0、1.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上升 1.5个百分点。一些上半年生产明显下落的饮料、非金属矿物、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力等其他行业,也都基本得到恢复。工业生产与用电量之间关系更加紧密,1-8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为5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市场销售重趋活跃,1-9月份全市规模以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12.06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高出2.4和2.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由6月份的95.8%提升到9月份的97.6%,提高了1.8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性投入大幅增加。今年来我市积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技术改造投入,重视园区整合、扩容和提升,一批有潜力的项目建成投产。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39.63亿元,同比增长59.7%;用于技术改造投资12.8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3.1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25.05亿元,同比增长121.7%,增幅高出工业投资6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63.2%,比去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72个工业园区已投产企业455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6.8%;开发土地3735公顷,增长13.1%;用电量为10.52亿千瓦时,增长29.4%;完成工业总产值329.10亿元,增长35.1%。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1-8月份工业贷款增长50%,增幅是去年同期1.36倍。    3、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所增大。根据当前情况分析和判断,非典对4、5月份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一些受非典影响5月份生产和销售明显放慢的行业,如皮革鞋类、农副产品、商务礼品和宠物用品、塑编等6月份已基本得到恢复。值得关注的是,7月份以来电力严重不足对工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7月份,全市拉闸10812条次,限负荷2117.12万千瓦,损失电量1.57亿千瓦时,分别超过去年全年2.8倍、3.7倍,3.9倍。据市电力部门预计,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41亿千瓦时左右,全年用电缺口60-70万千瓦,工业用电缺口50万千瓦。据测算,电力供应缺口将影响全年工业增加值少实现18亿元左右,影响增长速度约3个百分点。出口方面,积极克服伊拉克战争、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9.69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3和1.7个百分点。出口率24.6%,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纺织、服装、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出口增长较快,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6.6、2.8、4.1、14.7和8.2个百分点,皮革鞋类、塑料制品和仪器仪表增速下落明显,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2、5.0和30.8个百分点。 4、装备、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加快。受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有力带动,今年我市的装备工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等行业)、化学工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加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步上升,成为今年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大行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91.03亿元、45.24亿元、3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9.5%、41.1%,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出4.2、8.9、20.5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8、20.9、2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4.5%、5.4%、3.6%,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8、0.4、0.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制造业上升最为明显,占工业总量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行业位次从去年的第2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 5、工业经济效益比较稳定。今年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增幅均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继续利润增长快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快于生产的良性循环增长格局。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增幅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装制造业、皮革鞋类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9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1-8月,9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3.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77.8%。全市11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得分177.38,列居全省第8名。  二、工业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轻工业增长速度放慢。从推动温州工业发展的结构因素看,轻工业是温州工业的主体和优势。由于受非典、伊拉克战事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今年我市轻工业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增长结构向重工业倾斜。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轻工产值387.39亿元,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5.9%,轻工业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3.2个百分,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服装、皮革鞋类和塑料制品业等3大主导行业回落幅度过大,1-9月份,服装、皮革鞋类和塑料制品3大主导行业工业产值累计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9.1、4.5和10.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下降2.5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放慢直接影响我市整个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1-9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7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量首次被嘉兴超越,在全省排名退至第5位。  2、重点企业带动能力有所减弱。重点工业企业是温州工业经济增长的龙头和主动力,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但从今年以来,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1-9月份,全市169家2002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实现产值316.27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7.4%,比2002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102家企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浙江东方集团、泰庆皮革等37家企业出现负增长。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连续两年处于低增长,今年1-9月仅增长13.6%,与全省23.7%的水平形成明显的反差。 3、工业投入仍显不足。多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大量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工业投入严重不足,抑制了工业生产和投资总量的扩张。1-8月,全省工业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45.8%,而我市仅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22.9%,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基本建设投资中园区投资只占33.90%,低于全省水平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中用于技术改造投资占26.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4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渠道狭窄。1-8月份,工业投资项目中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占到91.3%,而利用外资只占到1.8%,财政预算内投资只占0.9%,国债资金投入和企业直接融资力度更不够,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投资资金的利用效率明显偏低,资产增长快于利润的增长。1-8月份,工业企业11项评价考核指标得分低于全省28.20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1.9%,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8%,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5 %,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工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区位劣势进一步显现。从新一轮经济增长趋势看,区位优势在经济流动和资本集聚中的作用逐步增大。温州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边缘带,区位劣势对工业增长约束强化。1-9月份,全省5个以长三角经济圈为载体的环杭州湾城市(包括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舟山)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391.34亿元,同比平均增长29.9%,增幅高出温州9.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长缓慢,尤其是鳌江流域发展滞后,没有发挥新的增长源作用。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三个市区占总产值的43.7%,同比增长24.4%;乐清、瑞安两市占33.9%,同比增长21.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6个县占18.8%,增长16.3%,低于全市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平阳县增长14.2%、苍南增长13.4%,增幅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4和7.2百分点。 三、全年工业走势展望 总的来看,四季度我市工业经济利好因素增多,增速回升势头继续。  第一、去年10月份工业增长速度较慢,这使今年第四季度增长基数相对较低。 第二,“非典”疫情影响已经过去、夏季用电高峰已接近尾声。受损行业、企业在下阶段将加快生产,抢紧弥补损失,这会使四季度工业增长形成额外的推动力。  第三,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经济形势已温和复苏,估计四季度会进一步好转,国内经济增势强劲,贸易活力恢复较快,对下阶段我市工业品销售和出口将继续发挥良好作用。  第四,去年以来,我市已出台了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加大园区建设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等重大政策,年初又提出了“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前阶段,这些政策累积效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被掩盖,下阶段会逐步得到发挥。尤其是近期举办的金秋两大盛会,对下阶段工业发展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综合分析,全年的工业走势会呈V字型,即一季度高开,二季度低走,三季度回升,四季度上扬。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左右。         第六十三期    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