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至9月温州城市居民消费状况简析 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1、户数及家庭类型 受访市民家庭共400户。家庭类型:单身户占0.5%;一对夫妇户占15.2%;两代人单亲占4.0%;两代人一个子女占55.7%;两代人两个及以上子女占12.3%;三代人占9.3%;其他占3.0%。 2、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元以下的家庭占7.8%; 500-1000元的占35.0%;1001-1500元的占28.8%;1501-2000元的占16%;2000元的以上占12.5%。 3、户均住房建筑面积 20平方米以下的占1.0%;21-35平方米的占1.8%;36-60平方米的占29.0%;61-80平方米的占21.5%;81-100平方米的占17.3%;101-120平方米的占10.8%;121以上的占18.6%。 二OO三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第一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消费增长至关重要。前三季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23元,同比增长10.2%,绝对数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为9031元,同比增长6.6%,低于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市民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74.5%用于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消费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比去年同期的77.0%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今年一至九月居民的消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速放慢,其主要原因,一是居民为各项贷款所付的利息较去年有所增加;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已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重头戏,今年前九个月这两项支出人均为566元,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于受一年四季变换、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2003年我市城市居民的消费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季节特点,呈现出“冬”旺、“春”淡、“夏”平、“秋”升的U形消费走势。 一、冬季——消费火爆的旺季 冬季是个喜庆的季节,也是市民消费的旺季。市民人均消费支出从去年12月至今年1、 2月份,都在“四位数”以上徘徊,整个冬季月人均消费支出为110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70元,多赚多花钱。今年1至2月的冬季城市居民消费特点如下: 1、餐桌消费受气候转冷和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市场的拉动明显,食品支出月人均为459元,比春、夏两季分别高出38.0%和22.2%。其中在外饮食月人均114元,比春季高52%。 2、添置冬衣费用不菲。今年1至2月月人均花在衣着上的支出为148元,月人均支出比春季高70%、比夏季高92%,预计冬季衣着费用的支出将会位于一年四季的首位。 2003年各季度市民月人均衣着消费情况表 单位:元 冬 季 春 季 夏 季 秋季(9月) 衣着消费支出 147.81 86.85 76.96 54.40 #服装 119.39 66.03 60.07 39.53 衣着材料 2.20 0.74 0.5 0.20 鞋类 22.75 11.95 6.48 12.95 其他衣着用品 2.71 6.98 8.66 1.38 衣着加工服务费 0.77 1.15 1.25 0.34 3、“滋补保健品”支出领先其他季节。今年1至9月人均“滋补保健品”共支出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7%。人们向来崇尚“进补”在冬季的理念,1-2月的支出就占了前九个月83.7%的份额,可见,人们不仅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而且还十分注重进补的时机与方法。 4、汽车热买在冬季。人们总是爱好凑“喜庆”消费的热闹,习惯于在春节前后购置汽车等大件消费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一个风光的节假日,今年1-2月汽车购买量每百户为0.8辆,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汽车的热买带动了居民的消费支出。 二、春天——消费特别低调的季节 春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但今年春季,人们的消费并没有因为春天的来临而“全面复苏”。恰恰相反,由于居民在岁末年初的冬季已“高度释放”了消费欲望,加上4、5月时遭遇“非典”,从而形成了居民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季里,保持着消费低调的格局。今年3至5月,月人均消费支出为818元,消费支出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状态,春季主要消费特点如下: 1、“非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居民消费方式的选择和计划。市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受影响最大,今年3至5月“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月人均支出为82元,比上年同期的134元,下降了38.8%;随着“五一”长假的取消,市民用于团体旅游消费支出人均为7.3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7%。 2、“流行”的饮食方式受到挑战,出现暂时性的“回归”。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越来越热衷于在外就餐,而是尽可能选择在家用餐,3至5月,月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7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9%。 3、春季,人们对药品费用支出加大了力度。3至5月,药品费用月人均支出为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9%。预计,居民春季的此项开支所占份额将会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大”。 4、及时调整日常交通的支出。“公交车、出租车”消费队伍的成员暂时有所缩小,春季月人均费用支出为20元,比冬季、夏季分别低了16.7和9.1个百分点;而自行车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春季每百户居民月均购买量是0.8辆,其购买量占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三、夏季——消费从低谷中走出来 炎热的夏季,人们从春季的消费低谷中慢慢地走出来,使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有了复苏式地好转。人均消费支出从今年6月的889元,上升到7月的944元,再到8月的1061元。夏季月人均消费支出为965元,比春季高出18%。特别是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预计居一年四季之首。在夏季,“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也足实地“热”了一把,给商家带来了商机。夏季主要消费特点如下: 1、夏季“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高居榜首。6至8月三个月合计人均支出192元,比春季高出52%,比冬季高43.3%,其主要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居民热买空调所至。夏季空调百户增购14.5台,人均支出93元,占“耐用消费品”支出的76.5%,拉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的48.3%。 2、追求清淡又有营养的食品。在夏季,鲜菜、鲜瓜果、牛奶是备受市民青睐的食品,夏季月人均鲜菜消费量为6.6千克,比消费量较低的冬季高出34.8%;鲜瓜果消费量为6.2千克,是冬季的1.1倍;鲜乳品、酸奶消费量为0.6千克,比春季高出42.5%,在一年四季中仅略低于秋季的消费量。 3、化妆品支出在夏季有所减少。也许夏季的女性更喜欢自然,选择素面朝天的女性相对增加,她们花在的化妆品方面的支出明显比其他的季节减少。月均支出为3.01元,比冬季低75.6%,比春季低53.5%,比九月份低74.5%,夏季市民花在人均化妆品支出将会创全年中最低记录。 4、培训费居高不下。6至8月,人均培训费三个月合计为47元,其中正逢暑假的7、 8月,培训费支出占了夏季的89.1%,占今年1至9月人均培训费支出额的41.4%,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6%。现在的孩子活得确实有点“累”,双休日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连炎热难熬的暑假也安排得满满的。在温州,一个孩子暑假里参加一两个培训项目非常正常,有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为“各种”培训项目赶场,“把暑假还给孩子”似乎很难。 四、秋季——消费悄然升温的季节 由于春夏季节相对低调的消费,使得市民消费有可能在秋季稍加释放,同时,市民收入有望继续增加,这将从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上支持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预计秋季的消费将悄然升级加温,进入四个季节的“U”形上升阶段。据城市调查队9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为1413元,是今年以来消费支出额最高的一个月份。当然受九月份的教育学费支出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住宿费、择校费用支出的因素影响较大,如果剔除这一因素,九月份人均消费支出为987元,仍比夏季的月人均消费支出高出2.3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的几个月将会有三大消费热点凸现,以致拉动整个消费市场。 1、旅游。今年1至9月,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支出为14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1%。为弥补“五一”因“非典”而取消旅游计划的遗憾,“十一”期间,市民更主动更积极地选择自助游或参与旅行社组织的适合自己口味的长线游、短线游;国内游、国外游,尽情地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 2、汽车。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城市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为13.3%,比年初的12.3%,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消费热潮主要集中于今年二月份。今年1至9月,我市城市居民汽车人均消费支出额仅占去年人均支出的55%,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汽车消费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 3、商品房。今年1至9月人均购房支出850元,仅占去年人均购房支出的45.3%,而今年1至9月居民人均出售房屋的收入为1532元,人均卖房收入比买房支出多了682元,高80.2%。如果温州坚挺的房价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回落,将有可能燃起部分想购房消费群的购房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