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统计造假者竟当上统计局长的怪事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中纪委驻国家统计局纪检组要求湖南省统计局调查核实情况上报,湖南省统计局派出调查组赴衡阳县调查已经结束。衡阳县委、县政府日前对此事件作出处理,统计造假者冯加格被免去县统计局局长职务,并调离统计岗位。 2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消息《衡阳:统计造假者竟当统计局长》,披露了衡阳县原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冯加格因编造假数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而受到监察部门处分之后,县政府竟又下文升任他为县统计局局长的怪事。稿件播发后,被全国各类媒体广泛采用,在纪检部门、统计系统和湖南省引起强烈反响。中纪委驻国家统计局纪检组当即发来公函,国家统计局人事司也打来电话,要求湖南省统计局调查核实情况上报。湖南省统计局派出了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为组长的3人调查组,专程赴衡阳县展开调查,目前调查已经结束。 据调查组负责人介绍,调查组认为记者反映的问题是属实的。衡阳县有关部门在考察任用统计造假者冯加格担任县统计局局长时,没有和纪检、监察部门联系沟通,也没有征求上级主管部门衡阳市统计局的意见,导致出现了让统计造假者升任统计局长的怪事。 受衡阳县委的委托,衡阳县委副书记黄云满日前表示,感谢新华社进行舆论监督,并向记者通报了衡阳县委、县政府对冯加格的处理情况。他说,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此为戒,杜绝干部考察任命与纪检、监察脱钩的现象,进一步扩大干部考察范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健全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做到用好、用准干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华社还为此发表“新华时评”——《遏制统计造假改进干部作风》,全文如下: “成”也数字,败也数字--靠统计造假而升任统计局长的湖南衡阳县原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冯加格,终因统计造假而丢掉了局长“乌纱”。衡阳县委、县政府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敢于对统计造假说“不”,让乱出数字者丢官,这种知错就改的作风值得提倡。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但许多人将之当成“聋子的耳朵”,在一些地方统计造假依然盛行。老百姓痛斥这些弄虚作假干部是“两种数字多面人,糊弄上级瞒真情”。假数字、假情况充斥报表和报告,势必让领导失去准确、科学决策的依据,不仅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也严重损害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败坏党的优良作风。 统计造假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是一些地方“数字出官”的用人机制诱使“官出数字”。一些人认为,用人凭政绩,政绩看数字;没有数字就没有政绩,有了数字就可能出官。一方面一些上级领导干部靠看数字掌握情况,凭听汇报了解干部,这种官僚主义作风诱使基层干部靠造假数字来应付;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政绩”也直接关系到上一级领导的升迁,一些上级领导便默许甚至纵容下级做假,给自己脸上贴金,上下都成了造假的“受惠者”。由此可见,改革不切实际的政绩考核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实为杜绝统计数字造假的治本之策。 一些地方出台不切实际的发展高指标,也迫使基层统计造假。近年来一些地方脱离实情热衷于搞各种“升级达标”活动,有的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高指标,有的指标高得离谱,刚性太强,可操作性太差,迫使干部造假。 干部弄虚作假说到底是工作作风问题。只要领导干部少些官僚主义,基层干部报假数字、报假情况的形式主义就难有市场。奉劝各级领导吸取冯加格统计造假的教训,不要在统计数字上造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调查研究,摸实情,说实话,报实数,办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