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2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与2003年趋势分析(下)

——


二、经济运行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景气周期中,温州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各市中出现了明显的后移现象。由于我省连续5年来实施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内在增长的动力得到了增强,国民经济运行摆脱了“前高后低”的状况。全省经济增长逐季提速,全年GDP增长率达到12.3%,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上升力度明显大于我市。从横向情况比较分析,温州经济增长也与全省各市经济提速相同步,但是增长速度的位次出现了明显的后移迹象。2002年杭州、宁波GDP增幅均为13.2%,比上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嘉兴、绍兴、台州三市GDP增长率均为13.8%,比上年分别提高1.5、2.2和1.9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我市13.0%的增长率,在全省各市中只能屈居第七,而去年我市GDP增长12.3%,居全省各市的第2位。温州经济纵向比较,增长速度加快,但横向比较,位次后移。据分析,温州经济增长与全省各市出现周期性差异。纵观全省近5年来的经济增长情况,各市紧紧抓住入世的机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改造和完善现代公司制企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呈现直追温州经济增长的局面。有些城市GDP的基数较低,增长后劲较足,杭、宁二市具有区位优势和规模企业竞争优势,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目前,温州经济在平稳增长期的基础上,发展速度有所提速,但全省各市中绍兴、台州等地经济增长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可望形成新的快速增长周期。温州在全省经济提速中,暂居全省各市的中游水平。 (二)温州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性配置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抑制了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民间资金转化成资本的障碍。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资本市场,温州企业从资本市场筹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手段,并受到严格的贷款条件的限制。温州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孕育相当滞后,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84.9亿元,新增贷款224.5亿元。但新增工业短期贷款36.11亿元,乡镇企业贷款5.47亿元,两者仅占新增贷款总额18.5%,新增贷款大多流向消费领域。二是企业发展受到土地的制约。温州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0.33亩,是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温州企业用地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土地审批向重点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更加紧张。三是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据有关资料,目前温州国有企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约占企业总人数的1.1%,而民营企业仅占0.4%。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引人、用人机制不规范,本地人才到民营企业工作还存在观念问题。一方面是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紧张,另一方面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 (三)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外贸经济的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温州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外向型经济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经济发展中出现民营经济发展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慢的不协调状态。温州的外贸依存度为27.1%,出口依存度为20.8%,远远低于沿海开放城市的平均水平,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今年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一改原来的疲势,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外贸出口增幅与全省各市比较,我市增幅居台州、绍兴、金华之后,为第4位。 温州发展外向型经济既受到区位条件、港口运输条件、出口退税等制约,也受到温州民营经济科技成份不高、企业规模太小、家族经营、资本运作欠佳等因素的困扰。 (四)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南部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温州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形成了多个经济增长极。据2002年GDP的核算情况,温州南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北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据初步测算,瑞安市增长11.6%,苍南县增长10.5%,平阳县增长11.5%,既低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也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据分析,南部三县市普遍存在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入世后带来的经济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五)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结构性问题,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有所回落,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重点工程投资项目减少,在建的省市重点工程34项,比上年减少11项,本年实际完成投资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下降9.2个百分点。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减少,全年投资25.52亿元,减少11.4%。其中电信业技改投资减少36.1%。三是房地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投资1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在国有等单位的投资结构中,房地产投资占比重40.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民间资金过多地向房地产投资集聚,势必会影响到基础性和生产性的投资。 由于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拉大,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滞后,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缓慢。2002年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08亿元,增长7.7%,比城市增幅低6.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水平的低速增长,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4个百分点。温州农业人口占81.8%,农村市场的启动是提高消费增长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正确把握温州经济发展规律,实施新一轮经济大发展战略。九十年代以来,温州经济发展经历了1991-1997年的高速增长期,1998年至今的平稳增长期,年增长率维持在12%以上,温州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居全省第一,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居第二位,但是温州经济的人均水平仍然居低,且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后移。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消除制约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理清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温州经济,提高温州经济总量。一是要高起点,大手笔地做大工业园区规模;二是要推进国际性轻工城发展战略,突出轻工业发展优势;三是发展壮大温州产业群,扶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四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提高温州经济的外向度。据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研究表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引进外资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苏州2001年外贸依存度达到111.7%,出口依存度达到57.8%,在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中,“三资企业”产值占50.5%。温州经济曾经成功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许多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温州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放眼世界,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借助外力发展温州经济。 (三)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温州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对全市经济影响较大。据分析,在温州经济总量中,市区经济总量占37%,县域经济总量占63%。在县域经济中,瑞安、平阳、苍南等南部三县市经济总量占33.4%,泰顺、文成二县经济总量占2.9%。2002年由于南部三县市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使全市GDP下跌0.57个百分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经济上,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培育好第三产业;在推动国内需求上,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要抓住加入WTO后3—5年的过渡期的机遇,努力提高经济的外向度。 (四)要正确引导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目前出现国家投入减少,社会投资扩大的现象,在国有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社会投资占比重56.8%,比去年提高6.4个百分点。但社会投资具有较强的趋利性、盲目性和短期性,如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因此政府要把社会投资引导向基础性、生产性和公用事业投资,为社会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投资者有合理的投资报酬。 在消费需求方面,一是要努力消除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二元结构。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乡镇所在地和人口聚集的小集镇,鼓励和推动城市商业向农村集镇拓展,完善农业产品营销网络。乡镇政府要下大决心,整合新扩建乡镇的消费市场,繁荣集镇经济,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产经济协调发展。二是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信心,减少教育、住房等消费外流现象。 (五)发展就是硬道理,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推出许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空前激烈。温州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存在优势,但也受到许多经济发展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的制约。特别在发展软环境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服务企业意识。要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形成人人都是投资软环境理念。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发展起来的企业实际情况,不能把长期政策短期化,法律条文简单化,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立足于发展企业,其次是规范企业的行为,不能把企业一棍子打死,一脚子踢出。同时狠刹某些职能部门和人员 “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彻底改善温州投资环境。 (六)树立“大温州”观念,拓宽温州产品的市场。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温州本土的生产基地和温州外地的营销网络共同促成的。从某种意义说,只有走出温州,才会更好地发展温州经济。据各地情况,许多温州人经营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有率很高,掌握某些产品销售“命脉”,有人戏称,产品的“终端”在温州人手中,如果把这些产品生产基地引进到温州来发展,那是巨大的生产力。因此,除吸引在外温州人回乡创业外,要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的市场(信息)优势,经营人才优势,使温州产品更好地走向国内外市场。 四、2003年经济趋势分析 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仍将受到各种不可测的因素影响。从短期看,伊拉克政治局势紧张引起石油价格上涨,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受挫等因素有可能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从中长期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过剩,国际金融市场脆弱,股价持续下跌等因素有可能会加大世界的通货紧缩压力和促使世界经济长期缓慢增长。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其经济复苏的步伐仍将比较缓慢,日本和欧盟国内需求不旺,经济复苏也将比较脆弱。从总体上分析,全球经济将处于缓慢复苏的周期中,2003年世界经济及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将好于2002年。据联合国发表的《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报告,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由2002年的1.7%提高到2.75%,对2003年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充满信心,将对温州外向型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从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新的战略目标,将为我国潜在生产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正在由财政金融刺激主导增长阶段转到财政金融刺激与市场内在活力共同推动增长阶段,民营经济将更趋活跃,多种所有制企业都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民间投资回升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消费结构升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经济外向度增强。 温州经济具有良好的内在增长动力,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生产经营前景进一步看好,打造国际轻工城和信用温州建设将为温州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新的契机,从今年开始,温州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乡镇、重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为温州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温州外向型经济、高新产业等发展的滞后制约了温州经济的良性发展。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2003年温州经济在GDP1000亿元的平台上,将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