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物价持续走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 |
据温州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统计,五年来我市物价稳中略降,1998年至今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为99.0%,是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最平稳的年份;而同一时期,我市居民收入和支出年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9034元,提高到2001年的13200元,增加4166元,4年增长46.1%,年均增长9.9%,今年1至8月又累计增长13.0%;人均消费支出从1997年的6524元提高到2001年的8999元,增加2475元,年均增加支出8.4%。 一、五年来我市物价总体走势 1998至2002年8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9.6%、98.1%、100.7%、98.9%、98.9%,5年均在正负2个百分点内波动;5年累计下降幅度较为可观,指数为96.1%,下降3.9%。也就是说现在的100元钱相当于1997年的104元,增值了4元钱。这是我市每户居民家庭都能感受到的实惠。 在各大类商品中,吃、穿、用方面的价格全面下降,市民收入增值更为明显。1998年至今食品类价格累计下降5.7%;衣着类价格累计下降6.0%;家庭设备用品价格累计下降15.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累计下降18.9%;交通和通讯类商品价格累计下降40.9%。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领域的拓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和服务消费方面意识增强。在吃、穿、用方面价格全面下降的情况下,这两类价格年年都有上升,1998年以来医疗保健类价格累计上升了22.0%;服务项目价格则累计上升23.9%。 这几年市民感觉价格上升最快的应该是住房价格,几年来价格成倍上涨。住房是特殊商品,目前统计制度住房价格不包括在消费价格统计范围,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没有将购买住房的价格反映出来,而是将住房价格归在房地产价格统计中,消费价格统计中仅列了住房消费方面的价格。 二、五年来市场商品价格变化 1、吃的方面:1998年以来,粮食价格累计下降13.4%,植物油价格累计下降32.5%,肉禽蛋类价格累计下降24.0%,水产品价格累计下降19.5%,蔬菜价格累计下降4.4%,其它食品如在外用膳、糕点饼干、奶制品等价格变化不大,市民普遍感到现在的菜篮子好拎了。 近年来,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价格的连年走低,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性支出比重)从1997年的48.9%下降为39.2%,已处于40%以下,按国际标准,我市居民家庭总体生活水平已进入小康和富裕生活的行列。 2、用的方面:如像洗衣粉、洗发水等洗涤用品、床上用品、锅碗等家庭日杂用具等价格,已不知不觉的降到5年前的60-90%,日化洗涤用品价格下降最大。 3、耐用消费品方面:如家用电器、电脑、手机、交通和通讯工具、汽车、等机电产品价格下降最为明显,是物价总指数下滑的主要因素,现在居民家庭购买电器类产品只相当于五年前的60-70%的价格就能购买到品质较好的同类商品。 在众多的商品中,价格继续攀升的只有服务项目收费和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市民从吃、穿、用等价格方面全面感受到价格下降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感受到服务性收费方面的价格年年走高。5年来价格累计上升23.9%,其中水费上升94.4%、学杂托幼费上升74%、医疗保健服务费上升15.2%、交通费上升15.2%;医疗保健用品方面价格上升主要是中、西药及医疗器具价格上升。 三、市场物价走低,居民家庭受益 与1997年比较,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999元,如果扣除物价下降因素,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为9364元,得益36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得益率为3.9%。 在消费性支出中,人均购买食品支出为3530元,由于食品类平均价格比1997年下降5.7%,使得城市居民购买食品消费人均实际比1997年少支出213元,得益率为5.7%。如果居民家庭日常饮食均购自菜市场,则由于粮、油、肉、蛋、水产品、菜等价格的下降,人均比1997年可减少支出677元,得益率为16.1%。 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由于市场耐用消费品与其它商品比较,降幅更大,居民家庭受益更多。 例如:一户家庭搬迁新房购置部分必备的家庭设备,则现在购买比1997年可减少支出近三分之一的费用。 2002年8月与1997年8月平均价格比较: 品名 1997年 2002年 洗衣机 1687 1200 电冰箱 1903 1860 空调器 5293 3278 彩色电视机 2550 940 音响 4280 2580 摄像机 6400 5300 家用电脑 6100 5500 电风扇 325 163 热水器 743 563 电话机 212 150 组合家具 6500 3600 合计 35993 25134 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家庭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我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快速增加。老的耐用消费品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电,居民家庭1997年前就接近饱和,近几年主要是更新换代;新的高档耐用品,如手机、空调器、家用电脑、影碟机、摄像机、摩托车、轿车等与1997年比较,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52台,增加36台;空调器95台,增加66台;影碟机45台,增加27台;摄像机10台,增加9台;摩托车37辆,增加21辆,手机从5部,增加到108部(包括小灵通);家用电脑和家庭轿车从无到有,目前每百户家庭分别拥有44台和7辆。 2002年和1997年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较: 品名 1997 2002年 洗衣机 83 88 电冰箱 92 100 彩色电视机 116 152 电风扇 248 247 热水器 76 92 音响 23 41 影碟机 18 45 摄像机 1 10 手机 5 108 空调器 29 95 家用电脑 0 44 摩托车 16 37 家用汽车 0 7 近5年市场物价稳中略降,市民已经渐渐淡忘了曾经抢购商品的1988年;淡忘了人民币贬值、物价指数疯长的1993、1994、1995年,事隔几年物价已不再是市民关心的主要问题,我市居民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物价下降带来的实惠。物价的稳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四、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原因 我市物价与全省和全国一样持续走低,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买方市场的形成是物价走低的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我国已有97.3%的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部分商品的供给相对过剩,价格则持续下降,形成了以买方意志为导向的市场格局。 2、食品类价格的下降则是构成市场物价总水平下降的关键。市民以食为天,在居民家庭生活开支中,购买食品支出占了四成。食品价格的涨跌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起主要作用。 3、居民消费支出心理预期上升。随着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的逐步加大,使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结构和预期支出心理发生一定变化,未来支出的不确定,降低了人们对当前消费的购买欲望。 4、“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这种买方市场的格局反过来又带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5、市场竞争加剧,商家、厂家纷纷降价竞销,对市场物价持续下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物价持续走低产生的影响 物价持续走低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物价持续走低有利于对企业形成市场竞争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流通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欺诈行为和获取经营暴利。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走低,对生产企业来说,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企业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受挫;对国家来说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