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三部曲促进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推陈出新 |
为扎实推进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文成县统计局从“业务专、对接畅、服务准”三方面下功夫,全力抓好文化产业统计重要关节点,优化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一、温故知新,业务上求“专”。为了不局限于统计而统计,也为了让统计更加贴近社会民情,更能准确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文成县局在文化产业统计业务上再迈前一步。一是重温出新。针对文化产业行业类别丰富、涉及领域广、统计界定较为复杂的情况,专业人员进一步温习文化产业概念、统计范围和口径,熟悉文化产业经营业态,明晰统计界定方法,并着力梳理全县文化产业“三清单”,即分布清单、相对滞后清单、近五年发展特点清单,对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概貌性的认识。二是研讨出新。立足全县文化产业“三清单”,主动借鉴学习其他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新举措,以及发展失败的经验教训,花时聚力研究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发展误区、发展途径和发展预期,以延伸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丰富文化产业统计内涵。 二、协作联动,对接上求“畅”。一是内部联动画好同心圆。协调局内部科室,充分引用四经普资料梳理文化产业清单名录,为摸清当地文化产业家底奠定基础。对接局科室专业统计人员,及时掌握规(限)上文化企业每月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相互探讨数据浮动较大企业的影响因素。二是外部对接形成推动合力。由县委宣传部召集召开了部门碰头会,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职责,协商相关信息资料共享的工作原则和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对接机制。每季度主动走访对接县委宣传部、县税务、县发改、县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和重点乡镇,互通信息动态更新名录,共同研究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新机遇,探讨存在的新难题及破解举措。在对接部门前,先做好自身业务的充电,确保对接中统计建议独到且接地气。 三、对标行动,服务上求“准”。一是业务统计由“原地跑”转向“接力跑”。统计部门服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做好统计工作。规上文化产业企业统计工作,习惯做法是从其他统计专业直接取数进行简易统计,对数据的质量状况以及数据生成的前因后果往往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和深入研究,是较为典型的“原地跑”。当前,将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文化产业的统计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取数前先跑出一段“规(限)上文化企业走访摸底”,对重要指标做到心中有数。从其他专业取数后再接力两段统计工作,即“统计数据表间逻辑和表外关联双向审核”“统计台账原始佐证审核”,使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生成更加科学客观。二是数据服务由“事后告知”转向“事先预警”。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测算,在稳定季度测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重点企业的月度测算,及时掌握指标走势。文化企业运行态势的分析,从着重事后统计分析,转向更加注重事前预警研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研究。三是建库培育方式由“被动单一性”转向“主动多元性”。以往文化企业的建库培育,是聚焦当年能否上规(限),单看营业收入指标能否达标。现在做法是突出三个关注转变,以提高建库培育的汇聚成效。文化产业企业的建库培育,不仅看当年运行态势,更关注企业三至五年的发展趋势;不仅看营业收入指标能否达到规模标准,更关注涉及增加值核算的效益指标前景如何;不仅看能否上规(限),更关注该企业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带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