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普查  > 经验交流
    农普查漏补缺杂谈
    时间:2017-04-18 15:35:11 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字号:[ ]

    苍南县农普办常务副主任 谢尚巧


           就普查成果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细致的查漏补缺是对普查成果的修正、提炼和升华。目前,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已经从登记工作转入重要、艰难的查漏补缺阶段,如何做好农普查漏补缺工作对巩固前期普查成果,着实提高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在此,笔者从基层普查工作者的角度,就农普查漏补缺工作浅谈如下:
       一、重要艰难紧迫并存,掌控氛围消除厌战
      农普唯一的目的就是提供科学真实反映“三农”十年来实际发展状况的数据。鉴于农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整个普查任务都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历时2-3年。从历次普查经验来看,随着普查进度不断深入,基层工作者对普查知识的认知也在不断强化和巩固,操作技能水准不断提高。普查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控制或消除了登记阶段大面积遗漏、差错、缺项等现象,但基层碍于各种因素干扰,遗漏、缺项、差错等现象不可能完全在登记阶段一次性消除,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地方、有些指标、有的项目往往还比较严重、普遍。若不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查漏补缺,普查数据会严重失真。由此可见,在普查方案中设置查漏补缺一环很实际、很合理,进行查问题、找原因、纠错订正完全必要,开展这项工作很是重要。
      同时,查漏补缺具有一定的艰难性,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分析判断查漏补缺的方向、重点、目标有难度。正式登记工作结束后,大部分的遗漏、差错都会得以消除和控制,但是一些比较隐蔽的、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的状况,数据还是比较容易漏登、错登、误登,而且上述现象往往一时难以发现,要通过一定方法、措施、时间来发现查找,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发现的;其二是普查热度减退,有碍查漏补缺的展开。随着普查工作接近尾声,基层普查浓厚氛围逐渐稀释,普查工作者热情逐步消退,乡镇的工作重点在转移,忽视农普工作苗头逐现,查漏补缺具有艰难性。
      另外,查漏补缺具有紧迫性:查漏补缺工作一般安排在普查快要结束阶段,这个时候,离《方案》要求完成整个普查的时间,往往已经很近,都有硬性的期限,同时基层普查员的厌战情绪渐浓,节点上、氛围上限制了查漏补缺时间不可久拖,查漏补缺比其它环节更显紧迫性。
      显而易见,查漏补缺工作不能只耍嘴皮功夫,各级普查机构要高度重视,实际行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艰难性、紧迫性,重塑氛围,重振旗鼓。所有问题都要责任到人、倒排时间,限期解决、落实、完成,确保圆满完成查漏补缺。
       二、细致分析确重点,周密部署严要求
      在正式登记如期完成之时,基层普查机构要更加高度重视查漏补缺,强力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要及时梳理正式登记汇总资料和相关部门资料,加强数据的对比;二是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查漏补缺的方向、重点、目标;三是细化重点,农业普查查漏补缺的重点主要在于农业普查户、规模户、经营单位的排重、查漏补缺,重点指标的汇总评估、科学比对、逻辑分析等,这些重点要分乡镇、分村细化列表。
      在确定重点、方向、目标、细化的同时,务必要对查漏补缺做周密部署。一是及时召开查漏补缺动员、业务会议。基层农业普查办主任对查漏补缺工作进行亲自动员、亲自部署,各副主任分别就各自的业务重点进行讲解,各乡镇农普办、办事处农普办、村普查小组根据县农普办的要求,也要对查漏补缺工作进行动员与部署,营造氛围、鼓足干劲;二是及时将登记资料与各有关部门资料、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准确掌握县、乡两级各类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科学比对、逻辑分析、编制分普查区问题清单;三是基层普查员根据县、乡(镇)反馈的查漏补缺清单及时开展实地核查落实。
       三、建章立制立规矩,真查实补提质量
      在查漏补缺环节,要制定“一对二比三查四审”制度。“一对”即与各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清查资料核对,有无漏查;“二比”即与二农普数据比对、与上年度数据比对;“三查”即自查、互查、抽查;“四审”即①审普查对象数,防止遗漏;②审登记表的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表述是否准确,防止差错;③审普查表登记填写人笔迹,防止坐登行为;④审表内、表间是否符合逻辑、常态。层层建立制度,规范查漏补缺操作程序,努力做到“防缺、补漏、排重”并举。查漏补缺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查实补,即普查员根据问题清单到户、到实地核查,要依据实际情况更正、补登;县乡镇要强化督查,督导基层普查贯彻落实到位。
      查漏补缺是一项提高数据质量的救济措施。重要性、艰难性、紧迫性并存,基层普查机构切不可麻痹大意。各项工作切莫只动嘴巴,要真查实补,决不放松。唯有认真细致,才可完成查漏补缺任务,有效提高数据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