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水环境新常态 加快水资源循环利用——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水资源消费分析 | |||||||||||||||||||||||||||||||||||||||||||||||||||||||||||||||||||||||||||||||||||||||||||||||||||||||||||||||||||||||||||
|
|||||||||||||||||||||||||||||||||||||||||||||||||||||||||||||||||||||||||||||||||||||||||||||||||||||||||||||||||||||||||||
在经济新常态下,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继各地颁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后,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把水资源管理保护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温州市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淘汰高耗水产业、提高用水效率等措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除水生产和供应业外的其他制造业,下同)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用水总量有所减少,近年来首现下降;水资源结构有所优化,但自来水仍占八成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相对较低,但重复用水率也偏低;取水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小规模用水企业偏多;节水宣传开展广泛,但企业节水意识依然不强;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废水处理依然不理想。 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资源消费情况 1.取水总量呈下降态势 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用新水量,下同)1.03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7%。其中自来水取水量8245.32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2%;地表淡水取水量1568.6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地下淡水取水量424.0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7.4%;雨水取水量19.5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3.7%;再生水(中水)取水量3.89万立方米,同比下降6.5%。
2.水资源结构有所优化 从取水来源来看,2014年规上工业企业自来水占比由上年的81.5%下降至80.2%,地表淡水和地下淡水均有所增长,占比分别比上年提升了0.6和0.7个百分点;从高耗能行业取水情况来看,2014年,八大高耗能行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取水总量2975.18万立方米,占规上工业取水总量的28.9%,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3.取水行业集中度较高 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量居前十位的行业取水总量达7315.69万立方米,占71.2%,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两大行业占了近30%。 4.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较低 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0.59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市单位GDP用水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最低的行业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为2.81立方米,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为2.97立方米,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4.21、4.49和4.9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最高的行业是食品制造业,为41.28立方米,其次是造纸和纸制品业(39.52立方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1.65立方米)。
表2 2014年温州市规上工业各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 单位:立方米/万元 指标名称 2014年 2013年 全部工业企业 10.59 11.56 非金属矿采选业 17.66 15.8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9.08 20.46 食品制造业 41.28 49.03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3.07 24.67 纺织业 22.00 24.47 纺织服装、服饰业 6.13 6.8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0.38 10.6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3.19 10.20 家具制造业 27.58 25.07 造纸和纸制品业 39.52 50.42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9.70 10.29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7.73 8.04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97 3.4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2.31 25.41 医药制造业 22.32 27.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15.24 17.0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1.65 30.8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2.25 21.8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0.45 12.0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63 9.74 金属制品业 12.30 13.96 通用设备制造业 4.92 5.54 专用设备制造业 6.41 6.61 汽车制造业 6.09 6.5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1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