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市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
—— |
2003年,我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整体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的240家(批发企业178家,零售企业62家)企业财务状况统计显示,全年共实现商品销售净收入437.3亿元,较上年增长20.3%;实现利润总额10.1亿元,较上年增长21.7%;其总资产贡献率达10.2%,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4%,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均创利税6.2万元,比2002年高1.2万元,较上年增长24.0%。 一、从批发企业来看: 1、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但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做大做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在市场上立足。2003年底,178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的资产总额为143.9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10.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4.6%和30.3%;实现销售净收入392.6亿元,较上年增长19.8%;实现利润总额9.0亿元,较上年增长19.9%;年商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批发企业有7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亦有所上升。178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的负债总额为105.3亿元,较上年增长25.7%;资产负责率为73.1%,较上年高出0.7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178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达10.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21.6%,销售利润率达到3.7%。 3、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是企业经营活力、运转能力的体现。2003年,178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为4.1次,比2002年提高了0.3次,是近年来周转最快的次数。 二、从零售企业来看: 1、企业效益提高,营利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2003年,62家零售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净收入44.8亿元,较上年增长24.7%,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高出1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较上年增长25.6%。62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8.0 %,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反映企业营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3.7%、2.4%,较上年分别提高了0.1个百分点和0.15个百分点。 2、费用率大幅下降。2003年,62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费用率为7.3%,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经营费用率为3.9%,下降了0.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7%,下降了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8%,上升了0.1个百分点。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大幅度下降而财务费用上升,原因是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举债经营,增加了企业债务负担,导致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增加。62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负债总额为19.1亿元,较上年增长41.5%;财务费用为0.4亿元,较上年增长35.6%;总资产负债率为72.6%,较上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3、各零售业态中,超级市场发展快于其它零售业态。限额以上超级市场商品销售净收入比上年增长30.1%,专业(专卖)店增长20.7%,百货商店增长4.3%。超市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商品销售净收入占全部62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21.5%,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另外,从盈利情况看,超级市场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1.1%,百货商店增长39.5%,而专业(专卖)店增长14.1%。 三、从主要几类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看: 1、经营石油制品的企业效益提高较大。如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温州中海油品销售有限公司、温州公交石油供应中心、温州新世纪中油品销售有限公司、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等企业效益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油大幅增长,另外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也使油价大幅上升。据统计,上述几家经营石油类企业的去年商品销售净收入较上年增长35.4%,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31.3%。 2、经营国家专控的特殊商品的企业效益最好。其中烟草批发零售企业在去年高效益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提高。浙江省烟草公司温州分公司的销售利润率达到25.9%,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8.7%,较上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商品销售毛利率大幅提高是其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 3、外贸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总体水平。据对240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的29家外贸企业统计显示,2003年实现商品销售净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35.9亿元、0.8亿元,较上年增长35.6%和21.2%。他们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39%、0.7%,较上年提高0.9和0.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总体水平2.3和1.6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有,一是随着进出口经营权审批的放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迅速增多,加剧了外贸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导致毛利率不断下降,由于一些外贸企业业务规模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费用率上升;二是出口退税的严重滞后,外贸企业当年完成的出口业务,往往要等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从国家取得退税,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 2003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总体上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买方市场格局下,竞争异常激烈,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消费需求和市场供应均有较大增长,但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消费率有所下降,消费占GDP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11.1%,低于GDP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总体仍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引发的价格战,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是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与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尚有差距。目前我市批零贸易业态发展与国内大中城市相比较为滞后,连锁经营、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的规模还较小,其商品销售额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偏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落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浪潮,虚似市场的发展使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2003年4、5月份爆发“非典”疫情期间,网上商城的这种“非接触”的特性,以及便利、快捷、安全的交易环境,使网上商城的生意异常兴旺,交易额大幅上扬。而我市电子商务却仅仅处在起步的阶段。据240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2003年底建有互联网站点的企业15个,全年共实现互联网销售2.9亿元,分别仅占总数的6.3%、0.7%。因此,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当前买方市场格局下,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根本;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推进新型经营业态的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消费环境,给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贸易投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