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收入增长消费升级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2003年温州市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反映我市城市居民生活状况,客观正确评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近日,温州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对市区部分市民家庭进行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市民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业余生活安排、环境状况评价、对家庭生活与社会的评价等方面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数据,客观评价了我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现报告主要调查结果。 一、市民生活满意度情况 (一)四成多市民家庭对生活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在回答“您对您现在的生活总体满意吗?”的问题时,有44%的受访市民对现在的生活总体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有47%的受访市民感到一般;还有9.5%的受访市民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数据交叉分析表明,市民对生活满意度与其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并无很大关联,但与其收入关系密切。收入越低其对生活满意度也相对越低,但也有部分低收入者对生活很满意和高收入者对生活不满意的。这说明一个人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物质生活本身,而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以及自身生活观念。请看图表1、2: 图表1:从文化程度看市民对生活总体满意程度 文化程度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小学及以下 ---- 21.9% 46.9% 12.5% 18.8% 100% 初中 ---- 15.9% 58% 11.6% 14.5% 100% 高中(中专) 2% 18.0% 56% 16.% 8% 100% 大专 ---- 24.2% 60.6% 9.1% 6.1% 100% 本科及以上 ---- 25% 62.5% ---- 12.5% 100%  图表2:从职业看市民对生活总体满意程度 职  业 满 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合 计 无职业 1.7% 23.3% 41.7% 15% 18.3% 100% 私营企业主 ---- ---- 66.7% 33.3% ---- 100% 个体户主 ---- 20% 60% 6.7% 13.3% 100% 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 33.3% 66.7% ---- ---- 100% 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 ---- 20% 80% ---- ---- 100%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 20.8% 66.7% ---- 12.5% 100% 办事人员 ---- 24% 62% 8% 6% 100% 工 人 ---- 7.1% 57.1% 21.4% 14.3% 100%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4.5% 68.2% 18.2% 9.1% 100% 其 他 ---- 25% 25% 25% 25% 100% (二)五成多市民感觉自己家庭幸福或比较幸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是否觉得自己幸福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14%的市民现在感到幸福;39%的市民感到比较幸福;41.5%的市民对幸福感觉“一般”;5.5%的市民感到不幸福。当提到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还有23.5%的市民最担心本人或亲属身体不好;其次是担心子女教育问题;然后是担心失业问题。 二、收入、住房、就业情况 (一)三成多市民家庭对未来收入预期表示乐观。2003年前八个月,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88元,同比增长10.5%,绝对额列全省首位。那么,“未来三年市民家庭收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所有受访市民都对自己未来三年家庭收入变化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有33%的受访市民认为在未来三年内家庭的收入将会增加;54.5%的市民认为自己家庭收入将没有变化;12.5%的市民认为自己家庭收入将会减少。 (二)九成以上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我市商品房价格难以承受。近几年,温州楼市节节火爆、房价月月攀升,买房人气越来越旺,市民购房承受力好像也日益提高。调查中,受访市民均认真回答了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您对温州市区现在的商品房房价的承受能力如何?”调查显示,有50%的市民认为房价非常难承受;41%的市民认为比较难承受;9%的市民认为还可以承受。认为市区现在房价完全可以承受的市民家庭为零。市民普遍反映,我市绝大多数市民家庭买房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强烈呼吁市场房价不能再涨了! (三)多数市民家庭对现住房基本满意。当问到“您打算什么时候购买住房?”时,有15.5%的市民家庭打算在1—2年之内购买;12.5%和18%的市民家庭分别打算在3-4年及4年以后购买;54%的市民家庭今后几年不打算购房。 (四)保值增值、防病、购车、子女教育成为市民家庭储蓄存款的四大主要目的。截至2003年8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在各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857.99亿元,同比增长 26.4 %。我市居民家庭“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呢?”调查发现,市民认为目前存款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第一,23.8%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保值增值;第二,22.8%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防病;第三,16.5%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购车;第四,11%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子女教育;第五,9%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日常生活开销;第六,5.8%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防老;第七,3%市民家庭认为目前不存款或没有存款;第八,2.8%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投资经营;第九,1.3%的市民家庭认为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是购房;第十,4.3%的市民家庭目前存款的首要目的不明确。 (五)各阶层市民对社会收入差距看法不一。当前社会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调查发现,我市居民不同职业者对当前社会收入差距的看法也各有所异。请看图表3:   图表3:不同职业市民对收入差距的看法 职  业 差 距很 大很大大 差 距较 大 差 距适 当 差 距较 小 差 距很 小 合 计 无就业者 58.3% 35% 6.7% ---- ---- 100% 私营企业主 ---- 33.3% 66.7% ---- ---- 100% 个体户主 46.7% 40% 13.3%  ---- 100% 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负责人 ---- 33.3% 33.3% 33.3% ---- 100% 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 20% 60% 20% -------- ---- 100%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2.5% 29.2% 8.3% ---- ---- 100% 办事人员 42% 42% 14% ---- 2% 100% 工 人 64.3% 28.6% 7.1% ---- ---- 100%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40.9% 59.1% ---- ---- ---- 100% 其 他 50% 50% ---- ---- ---- 100% (注:无就业者包括离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者、家务劳动者、失业人员、其他非就业者) 调查表明,当问及“您觉得现在收入差距是否合理?”时,只有10%的市民家庭认为现在的收入差距较合理;39.5%的市民家庭认为一般;50.5%的市民家庭认为不合理。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应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我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对低收入群体应从多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现实情况来看,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过小的不合理状况都依然存在,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平均主义分配仍有较大市场,该拉开的收入差距并未被拉开;一些垄断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超常利润,并转化为个人收入,使非市场因素的收入差异增大,出现不该拉开的被拉开了。 三、市民对自身工作的满意情况 (一)有41%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受访市民中,在职从业人员占70%,其中41%的就业者对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40%的就业者感觉一般;19%的就业者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这次受访的所有从业者都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估,其中,44%的就业者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稳定和比较稳定”;26%的就业者认为“一般”;30%的就业者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稳定和不太稳定”。认为自己目前工作“稳定和比较稳定”的,第一是签有劳动合同的就业者,占33%;第二是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及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占31%。 (二)七成以上的受访市民参加了养老保险。近年来,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在我市得以较好的贯彻实施,城市居民参加社会统筹保险的意识不断加强。调查表明,在回答“您本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时,有70.5%的受访市民表示已经参加;24.5%的受访市民表示没有参加;5%的受访市民认为不需参加(指公务员等按国家政策规定不需参加,下同)。有55%的受访市民参加了医疗保险;没有参加医保的受访市民占39.5%;不需参加医保的受访市民占5.5%。25%的受访市民还参加了失业保险;尚未参加与不需参加失业保险的受访市民分别占65%和10%。  (三)工作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各类单位给就业者提供了有关福利待遇,调查表明,67%的就业者能享受到本单位为其提供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待遇;58%的就业者与其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51%的单位能给其职工提供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相比之中,机关事业及国有经济单位提供给干部职工的福利较为完善。详见图表4: 图表4:各类单位给就业者提供的福利待遇   四、市民家庭文化娱乐状况 (一)看电视、读书看报成为市民打发业余时间的首选项目。市民在工作或做家务之余适当地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对健康、增加生活情趣都有益处。此次调查中,看电视、读书看报还是市民主要选择,同时,时尚的网络活动也挤进了市民家庭的生活空间,给市民家庭带来了许多方便、信息和欢乐。 图表5:市民从事各项文体活动的频率  每 天 经 常 偶 尔 从 不 看 电 视 75% 16% 9% — 读书看报 62% 15% 17% 6% 上 网 13% 15% 13% 59% 体育活动 9% 23% 48% 20% 其它文化娱乐活动 3% 24% 55% 18% 走亲访友 — 21% 78% 1% 旅  游 — 4% 62% 34% 据调查,有87%的市民家庭有订报刊,其中64%的市民家庭订有2份及以上报刊;6%的市民家庭订5份及以上报刊。2002年末我市市区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51台,这次调查显示,有53%的市民家庭经常上网,其中上网方式以电信宽带接入的市民家庭占60%;电话拨号上网的占31%;网通宽带接入的占8%。上网群体年龄段比较集中于20—30岁之间,可见目前上网冲浪的网民还是以年轻人居多。   (二)市区文体活动场所增设尚有空间。据调查,48%的市民认为我市娱乐活动场所数量较多;33%的市民认为文化活动场所较少,在我市悉心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之际,增设文化活动场所十分必要。近四成的市民主要选择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场所开展文体活动;有三成的市民通常在家开展文体活动; 仅一成的市民主要选择街道社区或单位的文体活动场所;只有7%的市民花钱选择营业性文体娱乐场所。调查发现,影响市区居民从事更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主要因素有:40%的市民认为费用太贵;30%的市民觉得没有时间;23%的市民没有兴趣;7%的市民认为场所太少。   五、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评价   (一)周边环境评价。我市城市居民对其居住地周边环境的满意程度如何呢?这次调查中,就我市目前的物业管理、购物场所等九项内容征询了市民的意见。市民家庭对这九项内容的总体评价是:33%的市民认为“较好”;44%的市民认为“一般”;23%的市民认为“差”。   从九项周边环境分类来看,市民对公共交通环境评价较高;其次分别是购物场所、菜场。调查发现,受访市民居住地的文化娱乐设施、体育活动场所、物业管理、房前屋后绿化是周边环境最薄弱的四项。请看图表6:   图表6:市民家庭对居住地周边环境的满意程度       (二)居住安全评价。“安居才能乐业”,市民居住环境安全意义重大。据调查,有55%的市民认为目前其家庭居住的治安环境安全或比较安全;29%的市民家庭认为治安环境一般;16%的市民家庭认为不太安全或不安全。选择“不太安全或不安全”的市民认为,居住环境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20%的市民家庭认为由于刑事案件多发影响安全;20%的市民家庭认为公共秩序混乱;56%的市民家庭认为社会治安案件较多;2%的市民家庭认为交通事故多;其他原因占2%。   (三)交通状况评价。随着市民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车价下降,私家车上牌放开,拥有一辆家用汽车不再是普通市民家庭的梦想。截至2002年底,我市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私家车的拥有量达12.3辆。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畅通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49%的市民认为交通有时堵塞;6%的市民认为交通经常堵塞;但是,有45%的市民认为我市交通非常畅通或比较畅通。与三年前相比,市民觉得现在的道路畅通情况有改善的占92%,有恶化的占4%。车子增多了,道路畅通却大有改善,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四)环境问题评价。环境保护问题早已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我市的环境污染存在哪些问题呢?据调查,有80%的市民认为污染最严重的是城市内河水质污染;认为是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乱扔乱放的占72%;认为是空气污染占54%;噪声污染占49%。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市民认为我市的水污染源主要是由工业废水乱排放引起;而61%的市民认为交通工具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显而易见,我市应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减少污染源”,持之以恒建设“绿色温州”,造福子孙后代。   六、市民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近年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问题,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六位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依次是:第一,14.2%的市民认为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第二,13.1%的市民认为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第三,12.7%的市民认为应“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第四,9.5%的市民认为应“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缩小收入差距”;第五,8.8%的市民认为应“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家园”,第六,6.3%的市民认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十七期         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城市调查队)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